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一直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威胁,因旱灾年均损失粮食达285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沙尘暴”也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专家研究,环京津地区沙尘暴中天空悬浮的尘埃,有70%来源于裸露的农田和退化草地。遏制农田和退化草地扬尘问题.是农业、农机部门的主要责任。我们既要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使得旱区农业持续发展受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严重影响。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旱区农业的面貌,需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外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性耕作打破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而采用免(少)耕的耕作方式,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及原理的介绍,综合分析我国实行这一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辽宁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应用现状,针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的地域差异大、领域宽、配套机具不完善等问题,重点提出了我国大力推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引起人们对传统耕作模式的反思、尤其丘陵地区土地裸露极易引起沙尘暴。上万吨的农田表土被刮走,良田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笔者通过多年农机推广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读者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垦及传统的耕作方式,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愈来愈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更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和土壤水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保护性耕作技术,把它作为解决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各地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加大推广力度,使保护性耕作成为...  相似文献   

6.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介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旱作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新技术,是治理沙尘暴和缓解旱灾发生的治本之策。其核心内容是结合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并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深松、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它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北方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1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一是主要解决干旱地区耕地保墒问题,…  相似文献   

8.
入春以来 ,接二连三大范围的沙尘暴 ,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视。据专家分析 ,裸露农田是水土流失和沙尘暴中“尘”的主要来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地表沙尘的漂移 ,因而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能在该地区全面实施此项技术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 ,近几年在山西省大面积试验、示范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取消了铧式犁翻耕 ,减少生产过程的耕作次数 ;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 ,以保…  相似文献   

9.
<正>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针对我国旱作农业面积大、干旱严重、产量低、沙尘暴日益频繁、土壤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我国从1991年开始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其机械化技术和配套农艺逐渐成熟。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2003年、2004年分别向全国推荐了一批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是治理沙尘暴和缓解旱灾发生的治本之策。其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采取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喷药等措施,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是从免耕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耕作技术体系。20世纪30年代,针对过度耕种引发沙尘暴、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美国土壤保护局提出保护农田土壤对策并推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受配套农机具及相关技术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保护性耕作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推广应用十分缓慢。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制定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相应的贷款、灾害赔付政策和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同时,随着保护性耕作配套农机具的推出和栽培、植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价格低廉的除草剂出现,使保护性耕作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专家测试沙尘的颗粒70%来自裸露的农田。我国北方传统的耕作方式正是产生沙尘暴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常年使用铧式犁,对土壤进行人工和机械耕翻,使土壤裸露休闲,大风雨带走了大量含有养分的表土,而土壤养分又没有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由于水资源过度利用、土地沙化、沙尘暴日趋加剧等,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逐年加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因此,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推广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耕作,能有效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地推广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意义、定义;国内和国外保护性耕作的一般作法,为了使农田表层土壤得到保护,减少农田土壤结构的损坏程度,尽量减少农业机械进地作业次数,采用新科技适宜的方法增加农作物秸秆覆盖量,改善和提高农田土壤的团粒结构,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探讨我国未来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也称“免耕法”,它以秸杆残茬覆盖地表,能有效防止农田扬沙,对治理沙尘暴有明显作用。一、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从2 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其目的是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美国各类模式耕作的面积是:保护性耕作40 0 0万公顷,少耕3 3 0 0万公顷,传统耕作440 0万公顷。保护性耕作与少耕合计占到耕作面积的60 %以上,95 %以上取消…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七年遭受严重干旱,并且受旱面积进一步扩大,干旱程度加剧。受旱范围从南部的静海、大港,发展到全市,进而危机到市民的生活用水;干旱程度从土壤干旱表层20厘米发展到50厘米以上。同时沙尘暴现象频频出现,且强沙尘暴次数增加,给工农业生产和市民出行带来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体系是以保水、保肥、保土为目标 ,减少传统耕作和以作物残茬秸秆覆盖为主要手段的一整套收获、留茬、覆盖秸秆、少耕免耕、深松浅翻、灭草防虫、施肥播种等配套的农田、草牧场机械化作业体系。保护性耕作是以不翻土壤为特征的一种新型农牧业耕作方式 ,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环境 ,不破坏土壤植被 ,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 ,实现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草原生态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轨道。接连不断的沙尘暴 ,使本来脆弱的草场更加裸露 ,大自然已经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生态环境已到了非建设不可…  相似文献   

19.
0引言保护性耕作是一种耕作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将作物的残茬均匀地覆盖在地表或混入浅层土壤,起到保土蓄水、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针对兰西县的实际,为了维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道路。1兰西县走保护性耕作之路的必要性1)兰西县属于干旱少雨地区,年降雨量为450mm不等,时空分布不均,有75%以上的降雨集中在8,9月份。由于天然降雨与作物生长期不同步,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影响了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由于植被生态环境较为薄弱,农田裸露,水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保护性机械耕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展保护性机械耕作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实现农田增产增收。因此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具有实用的意义,尽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难处,但是其作为农业环保的重要技术,应当受到相关部门及农民的更高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