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形成了劳动力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农民也获得了一定收入,但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来看,严重存在着劳务输出的高投入,直接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并进一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本文拟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降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2.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凤芹  王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24-8724,8726
通过对甘肃农村外流劳动力的状况分析,得出甘肃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一味地推向城市和邻近省份,而应尽量就地转移,这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持甘肃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增收的关键是就业。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提高城镇化水平。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的空间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迅速提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1997年之后,农民收入的增幅开始下降,农民收入开始进入缓慢增长的阶段,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变得非常困难,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我国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1.3亿hm^2(20亿亩)计算,人均只有约0.1hm^2(1.5亩),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进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如何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分析,认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河南省洛阳市有着汝阳县、洛宁县、嵩县、宜阳县、栾川县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就以洛阳市为例,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多地少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正确引导,统筹安排,有效转移,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乃至我国全在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和全局的目标出发,分析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文章还指出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项基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收入整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则是关键。因此,本文着重从几方面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  南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92-593
在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条件下,分析了目前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新思路,并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发展农民劳务输出等对策,从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且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1990年以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增。目前,流动人口中,民工人数约为8000万人。这一庞大的流动群体对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自发转移中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树立大农业观念 ,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搞好小城镇建设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5.
赵福春 《山东农业》2003,(12):49-50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是,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在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的分工水平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事关发展全局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  相似文献   

16.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三方面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的途径就现阶段来说首要的是从农村转移出去让农民转变成市民。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殷军社 《甘肃农业》2009,(5):31-32,4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但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特征等因素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因此扭转二元身份差异、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加快城镇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本文通过对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几个主要途径分别加以分析,得出在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农民增收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论证,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农民就业现状及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在我国8亿乡村人口中,约有农村劳动力4.9亿人。2001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外出打工人员约0.8亿人,因此农村仍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