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的综合地位指数越大,说明林分的立地质量越好;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分综合地位指数差异较大,说明林分密度对立地质量的影响较大,林分密度越大的林分,林分立地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4与16地位指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调查资料,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8、16、2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随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16地位指数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14地位指数.若以单株生物量为目的,14地位指数立地造林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低200株.hm-2左右;若以林分总蓄积量为目的,则14地位指数立地的初植密度宜比16地位指数林分多700株.hm-2左右.在14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可考虑提高初植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林分总蓄积量,而在16地位指数立地上造林则应选择较小的初植密度以获得优质干材.  相似文献   

3.
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四川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筛选符合建模要求的样本,建立树高和蓄积量生长模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因子间基准年龄时林分蓄积量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林分树高和蓄积生长曲线簇能反映不同条件下林分生长差异;海拔、坡度、土壤类型、砾石含量和植被类型会极显著影响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准确性地位级指数优于多元地位指数和森林类型指数,多元地位指数与森林类型指数评价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林分断面积是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重要变量。构建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林分断面积模型,并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和不同立地指标及其交互作用对模拟的影响,为采用增强回归树模拟林分断面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研究以江西省崇义县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增强回归树构建了林分断面积模型,通过交叉验证分析了交互深度、收缩参数和回归树数量的变化对增强回归树预测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2种立地指标(地位级指数和地位指数)、2种密度指标(每公顷株数和林分密度指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林分断面积的影响,以此筛选出林分断面积模型中最适的立地指标和密度指标。【结果】(1)经过参数优化的增强回归树能较好的模拟林分断面积,最优模型的MAB为0.504 7 m~2/hm~2,RMA为2.29%,RMSE为0.900 8 m~2/hm~2;(2)基于林分平均高的地位级指数对林分断面积的模拟效果优于地位指数,因此可在缺少优势高数据时采用地位级指数描述立地质量;(3)林分密度指数对林分断面积的模拟效果明显优于每公顷株数,说明包含了林木大小信息的密度指标能有效的模拟林分断面积;(4)立地和密度的交互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林分断面积模型精度。【结论】增强回归树能较好的模拟林分断面积,但需要对参数调优,且在需要精确预估林分断面积时,建议考虑立地和密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皮云杉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区段内(小兴安岭南麓的绥棱林业局施业区),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野外调查的130余块标准地的数据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分析,筛选出的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和坡度,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生长过程,以林分优势平均高为变量建立Richards方程,同时拟合各立地类型30a时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地位指数13~15)适合于培育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6.
立地等级的评价是制订合理经营措施,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分生产力,研究林分生长以及制定森林调查规划的基础,因此我国目前大力进行地位指数表编制工作。近来编制的地位指数表大多数采用数式法。对其教学模型选择力求准确地反映树高生长过程,数学模型将决定地位指数表实用值和精确程度。地位指数曲线的数学模型的选择是视相关系数的大小,这是正确的。但是仅视相关系的大小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立地形与地位指数及其与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检验立地形评价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基于168块固定样地的314个观测数据,提出了基准胸径确定的方法,即以胸径-年龄的逻辑斯蒂方程为基础,求其拐点纵坐标(即为基准胸径)。以理查兹生长方程分别拟合优势高-年龄、优势高-优势胸径的导向曲线,分别计算各样地的地位指数与立地形,并分析立地形与地位指数以及二者与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立地形与地位指数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627,RMSE为1.9930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632m。地位指数、立地形与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4和0.3203。采用等距划分的方法将计算所得的地位指数与立地形划分为8个等级,地位指数从1至8级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0.64%、3.82%、12.74%、24.84%、32.48%、19.43%、5.10%、0.96%;立地形从1至8级各等级所占比例分别为0%、1.59%、9.24%、42.36%、44.90%、1.91%、0%、0%。结论对于落叶松人工林来说,立地形只能解释36.27%的地位指数变异;地位指数与生产力的相关性远大于立地形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对立地形与地位指数采用等距划分的方法进行立地质量等级划分,立地质量等级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趋势,但各等级的样地数量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本研究中立地形不宜作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种在不同立地指数下亚美马褂木的生长规律及其林分生长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立地指数下的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变化趋势基本相似,13年生的材积生长量还未达到数量成熟。3种立地指数中以立地指数为16的林分光合作用叶面积最大,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蓄积量表现为显著最大,林分生长效应最优,达到福建省阔叶树速生丰产林的培育标准;立地指数14、12的林分生长量水平只达到福建省阔叶树一般用材林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编制建德林场杉木林地位指数表的基础上,把与杉木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与地位指数建立回归方程,再借助电子计算机解出方程中的参数,最后列出立地质量得分表,用这个得分表,不仅可以预测宜林地造林后杉木优势木的高生长趋势,确定林分的地位指数,而且还可以定量地给出各立地因子的单独贡献,它使有林地和无林地的立地质量有了统一标准,为选择杉木造林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的基础数表。