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继续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对于大流域和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与水质改善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依据调查、监测资料,以北京门头沟区法城和炭厂西沟2条清洁小流域为对象,以未治理的田寺和上苇甸小流域为对比,分析了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同区域的小流域因自然、经济特征以及生态功能的差异,使得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目标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所不同。在分析北京市山区功能定位、水土流失和农村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破坏状况及其成因分析,将北京市山区划分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农地水土保持区、山地景观保育区等3种治理类型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区特点,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污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分散的点源污染和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地表水环境造成诸多危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新阶段,污水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污水治理适用标准、治理方式和污水管网建设、处理工艺设施选择,并针对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评估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的环境效益。建立了土地整改、林木生态、湿地生态、绿化种草、污水垃圾处理和工程措施效益的价值计算模型,计算了各类措施的效益价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北京市昌平区3个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的生态价值和资产价值。结果表明,果庄、大石坡2个小流域的生态价值都集中在生态修复区,所占各区域总价值的比例分别为99.99%和99.42%;而羊台子生态价值的96.99%则集中在生态治理区。果庄、羊台子、大石坡3个流域的资产价值全部集中于生态治理区,占总资产价值的比例依次为99.67%,96.16%,91.89%。  相似文献   

5.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是检验与衡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内涵的基础上,从综合效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的分类、效益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几个方面,对未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水平,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小流域治理是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北京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北京市小流域治理的多年实践经验与现代治理要求,对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提出的小流域治理理念——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进行了其内涵的界定和建设技术体系的探讨,并以密云水库上游蛇鱼川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介绍北京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浅谈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是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管理的依据,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方案编制规范可供遵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规划步骤4个方面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编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规划原则、功能区划分标准、规划措施总体布局及管理和治理措施规划的基本内容,最后对规划的步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门头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头沟区自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区"的战略方针,本着"下山、进村、入户"的原则,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山、水、林、田、路、村、洞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废、污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游科学开发的思路,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区、休闲旅游区和山水居住区",2002年以来连续建成了韭园、法城、岭角、炭厂、青龙涧、潭柘寺和闸西共7条清洁小流域,大大改变了山区小流域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门头沟区从以"黑、白、黄"开采资源型产业为主的老矿区向"清、绿、蓝"生态涵养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顺利转型找到了新路子,为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山区新农村提供了基础保障。客观分析了目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流域治理效益的持续发挥。从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现状着手,分析了小流域管理机制、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小流域综合管理、动态管理、设施运行以及公众参与4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以北票市天鹅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评价综合治理效益。结果表明:通过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与管护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2020年,增产粮食5.05万kg,增加秸秆2.53万kg,增加木材0.26万kg,增加薪柴2.36万kg,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6.49万元。蓄水0.85万m3,减沙0.03万t,产生4.5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预计2050年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分别为250.50 m3/hm2和11.98 t/hm2,其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分别为77.63%和59.46%,预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72.50万元和间接经济效益26.87万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饮用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原理及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水源地保护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重庆市水源地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地"三道防线"功能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治理思路,总结出水源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构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6项建设内容和15个构建技术。提出了饮用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思路,并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植物过滤带建设、水土保持效应监测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以永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构建了生态修复,营造水土保持林,坡耕地治理,坡面径流调控,裸露面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及农村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溪沟治理等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对已实施工程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28,自引:15,他引:28  
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实际 ,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 ,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 ,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 ,并结合实践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点、目标和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布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北京市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实施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是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蛇鱼川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初步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并进一步探讨了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的频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3个层次,第一层共包括土壤侵蚀强度、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河流生物完整性指数等17项指标;第二层包括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点源污染状况、河流健康状况;第三层为顶层指标,通过对第一、二层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建立该指标体系以期能为广泛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能够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活力就在于其开放性。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型的治理理念并未改变,如育目要求小流域达到粮食自给等,限制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良性发展。较深入全面地论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开放性,指出了转变治理理念是当务之急,并提出了建立“绿色希望工程”等开放型的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理论框架,以开县芋子沟小流域为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关键是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郭罗沟流域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水土保持开发治理模式,即"梁峁造林戴帽子,坡耕地上修台子,地埂种草挂胡子,山腰果园系带子,沟道工程穿靴子"。该模式的实施使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使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转向良性循环。该模式为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乃至周边地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较成功的经验。可为区域综合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