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优化带鱼下脚料酶解物和锌离子的螯合工艺条件,以带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酶解物浓度、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酶解物锌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下脚料酶解物螯合锌的最适条件为:质量比4.5∶1,p H值6.0,酶解物浓度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84.16%,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该螯合工艺反应条件温和,锌螯合率高。本研究为锌螯合物的制备以及带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常温下很容易腐败变质。目前常用的储藏方法是低温冷冻储藏,但在冻藏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发生变性,导致其功能特性降低,从而影响水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添加抗冻剂可以有效防止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但传统抗冻剂不符合目前低糖低热的消费趋势。本文讨论了影响鱼蛋白变性的因素,总结了肌原纤维蛋白在冷藏下的变化,并阐述了新型抗冻剂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今后开发多种新型的抗冻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带鱼鱼糜制品品质,以鱼糜蛋白组成、TCA-溶解肽含量及其凝胶强度等为指标,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对带鱼鱼糜蛋白降解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鱼糜蛋白的降解与温度显著相关,随温度升高,肌原纤维蛋白重链(MHC)逐渐降解,TCA-溶解肽含量增加,在70℃时达到最高值(1.3μmol酪氨酸·g~(-1))。添加STI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带鱼鱼糜凝胶劣化样品和凝胶化样品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降低TCA-溶解肽含量。当STI添加量为0.10‰时,凝胶劣化样品和凝胶化样品的TCA-溶解肽含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13和0.30μmol酪氨酸·g~(-1),凝胶强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14.74 g·mm和1 262.28 g·mm,而失水率分别下降为5.44%和3.76%;电镜微观结构显示,此时凝胶结构更致密、均匀,但凝胶白度值轻微下降。因此,STI可有效提高带鱼鱼糜制品品质,从而为生产高品质的带鱼鱼糜制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采用不同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复合酶)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改性,在酶解过程中,通过对水解度、蛋白分子量大小、肌原纤维形态学变化及功能性质进行测定与观察,探究其功能性质随改性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酶解的进行,鲢鱼肌原纤维长度逐渐变短,蛋白的溶解性逐渐增加,酶解80 min时,肌原纤维主要以1~3个肌节形式存在,3组蛋白质的溶解性分别达到61.2%、36.9%和58.4%;3组酶解蛋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复合蛋白酶酶解40 min时乳化活性及起泡性最大,分别达到65.5m2·g-1和110%,胰蛋白酶改性20min时蛋白乳化稳定性最好,可达46.6 min,远大于未酶解蛋白的14.7 min。分子量分布及SDS-PAGE图谱显示,蛋白平均分子量均为20~30 k Da,水解度均低于5%。综上,酶的选择对溶解性的改善至关重要,而乳化性及起泡性的改善不仅需要对酶进行筛选,还需对水解度进行严格限制,保持酶解后蛋白具有较大的分子量,避免酶解过度。本研究结果为蛋白质乳化性和起泡性的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将牛蒡根酶解物用作水溶性有机肥的可行性及其肥效,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两种方式,研究了其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和灌施牛蒡根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和茎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番茄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提高,有机酸含量降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酶活力显著提高。牛蒡根酶解物的肥效与其施用浓度有关,与低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相比,高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处理的株高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7.06%和6.20%,茎粗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2.20%和7.91%,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7.75%和17.79%,APX、CAT、POD、SOD等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力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番茄品质提高。牛蒡根酶解物水溶性好,且具有普通有机肥的肥效特征,是一种优质的水溶性有机肥料。综合利用牛蒡根废弃物制备水溶性有机肥对解决因其废弃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鹅肝酶解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效果,以6周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鹅肝酶解物高(GLH-H)、低剂量处理组(GLH-L),其中对照组以Lieber-DeCarli液体对照饲料喂养,其他各组以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喂养;GLH-H、GLH-L处理组分别给药600、200 mg·kg-1 BW(体质量)GLH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共持续5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各试验组大鼠的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炎症因子,分析大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并对各试验组大鼠肝脏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GLH处理明显降低了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指数(P<0.05),改善了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的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炎症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发现,GLH可改善大鼠肠道微生物紊乱的现象。综上,GLH对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对甘薯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在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甘薯蛋白酶解产物乳化特性的变化,选用蛋白酶K(Proreinase.K)、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中性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Neutrase和木瓜蛋白酶(Papain)5种酶,在4种压力(100、200、300和400 MPa)及最适酶活温度和pH下处理5种酶与甘薯蛋白的混合液4min后,取上清液并测定其水解度、乳化液的微观结构、乳化活性指数(EAI)、乳化稳定性指数(ESI)。结果表明,与常压下相比,超高压下5种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均显著增加,超乳化液颗粒除Alcalse外,其余4种均变得更为细小均一,且4种产物的EAI显著提高,其中Papain在300MPa下处理的酶解产物EAI最佳,为101.59m~2·g~(-1)。而经超高压下酶解处理后5种酶解产物的ESI均比常压下提高,Neutrase在300MPa下处理后的ESI最好,达到75.80min。