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SIMYR—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简要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的侵染过程划分成传染、潜育期(和显症)以及病斑扩展等三个主要环节,分别进行了试验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根据有关气象因素预测日传染率的回归方程,用逻辑斯谛模型根据有效积温预测显症率,分三阶段确定病斑产孢面积日增量,采用FORTRAN Ⅳ语言编成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模型SIMYR,它由一个主程序和五个子程序组成。
用未参加组建本模型的田间病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认为其结构基本合理,并以不同初菌量、不同品种抗病性和不同药剂防治时期进行了模拟试验。对这一模型现存的问题和改进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流行的模拟模型SIMBLAST-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流行的模拟模型SIMBLAST-2主要由5个子模型组成:(1)水稻生长的子模型GROWTH,(2)稻瘟病日传染率的子模型INFECTION,(3)潜育期和显症率的子模型INCUBATION,(4)病斑扩展的子模型LESION,(5)空中孢子捕获的子模型SPORE。
SIMBLAST-2经两年的检验和模拟试验,认为其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最后讨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和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在品种和小种组合一定时,大豆灰斑病的潜育期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潜育期的动态变化。本文供试3个品种的日显证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可以用Gompertz模型,并获得了3个品种的显症率预测式。  相似文献   

4.
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后,在系统显症前蚜虫不能传毒(Schultz等,1983;郭井泉等,1989),郭井泉(1989)通过有效积温这一参数,建立了预测SWV显症率的电算模拟模型,这对评估SMV的田间扩展速度及为害程度有重要价值。由于植物病毒的潜育期在抗性不同品种上差异很大(Lei等,1986),致病力不同的毒株也可能影响病毒的显症率。明确特定SMV株系及品种与显症率之间的关系,能推测田间SMV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李延华  吕文清 《植物保护学报》1991,18(4):334-334,356
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后,在系统显症前蚜虫不能传毒(Schultz等,1983;郭井泉等,1989),郭井泉(1989)通过有效积温这一参数,建立了预测SWV显症率的电算模拟模型,这对评估SMV的田间扩展速度及为害程度有重要价值。由于植物病毒的潜育期在抗性不同品种上差异很大(Lei等,1986),致病力不同的毒株也可能影响病毒的显症率。  相似文献   

6.
 将番茄晚疫病流行过程分解为寄主叶面积生长、病菌侵入、潜育和显症、病斑扩展、产孢、孢囊着落及孢囊存活等子过程,利用系统分析和模型的方法描述了以上组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子模型,将所建立的各子模型通过一定的接口有机地联系起来便组建成番茄晚疫病流行模拟模型.BLIGHT系统则是在流行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大豆感染SMV系统量症前介体不能传毒。接种稀释10倍SMV病液显症率与介体传毒相似。介体和人工接种SMV于5个感病品种V_1-R_5 9个生长时期共30余批次,结果表明SMV显症率主要决定于温度。显症起始温度为9℃,最适温度约26℃.V_1-R_2时期的植株显症所需有效积温基本一致;R_3—R_5时期比前者略有增加。累积显症率与累积有效积温的相关点图呈“S”型曲线分布,通过Weibull和Gompertz等8组曲线拟合选出拟合最优模型。V_1—R_2时期显症预测Gompertz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_(11)=Exp[-103021.196×Exp(-0.1329TT_1)]R_3—R_5时期Weibull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_(12)=1-Exp{-[0.02222(TT_1-65)~(2.581)]}  相似文献   

8.
大豆花叶病毒(SMV)病显症率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感染SMV系统量症前介体不能传毒。接种稀释10倍SMV病液显症率与介体传毒相似。介体和人工接种SMV于5个感病品种V1-R5 9个生长时期共30余批次,结果表明SMV显症率主要决定于温度。显症起始温度为9℃,最适温度约26℃.V1-R2时期的植株显症所需有效积温基本一致;R3-R5时期比前者略有增加。累积显症率与累积有效积温的相关点图呈"S"型曲线分布,通过Weibull和Gompertz等8组曲线拟合选出拟合最优模型。V1-R2时期显症预测Gompertz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1=Exp[-103021.196×Exp(-0.1329TT1)]R3-R5时期Weibull拟合最好,得预测式:PP12=1-Exp{-[0.02222(TT1-65)2.581]}  相似文献   

9.
田间飞翔蚜虫传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的模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飞翔蚜虫非持久性传染植物病毒的侵染概率模型。设置绿色诱盘捕捉着落大豆株冠的蚜虫估计飞翔翅蚜日平均着落株冠次数。采用诱饵植株测定田间一定传染性病株率和飞翔蚜量条件SMV的日侵染率,对迁飞着落蚜虫群体传染SMV的效率进行估计,实现模型对SMV日侵染率的预测。结合显症率预测,对两年三个区的SMV病株率发展动态用模型拟合回测,平均准确度为90.18%,对两年非建模的两区病株率发展动态拟合预测,平均准确度为88.41%。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杂交水稻育种骨干亲本93-11、纹枯病重要抗源YSBR1及水稻重要基础研究的遗传转化材料Kitaake共3份重要水稻资源的稻瘟病抗谱及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喷雾接种法,采用国际水稻稻瘟病抗性评价分级标准、致病率、病斑数量和病斑长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了这3份重要水稻资源对36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结果表明这3份水稻资源材料的病情指数主要集中于4和5级,但针对不同的生理小种其致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93-11、YSBR1和Kitaake产生的病斑平均长度分别为0.56、0.54和0.66 cm,病斑平均数量分别为6.50、4.10和4.80个。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证明所采用的4个稻瘟病抗性评价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93-11、YSBR1和Kitaake均对多数稻瘟病生理小种表现出抗性,但抗谱各不相同,且采用的4个评价指标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983年我们在湖南醴陵县白兔潭乡进行稻瘟病试验时,在水稻叶片上发现一种明显不同于稻瘟病的病斑。  相似文献   

