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人工养殖河蟹发展迅速,为了交流技术与经验,现将南京地区近年来在池塘养蟹中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1.养蟹池塘的选择与结构选择水源方便、水质良好、底质较硬、池埂宽、土质紧密和无渗漏的池塘,可利用  相似文献   

2.
夏正东 《科学养鱼》2007,(10):47-47
2006年,颜单镇楼港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启华在渔业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在26亩养蟹池塘中套养青虾取得了成功,现将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选择在水源丰富、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养蟹池塘池底淤泥要少,不超过10厘米,池塘坡比1:(2~3),注水最高水位达1.5米,进排水系统完善,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扎牢,防止虾蟹逃跑。  相似文献   

3.
1987年南京市雨花区池塘养蟹有42个点,共90余亩水面,鲜蟹总产3850公斤,平均亩产42.8公斤。为了使池塘养蟹生产得到发展,我们选定4个试验点,对池塘养蟹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无排放节水模式池塘河蟹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排放节水池塘养蟹模式是指池塘养蟹期间,只加注少量的新水来维持蟹池应有的水位,不换水,应用生态调控自动修复技术,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养蟹方式。我们从河蟹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水产养殖节能减排的角度入手,探索无排放节水模式池塘河蟹高产养殖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操作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池塘养蟹技术路线的改进,提出以培育水草、移养螺蛳、投喂全价颗粒饲料、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等措施,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取得养蟹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芜湖县地处江南水乡,实有水产养殖面积11万亩,其中,池塘养蟹面积达1万余亩。近来,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30户池塘养蟹户,发现有近1/3的养蟹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养殖管理不规范,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认为有以下4种情况: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了沟壑泉水养殖和黄河水养殖模式下池塘水质以及河蟹的生长效果。结果显示:2016年3-10月河水养蟹池塘除水温、溶解氧整体低于泉水养蟹池塘外,pH、电导率、氨态氮以及亚硝态氮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实验结束时河水养蟹模式下河蟹的平均壳长、壳宽(5.61±0.362cm、5.95±0.373cm)与泉水养蟹差异不显著,体重、体重特定生长率(89.32±13.05cm、1.179%/d)显著高于泉水养殖。养殖水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理念的不同,导致在养殖存活率上存在差异,泉水养蟹成活率为51.2%,相比河水低了6.6%。综上所述,初步认为河水养蟹模式适合本地区河蟹养殖发展,建立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池塘高效养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年悦 《淡水渔业》2000,30(6):28-29
池塘养蟹在我市自1985年开始试养至现在已发展到15万多公顷的养殖规模,成为巢湖渔业的一大特色,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池塘养蟹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失衡、商品蟹品质下降、病害频发等问题,导致池塘养蟹总体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制约了养蟹业的发展。为保持池塘养蟹健康持续发展,探索池塘高效渔业的新路子,我们从1997年开始进行池塘高效生态养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池塘条件 在池塘养蟹较集中的居巢区钓鱼乡,含山县半湖圩,无为县太平…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在我镇推广“一塘双季养蟹育虾轮养技术”,获净利3500~4000元/0.067hm~2以上,比单一养蟹或育虾单位效益增加30%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面积0.66hm~2~2hm~2,池底干坦,在池塘中间或四周开挖一条宽5~8m、深1.2~1.5m的养殖沟,既可进  相似文献   

10.
围拦养蟹是利用大水域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利于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工程措施,把某一部分水域围拦起来,将池塘养蟹的基本原理和精养技术应用到围拦区内,使之获得高产的一种新型养殖河蟹技术。该技术和池塘养蟹相比,具有养殖条件优越,水质好,溶氧量高,水草、螺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池塘养蟹有很大发展,但养殖技术和工艺还不完善,许多科技人员和养殖专业户仍在不断摸索。我们在1993年进行了一些养殖试验,现结合我们的经验及有关资料将池塘养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市沿黄背河洼地有10万余亩,稻田40万余亩,近几年发展池塘养蟹、稻田养蟹1000余亩,由于苗种的制约,影响了大面积的推广,2001—2002年我们进行了池塘仔幼蟹培育技术研究,现将培育蟹苗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蟹是一种新型的河蟹生产模式,由于市场对河蟹需要量的增加,池塘养蟹便更加受到重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养蟹实践探索在池塘条件、防逃设施、水质管理和饲养投喂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生产者参考。1养蟹池塘的建设1.1养蟹地点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养蟹池的水位要稳定,水深高于1米。面积为10-20亩,再大一些更好。因为水面大,可供河蟹活动的范围大,减少相互格斗和感染疾病的机会;另外,能改善水体的溶氧条件增加溶氧。养蟹池塘的底质以壤土为好,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15.
河蟹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人工池塘养蟹由此应运而生,但因天然蟹苗资源不足,人繁蟹苗价格高昂,加之饵料、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池塘养蟹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与新兴镇三灶村专业户孙祥松经过近三年的共同探索,在4.56亩池塘中获得亩产河蟹194公斤的好成绩。养蟹产值共计3万余元,成鱼1千余元,扣去成本纯收入2.62余万元,  相似文献   

16.
祝仁堡 《科学养鱼》2004,26(4):50-50
芜湖县地处水乡,实有养殖面积11万亩,是全省渔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圩堤达标工程等建设使全县池塘养蟹面积达1万余亩,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30户池塘养蟹户,有近1/3养蟹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出现亏损。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4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颜单镇楼港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启华在渔业技术指导员指导下,在26亩养蟹池塘中套养青虾取得了成功,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蟹养殖是指将幼蟹养成商品蟹的过程.目前我国的河蟹人工养殖发展较快,技术趋于成熟.以养殖水域的类型来划分,主要有池塘养蟹、湖白养蟹、稻田养蟹、河沟养蟹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池塘养蟹效益,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人工种草移螺,低密度投放大规格扣蟹的养殖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镇近几年来的养蟹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蟹已在大江南北广泛开展。养殖技术亦日趋成熟。但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经济,降本增效已是池塘养蟹共同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多年池塘养成蟹实践,认为只有抓住养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池塘条件 河蟹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是海水中生,淡水中长的底栖甲壳动物,有其特定的生存生长环境,池塘人工养殖时,必须符合这些特定的条件,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