此外,选用Papain(p H值7,55℃)在300MPa(EAI最佳的条件)下处理6min,酶解产物的EAI和ESI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9.58m2·g-1和21.98min。本研究为甘薯蛋白作为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液氨和过氧化氢预处理对稻草酶解效果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草是一种重要的木质纤维素资源,可以作为纤维素乙醇转化的原料。该试验通过高温过氧化氢(高温HP)、低温过氧化氢(低温HP)和液氨预处理(liquid ammonia treatment,LAT)3种预处理方式来克服生物质原料的酶解顽抗性,促进稻草酶解转化为可发酵单糖。对预处理后的稻草进行酶解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测定了酶解液中的单糖含量,通过酶解转化率和单糖产量对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温HP、低温HP和LAT 3种预处理方式均有效提升酶解率,其中LAT预处理的酶解促进作用效果最佳,高温HP预处理次之。稻草在120℃、预处理时间为60 min、30%H2O2水溶液与原料质量比为0.75∶1的高温HP预处理下,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U/g时葡聚糖和木聚糖的酶解率分别为61.55%和47.82%,每千克干基稻草原料经144h酶解可生产单糖334.5 g。稻草在90℃、含水率60%、驻留时间为5 min、液氨与原料比例为1∶1的LAT预处理下,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U/g时,葡聚糖和木聚糖的72 h酶解率分别为88.62%和79.29%,每千克干基稻草原料经144 h酶解可生产单糖554.1 g,是未处理原料的2.9倍,总糖回收率达到90%。综上所述,LAT预处理稻草的酶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单一预处理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稻草制取燃料乙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燕麦麸分离蛋白的酶解对其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改善燕麦蛋白的功能性质以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该文以燕麦麸为原料制备了燕麦麸分离蛋白(OBPI),并利用胰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得到了3种不同水解度(4.1%、6.4%、8.3%)的酶解产物。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OBPI中的主要蛋白成分是球蛋白,其经过胰蛋白酶处理后,球蛋白酸性亚基被部分水解而碱性亚基相对保持完整。胰蛋白酶水解显著改变了OBPI的功能性质。在所考察的水解度范围内,随着水解度的升高,酶解产物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活性及起泡能力等方面均逐渐增加;但持油性、乳化及泡沫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的生物转化是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室温条件下不同机械化学复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以单独NaOH处理为对照,在不同NaOH质量分数(0、1%、2%和3%)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干法和湿法2种NaOH/球磨复合预处理。使用CellicCtec2(Novozymes,丹麦)进行了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72 h酶解试验,系统表征了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粒径、结晶度、表面微观形貌、木质纤维组成和官能团变化,分析了不同预处理玉米秸秆理化性质对酶解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干法和湿法NaOH/球磨复合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葡萄糖产率,且随NaOH质量分数增加(从1%提升至3%),不同NaOH/球磨复合预处理玉米秸秆葡萄糖产率显著提升(P<0.01),当NaOH质量分数为3%时,其葡萄糖产率分别达到71.0%和73.1%。无论干法和湿法NaOH/球磨复合预处理,其酶解葡萄糖产率均与纤维素质量分数和平均粒径D50显著正相关(P<0.01),与木质素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P<0.01);干法NaOH/球磨复合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秸秆的结晶度,从而一定程度增强改善了玉米秸秆酶解葡萄糖产率。该研究为深入揭示和解析玉米秸秆机械化学复合预处理作用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淀粉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改善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最佳淀粉种类及其添加量,以凝胶强度、质构分析(TPA)值、白度、持水性和凝胶溶解度为指标,探究5种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交联淀粉和羟丙基淀粉)在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下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淀粉以及添加量均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有显著影响。当添加量超过15%后,淀粉的添加对带鱼鱼糜凝胶弹性和持水性影响不显著。5种淀粉中,木薯淀粉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在鱼糜中添加15%木薯淀粉时,鱼糜凝胶强度、硬度、粘聚性、弹性、咀嚼性、白度值、失水率和凝胶溶解度分别为886.176 g·cm、4 879.56g、0.67、0.87、2 888.86、60.07、5.84%、49.47%。因此,添加15%的木薯淀粉能有效改善带鱼鱼糜凝胶品质。本试验结果为高品质鱼糜制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冷海水预处理时间对竹筴鱼冻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未处理(CK)、冷海水预处理4 h(T1)和48 h(T2)的竹筴鱼在冻藏12个月内,鱼体的细菌总数(APC)、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TBARS、POV)、盐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各组竹筴鱼鱼体APC和TVB-N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为CKT1T2;贮藏第12个月,CK、T1和T2竹筴鱼样品的TVB-N值分别是30.24、27.03、26.28 mg·100g~(-1)。此外,冷海水预处理加速了鱼体TBARS和POV值的上升及肌原纤维蛋白的溶出。综合分析,冷海水预处理可减缓鱼体品质下降,延长货架期,本研究为渔品的冻藏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添加剂及其添加量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秘鲁鱿鱼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4种添加剂(壳聚糖、转谷氨酰胺酶、卡拉胶、海藻酸钠),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添加剂用量之间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壳聚糖0.40%、转谷氨酰胺酶0.50%、卡拉胶0.90%、海藻酸钠0.25%,在此条件下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硬度达最大值859.85 g,保水性为96.34%。此复合添加剂能显著改善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研究结果为生产高品质的秘鲁鱿鱼凝胶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花椒籽粗蛋白酶解产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配制0.5%、1.5%、2.5%的粗蛋白酶解液,以0.04%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溶液和无菌超纯水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测定各组在不同时间的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值、p 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花椒籽粗蛋白酶解产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增长,延缓p H值、TVB-N值和汁液流失率的上升,降低脂质氧化速度,各指标均显著优于阴性对照,保鲜效果与阳性对照相近。