12.
番茄晚疫病孢囊侵染几率及病害显症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侵染几率及病害显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囊侵染温限为7—33℃;侵染最低露时为3小时;侵染的最适露温、露时组合为17℃×24hr。以露温、露时及其互作项为自变量,侵染几率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回归方程。累积显症率随病原菌潜育累积有效积温呈Richards模式增长,显症的潜育累积有效积温范围为66.265—103.18日·度。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14.
 对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侵染几率及病害显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孢子囊侵染温限为7-33℃;侵染最低露时为3小时;侵染的最适露温、露时组合为17℃×24hr。以露温、露时及其互作项为自变量,侵染几率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回归方程。累积显症率随病原菌潜育累积有效积温呈Richards模式增长,显症的潜育累积有效积温范围为66.265-103.18日·度。  相似文献   

15.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H-63和TH-162个致病性差异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缺氮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 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处理获得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分泌蛋白。分别采用致伤接种及浸泡处理对该蛋白作用水稻植株后的病理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致伤接种的水稻叶片及茎杆接种斑处出现明显的坏死病斑,其病斑直径是对照的2~4倍。浸泡处理的水稻幼根出现严重褐化,植株生长矮小,株高仅为对照的1/2。对上述稻瘟病菌株分泌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后病症消失或减弱,进一步确证其为引起上述病理反应的主要因子。将该分泌蛋白接种24个水稻单基因系,接种后72 h根据病斑长度将24个IRRI水稻单基因系按抗、中、感病性状分组。对稻瘟病菌菌株CH-63和TH-16的缺氮分泌蛋白致病力强弱差异与菌丝块接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63致病力强于TH-16。  相似文献   

16.
伍明祥  吴娟 《植物医生》2003,16(4):12-13
水稻纹枯病是玉屏县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发生面积为 2 333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 5 .6 % ,为害损失粮食 5 5 .6万kg。因此 ,进一步掌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 ,搞好预测预报 ,指导大面积的综合防治 ,是目前全县水稻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1 发生规律全县一般在 7月 4日始见病斑 ,在 7月 19日前病情较为稳定 ,扩展较慢 ,病株多为 1级即始病期 ,7月 19日~ 8月 10日发病进入高峰期。这期间 ,田间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上升较快。 7月 2 4日调查病丛率为 76 % ,病株率为 13.6 8% ,病情指数为2 .85。 8月 5日病丛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新型绿色高效稻瘟病防控药剂,分别测定黄芩苷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附着胞形成、菌落生长、菌丝侵染和致病力的影响以及对稻瘟病的防效。结果显示,黄芩苷抑制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和菌落生长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0 μmol/L和500 μmol/L,在100 μmol/L浓度下黄芩苷能抑制稻瘟病菌侵染菌丝在水稻叶鞘细胞中的扩展及叶片病斑的形成;在盆栽接种试验中,对照组的水稻苗表现为感病和中抗,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62%,而黄芩苷处理组的水稻苗表现为抗病和中抗,其中表现为抗病的水稻苗比例超过70%;黄芩苷处理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细胞死亡率比对照组极显著降低。表明黄芩苷通过抑制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干扰了稻瘟病菌附着胞的形成,从而能有效防控稻瘟病,具有开发为新型绿色高效稻瘟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病株率划分水稻纹枯病病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应用病株率划分水稻纹枯病病级的方案:1级<40%;2级40.1%~60%;3级60.1%~70%;4级70.1%~80%;5级80.1%~90%;6级>90%。然后根据其病级划分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各病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3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病级间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该分级方案是科学的。比较使用病情指数、病丛率和病株率3种病情分级方案的优缺点,可知应用病株率划分法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对病情作出判断,更适用于防控实践,而病丛率不宜再作为病级的划分依据。文章根据6a 60组调查数据,建立起水稻纹枯病病株率(X)对水稻结实率(Y1)和千粒重(Y2)的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102.532 8-0.342 2X;Y2=28.185 6-0.032 7X。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4个稻瘟病菌小种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籼稻和粳稻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21.62%和39.05%,说明粳稻具有较籼稻更广的抗谱;浙江省新品种(系)对ZB13小种具有较高的感病率,籼稻和粳稻的感病率分别为69.37%和52.07%。  相似文献   

20.
水稻窄条斑病是浙江杭州地区的新病害,本研究从症状识别、种子传病及防治药剂测试三方面入手对该病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光观察病斑透明度,观察有无菌脓及喷菌现象可有效地将水稻窄条斑病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区分开;水稻窄条斑病种子可带菌传病,传病率因品种和种子来源不同而异;25%丙环唑EC和50%多菌灵WP对水稻窄条斑病均有较好防效,其中以25%丙环唑EC有效成分用量150g/hm2为最佳,防效达68.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