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1984年底以前,运城地区全区4万余头猪基本上是杂种猪,大部分公猪也是杂种(约含有较多的内江猪血液)。由于公母猪血缘关系近,遗传差异小,杂种互配的结果,导致了后代杂种优势的减退或消失。主要表现为后代生活力不强,生长发育缓慢,商品猪瘦肉少(一般瘦肉率为40%左右)及皮厚等缺点。为了迅速扭转上述局面,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增加瘦肉产量,1985年地区农牧局和各县市有关部门共从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引回瘦肉型杜洛克种猪85头。利用当地杂种母猪资源,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区大面积开展瘦肉型猪杂交改良工作。至1990年三季度末,杜洛克纯种已发展到1815头。全区13个县市建立瘦肉型猪人工授精站41个、输精点105个,累计杂聋改良母猪69650头,生产杂交仔猪44.1万头。其中出栏瘦肉型商品猪38.3万头,每头瘦肉型商品猪比当地商品猪多生产瘦肉6.5公斤,可为市  相似文献   

2.
2004年以来,正大标准化养猪模式在陕西省快速推广。一年时间,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上的农户接近2万家,年出栏生猪186.8万头,占到全省出栏总量的16%,表明全省农民养猪正在走出传统,开始步入科学发展和规模发展的新空间。正大标准化规模养猪模式,是利用三元杂交猪生长快的优势,辅之以全价营养饲料和温度控制等集约化养猪方法。这种养猪模式为我省生猪突破千万头大关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市场的拉动,当前三元杂交商品猪格外走俏,同样的生猪,三元猪不但生长周期短,而且市场单价高出普通猪0.5元左右。遗憾的是,当前三元商品猪仅占整个生猪市场的25%,…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户饲养生猪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生猪饲养概况   一般认为,我国养猪的生产方式有三类:一是农户散养,每户平均饲养3~5头猪,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生产的猪肉是偏脂肪型的;二是专业户养猪,每户饲养规模从数百头到上千头,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15%左右,生产的猪肉是偏瘦肉型的;三是工厂化养猪,年出栏1~5万头,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5%左右,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前两类生产的猪肉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工厂化猪场所生产的瘦肉型猪部分作供港活猪,部分供大城市消费.……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研究人员应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出各具特色的瘦肉型猪专门化父母本新品系7个,研制出“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模式”及营养调控技术以及新型蛋白质资源利用,猪场疫病监测与净化,猪场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15项规模化养猪关键技术。在试验区建立16个规模化养猪范场,年出栏肉猪32.4万头,出栏率为188.6%,商品猪产业化示范获经济效益2.65亿元,推广辐射获间接效益5.3亿元。本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种猪繁育销售基地和供港生猪饲养基地、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现拥有集约化猪场10座,年出栏生猪40万头。其中,年提供优质种猪10万头,出口商品肉猪10万头。同时,建有猪人工授精站、饲料加工厂、畜牧机械厂、有机肥加工厂等,已形成了种猪、商品猪、饲料、畜牧机械、有机肥等产业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猪业在这十多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饲养规模越来越大,很多猪场年出栏可达10万头以上。由于猪病的蔓延、环保成本的增加以及管理不当,许多猪场经济效益下降。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淇县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现状   (一)畜禽养殖发展概况   1990年,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淇县大力发展畜牧业,首创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了大用、永达、永昌等一批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64个,蛋鸡养殖户4900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瘦肉型猪场42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小规模养殖户有23个,年存栏50头以上养牛场7个.畜产品加工生产线10条,肉类总产量达到10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4万吨.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三项指标综合评定排序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来自于畜牧业.因此,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淇县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萧山养猪生产不断发展,规模养猪更是红红火火,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已由1999年的10个增加到36个。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原料价格急剧上涨的2001年,全区养猪超过115万头,比上年增长3%。在萧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5月底开始,中南、华东地区部分省份的猪场,生长育肥猪、母猪、保育猪爆发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病。9月份中原地区开始出现此病,10月份以后西北、华北部分地区相继发现此病。星光猪场地处陕西省关中腹地的兴平市,是陕西省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年出栏商品猪4万头。在防控“无名高热”的过程中,认识明确,积极主动,措施得力,确保了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的安全,取得了规模化养猪防控猪无名高热的胜利。现就该企业防控猪无名高热的经验总结如下:1防控过程2006年10月28日销售肥猪时发现运猪车上…  相似文献   

10.
已投产的万头以上规模的猪场12个,50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5个,基本采用工厂化养猪工艺。其中半数机械化程度达到高标准,年产商品猪20万头。这17个猪场,合营场占11个。在出口配额不足、防疫环境恶化、饲料供应匮乏、农用土地紧缩、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实面前,  相似文献   