综合各指标发现,采用2.5%的粗蛋白酶解液处理冷鲜猪肉,贮藏至第9天,菌落总数为5.48 lg(cfu·g-1),pH值为6.71,TVB-N值为19.8 mg·100g~(-1),其保质期比阴性对照延长6d。本研究表明花椒籽粗蛋白酶解物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保鲜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胡萝卜抗冻蛋白(Carrot Antifreeze Proteins,CaAFPs)对不同冻融循环下面团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将CaAFPs按照0.5%的比例添加到面团中,并以未加入CaAFPs的面团作为对照。通过比较4 ℃冷藏、-12 ℃亚冻结冻藏以及-18 ℃冻藏下3种储藏温度下,以冻融处理为辅助手段,测定不同条件下面团的含水率、失水率、可冻结水含量、质构特性以及pH值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此来研究CaAFPs对冻融下亚冻结面团性质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对照组面团的失水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P<0.05),加入CaAFPs后,有助于延缓面团水分的散失,各组失水率均有所下降。对照组含水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P<0.05),加入CaAFPs后,含水率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面团的可冻结水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P<0.05),加入CaAFPs后,对面团的网络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冻结水含量均有所下降。对照组硬度、胶着性呈现上升趋势(P<0.05),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呈现下降趋势(P<0.05),加入CaAFPs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面团的质构特性,使得质构变化缓慢些。对照组面团的pH值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P<0.05),加入CaAFPs后,可以延缓面团酸化现象,面团的pH变化趋势变小。以上说明添加CaAFPs对冻融面团品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为CaAFPs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以及优化冷冻储藏温度等提供一定的参考,面团在亚冻结冻藏-12 ℃下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质,故可考虑将面团储藏在-12 ℃下以节约能源消耗并能保持其较佳的状态,同时也拓宽了在亚冻结状态下研究抗冻蛋白的性质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Arjen Bot 《Cereal Chemistry》2003,80(4):366-370
Water transport from the gluten to the starch paste during frozen storage of a dough was studied by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peak shape for gluten and doug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gluten stored at ‐15°C,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gluten phase decreased by ≈1% over the first three weeks. An apparent steady state was attained over this period and the amount of ice did not increase further. Such changes were not observed for samples stored at ‐25°C. Qualitatively similar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dough stored at either ‐15 or ‐25°C. The greater sensitivity of dough to frozen storage is tentatively attributed to a slightly low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 dough.  相似文献   

17.
土壤板结是农田土壤退化问题之一,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和土壤基质势对土壤板结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设0,3,5 g/kg 3个秸秆添加量处理,以及高(1 000 kPa)、中(100 kPa)、和低(10 kPa)3个土壤基质势处理。通过固结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压缩曲线并计算压缩回弹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添加量、土壤基质势及其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性水平。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曲率则随着秸秆增加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基质势与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和压缩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弹指数随着土壤基质势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回弹和抗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氮添加研究了紫花苜蓿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对不同氮添加水平[CK;低氮LN,10 g/(m2·a);中氮MN,20 g/(m2·a);高氮HN,30 g/(m2·a)]的响应。结果表明:氮添加对紫花苜蓿根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正的增加效应,对根区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影响(P > 0.05);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随氮素的添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表现为MN > HN > LN > CK,以中水平的氮添加对紫花苜蓿根区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效应最为明显;除了土壤全氮以外,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处理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均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 < 0.05);紫花苜蓿根区土壤微生物量对氮添加的敏感性高于土壤养分,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是不同水平氮添加处理后紫花苜蓿根区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养分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二者与土壤pH有较强的负相关,表明了氮添加处理下紫花苜蓿根区土壤理化因子、养分和微生物量等地下生态系统各指标之间的统一性及相互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亚麻籽粉含水率对其蛋白质变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亚麻籽粉含水率对其蛋白质变性温度的影响,通过对亚麻籽热变性的研究,为下一步亚麻籽的脱毒试验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定不同的亚麻籽含水率下的亚麻籽粉蛋白质变性温度,分析在不同的条件下亚麻籽粉蛋白质变性温度特性.试验表明,亚麻籽粉蛋白质的变性温度较高,在129~143℃之间;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DSC曲线的峰幅增大,峰形尖锐,变性温度升高,吸热焓值变化不大;亚麻籽蛋白质的变性温度与含水率有密切的关系,随含水率升高而降低.研究为亚麻耔深加工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