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物育种便开始了轮回选择方法的应用,在异花授扮作物玉米上成为一种新颖的育种手段,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杂合的群体将按(1-(1/2~q))~r公式逐代分离迅速纯化,……  相似文献   

2.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受单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的育种方案,并付诸实施,已选育出21个品系和一大批优异单株材料.其中Ta_186221品系两年比对照冀麦7号分别增产24.2%和13.7%,且早熟6天.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与利用”,最近通过了国家验收和省级鉴定。“太谷核小麦”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由显性单基因控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太谷核不育小麦科研总结会于8月22~28日在石家庄举行。会议收到了学术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60篇。 会议认为,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摸清了太谷核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5.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回交育种是以轮回亲本为主体,进行品种改良的育种方法。此种方法是根据轮回亲本存在的一两个缺点,选择适宜的对手亲本进行杂交,然后再用轮回亲本做父本回交1—2次,即可获得综合性状的接近轮回亲本,同时又具备了需要改进的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其特点是,杂交后代分离小,稳定快,育种年限短,能够保持轮回亲本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利用回交育种法改良小麦品种,已有成功的事例,六十年代北京农业大学用农大183做轮回亲本,与抗条锈亲本伊利亚杂交,再回交1  相似文献   

7.
周时佳 《作物学报》1985,11(2):109-114
本文通过对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及 T 型不育系小麦和农大139小麦(可育株对照)的雄蕊、雌蕊及旗叶、不同发育时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找出了两种同工酶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太谷可育株与不育株之间、雄蕊的两种同工酶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时起均已有明显差异。说明  相似文献   

8.
探讨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个具太谷核不育(Ta)小麦细胞质的回交4代可育材料与其相应核遗传组成的正常细胞质普通小麦轮回亲本品种间的正反 NCⅡ杂交(或由核遗传称为复式双列杂交),探讨 Ta 细胞质对产量等有关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证实两组亲本核遗传组成相对一致;Ta 细胞质与正常细胞质相比,对粒数、粒重、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具有不良效应;Ta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寻找恢复源刘秉华,王山荭,杨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从利用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三系”法,逐步向利用核雄性不育性的“两系”法发展。在已有...  相似文献   

10.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将太谷核不育小麦Tal不育基因与普通小麦矮秆基因连锁在一起的、新型太谷核不育的“矮败”小麦在京育成。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刘秉华等经过大群体测交筛选和细胞学研究,今年选育出Tal基因和“矮变1号”Rhtlo基因连锁为紧密的材料,暂定名“矮败”小麦。“矮败”小麦授以非矮秆亲本的花……  相似文献   

12.
太谷核不育小麦子粒标记蓝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善澄  吴会玉 《种子》1992,9(3):19-23
作者采用杂交加辐射的方法,促使不育基因与蓝粒基因易位连锁,以便在种子阶段即可将可育的与不育的区别开来,使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诱变1代至3代的试验结果。并分析讨论了M_1蓝粒不育株回交的与M_2蓝粒不育株回交的育性、粒色及染色体构型的关系;蓝粒不育小麦的类型及其预测;蓝粒标记性状与显性不育基因发生连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问世,为小麦在育种领域开辟了新的育种途径,使得自花授粉的普通小麦,可以利用异花授粉的特点进行轮回选择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等。而有效地利用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异花授粉率的高低;异交结实率高,则获得种子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在生产实践中易于应用。为此,近年来许多人采用了剪颖等辅助授粉的方法,剪颖辅助授粉可以有效地提高异交结实率,剪颖不但耗费较多的势力,而且损伤了生物体有机组  相似文献   

14.
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季孟  邓景扬 《作物学报》1991,17(5):387-39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和4D-4E 二体代换系杂交,通过中国春 phlb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配对,试图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作出蓝色标记。观察到在 phlb 基因作用下,多价体频率加大,有可能使部分同源染色体4D 和4E 配对、交换,使太谷核不育基因(Tal)和4E 染色体上的蓝色胚乳基因连锁。从中得到少量中蓝色的全不育株行,其中 Tal 基因和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群体改良工具:从太谷核不育小麦到矮败小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李祥义  邓景扬 《作物学报》1983,9(3):151-156
本文总结了由 Tal 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败育特点;描述了从造孢细胞一直到单核花粉期的多种退化现象:花粉母细胞早期衰退,减数分裂不正常,生长发育不整齐,几种败育现象并存于一朵小花乃至一个花药之中。不论败育早晚,形态各异,其特点都是在很短时间之内就急剧而彻底地解体,最后药室空空,仅剩下两层空肥化的药壁。作者从  相似文献   

18.
不同世代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成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花药培养能够获得植株再生;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绿苗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与孔秀英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成功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该基因的克隆将大大促进作物轮回选择育种的应用范围,提高育种效率与育种水平。该项成果于2017年4月24日召开的国际小麦遗传大会上首次公开报道。研究论文已于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407。  相似文献   

20.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谷核不育利用等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各种育种技术自成体系、单一利用、互不结合实际的缺点,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通过加强田间选择,选育出了稳产7500kg/hm^2,具有10500kg/hm^2丰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和高产、抗病、抗倒且符合当前专家提出的超级麦标准的小麦新品系“62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