11.
<正> 被誉为养猪“状元”的山东招远市招城镇郭石村郭洪坤,多年来把猪场办得红红火火。笔者深入调查,他的养猪经验是: 1 猪场规模逐年扩大。郭洪坤建猪场始于1990年,第一年出栏肥猪仅100头,盈利1万元。之后,他采取滚动式发展,养猪规模逐年扩大,2001年出栏肥猪5500多头,盈利50多万元。 2 振兴猪场出高招。前几年,他针对猪粮比价不合理的严峻局面,从实际出发,一是改进饲料配方,从厂家收取或购进宰猪(主要是从猪胃里扒出没消化的饲料)、鸡(鸡  相似文献   

12.
今年32岁的温岭市石桥头镇度甲头村农民蒋招先,通过农函大学习,掌握了快速养猪技术。几年来,出栏商品猪均在3000头以上。今年经批准,征地50亩,投资770万元,建造起1.5万平方米的万头猪舍及一条龙生产设施。从1984年到1995年11月,他共向国家上交税金29.1万元,被群众称为“养猪老板”。  相似文献   

13.
岌岌可危的渑池县养猪育种中心.由于潜心推行屈天明提出的“以场带户养猪法”,逐步扭亏为盈。7年来,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由2000头增至近万头,在430多个合同养猪农户中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基础母猪群.引导农户科学养猪走上了稳定增收之路。欲知详情,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霞凝村的长沙明清猪场是开福区规模最大的民营养猪企业。该场建于1986年,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年的努力发展,猪场规模逐步壮大,现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栏舍和1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车间及其他设施。该场2004年出栏肉猪2815头,年末存栏1418头(其中瘦肉型母猪138头),全年销售收入236.3万元,利润61.2万元,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 从1997年开始衡水市开始推广瘦肉型猪综合配套技术。1998年共推广出栏瘦肉型猪60.44万头,出售种猪0.34万头。该项目采取了品种、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疫病防制五大先进技术综合配套,突出品种和环境控制两个重要技术关键,取得了较好效果:瘦肉率达到了55%以上,屠宰率达到了72%以上,料肉比3.2∶1,出栏期178天,每头猪提高经济效益87.17元,各项指标创我市养猪史上最好水平。其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柳沟镇是阜南县生猪主产区,当地农民素有养猪习惯,但多年来生猪品种改良工作进展不快.为提高养猪水平和效益,阜南县把柳沟镇作为全县生猪品种改良和"111扶贫工程"重点乡镇.2002年从省种猪场引进大约克母猪118头,长白公猪17头;2003~2004年又引进杜洛克公猪26头.目前,全镇已建设14个生猪改良点,发展了12个养猪大户,建成猪场2个.养猪大户李自忠年出售二元母猪120多头,出栏育肥猪300多头,年获纯利12万元以上.五竹园顺成养猪场存栏二元母猪60多头、杜洛克种猪2头,年可出栏三元杂交猪1 000多头.目前全镇已推广二元母猪1 173头,年可繁殖三元杂交猪2万头.通过近几年三元杂交猪的推广,有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中粮集团日前宣布,天津、江苏东台养猪基地正式竣工,年总出栏生猪数将达到60万头。中粮集团方面表示,中粮(江苏东台)肉食产业链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一期工程年出栏生猪50万头,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另外,中粮肉食天津全产业链第一座猪场投产后可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而天津第二座10万头养殖场亦将于8月底投产。  相似文献   

18.
时下,苗猪价格跌入低谷,生猪养殖困难重重,江苏省涟水县是全国商品猪、省商品瘦肉型生猪基地县,生猪产业在农村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个县近几年年出栏生猪都在100万头以上,实现了"百万人民饲养百万头生猪"格局.近日笔者走访了该县的一乡、一户、一场、一龙头企业,发现他们在规模养猪方面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家畜生态的研究是近半个世纪的事,它的形成是以普通生态学和畜牧学的迅速发展为基础的。近二三十年,工厂化养猪在我国崛起,目前,仅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的猪场就有2000多家,这使得我们不能不重视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顺义县木林公社陈各庄大队集体猪场,积极发展集体养猪,大搞科学实验,认真整顿繁殖猪群,开展猪的杂交优势利用,改进育肥技术,从而进一步缩短了肉猪的育肥期,提高了养猪的育肥率。1975年大队集体猪场向国家交售商品猪646头,占全大队交售商品猪数的54.4%;肉猪平均体重86公斤;交售商品猪头数与母猪头数的比例为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