本文为研究浙江省杉木实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标准,选设标准地154块,解析木33株,就林分6株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的相关关系,经3个方程比较,选定半对数方程配制导向曲线,并以2m级距、标准差法,导出各指数曲线,编成地位指数表。同时,以地位指数为基础,提出浙江省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标准,并探讨了林分平均高与优势高,以及优势木不同选取方法和不同株数之间平均高的换算方法,为简化野外测定和应用摸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塞罕坝主要立地类型针阔混交林树高曲线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位指数模型是一种有效、可用的评价林分立地生产力过程的方法,然而在多树种、多层次、林分结构复杂的混交林中,如何构建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立地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运用华北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不同树种348株优势木解析木数据(华北落叶松174株、白桦174株),对基于Bertalanfy-Richards模型、Hossfeld模型和Lundqvist-Korf模型的5种动态地位指数模型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线性几何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立地类型下混交林树种地位指数转换方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最优模型为基于Bertalanfy-Richards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48、Bias为0.088、RMSE为1.089;白桦最优模型为基于Lundqvist-Korf的模型,其指标评价值R2adj为0.966、Bais为0.066、RMSE为1.322;不同立地类型(低海拔阳坡、低海拔阴坡、高海拔阳坡、高海拔阴坡)华北落叶松和白桦立地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1、0.84、0.9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经过验证表明,地位指数转换方程适用于不同立地类型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生产力预测。   相似文献   

12.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屏边杉木林分适宜密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杉木林分自然稀疏线,立地指数等上层树高线数学模型及参数值,计算杉木不同初始密度,立地指数,林龄(上层树高)生长阶段的林分适宜密度,初始密度、立地指数愈高,其适宜密度愈高,反之,则愈低,这是杉木林分适宜密度的基本变化规律,由此看出,一定立地条件下的适宜密度是随林分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林分适宜密度不是某定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在分析优势木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选择了R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优势高生长模型,标准年龄为20年,应用比例法编制了评价生境质量的立地位指数表。查立地指数表,指出立地指数相同的林分,将环境因子分解,画出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曲线,可直观的发现不同生境因子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影响不一样,可更好地通过立地指数表动态的评价其生境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共调查了11个立地因子,划分了各立地因子的等级,找出了主导立地因子。应用Q_1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得分表,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它的百分得分表,两表都可用来确定各立地因子对立地指数贡献的大小。按林分密度和立地指数进行了林分蓄积预测。提出了红松速生丰产林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桦木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林龄(18~45 a)、不同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林分设置固定标准样地16块,在每块标准样地内进行每木检尺,测定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等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特征,并调查和收集林下植被、立地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经营水平等环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进行林分结构调查、标准木和林分优势木解析法测定树干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树干解析材料,拟合树高与年龄的回归方程式作为导向曲线,再利用树高调整法编制华北落叶松的地位级表及地位指数表。在综合分析影响华北落叶松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地位指数法,构建立地质量评价数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Fuzzy数学原理,介绍一种按立地条件适宜度对杉木的立地生产力水平和杉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确定立地因素适宜杉木生长的隶属函数,然后将林地的一系列立地因素数据转换为一组Fuzzy集合,从而根据Fuzzy贴近度原理,确定杉木林地的立地生产力水平。再以杉木的地位指数为依据,并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对各林龄的杉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区10个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研究评价其立地质量。共调查了11个立地因子,划分了各立地因子的等级。选出了主导立地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得分表,并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百分得分表。两表都可以用来确定各因子对立地指数的贡献大小。实现了相同立地条件下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三个树种之间的立地指数转化。按立地指数及林分密度进行了林分蓄积量预测。提出了速生丰产林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化方法,以林分平均胸径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坡度、土壤质地和腐殖质层厚度,然后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的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该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森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玉      康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6):275-281
对国内外森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森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指标可归纳为4类:林分高、林分的蓄积或者断面积生长量、林分特征和立地属性,基于4类评价指标产生了多种评价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利弊,其中,以立地指数评价最为常用。最后讨论了立地生长潜力评价方法、天然混交林立地生长潜力评价、区域性立地生长潜力评价研究及空间制图技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