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季豆饲养盲蝽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四季豆是多种盲蝽的寄主植物,该研究旨在发展一个利用四季豆豆荚规模化饲养多种盲蝽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的若虫最佳饲养密度约为100头/盒(2L),成虫为60~80头/盒.绿盲蝽成虫喜好在切头豆荚的两端伤口处产卵,而中黑盲蝽喜欢在完整豆荚的两端产卵.养虫盒内添加一些弯曲的纸条有助于提高若虫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产卵后的豆荚需晾干后放置在25~28℃、相对湿度60%~70%、光照16:8(L:D)的环境下,以减少豆荚腐烂和提高卵的孵化率.利用这一方法饲养盲蝽的若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达60%、40粒和80%.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效果,于2010和2011年的6—10月,用青色、绿色、蓝色、黄色、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在山东省棉田内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各粘虫板全年监测中都是6月诱集棉盲蝽数量最多,10月最少,且绿盲蝽的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不同年份、月份、田块,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不一致,2010年田块1中的绿色、青色和绿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赤须盲蝽最多,分别为91.0、2.6、5.8头/板,2011年田块2中的黄色、青色粘虫板诱集的绿盲蝽、中黑盲蝽最多,分别为263.0、3.2头/板,田块1中的白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最多,为12.4头/板。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份、月份、田块、粘虫板颜色对绿盲蝽和赤须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月份和粘虫板颜色对中黑盲蝽的诱集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2年5块棉田的诱捕效果综合排序,黄色粘虫板诱集绿盲蝽效果相对最好;绿色粘虫板诱集赤须盲蝽效果相对最好;5种颜色粘虫板诱集中黑盲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 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 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 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 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 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 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 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 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 473.96 μm和605.89 μm?总之, 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 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5.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的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的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在浙852上)。黑肩绿盲蝽在稻株上的搜寻行为属非随机搜索型,在稻株各部位间明显地偏于稻株的上部活动,据此可解释黑肩绿盲蝽在2个品种上功能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夏季高温条件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控害潜能, 本研究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分别设置最高温度为30?33℃和36℃的渐进式变温处理, 测定黑肩绿盲蝽各龄若虫及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 在提供充足食物的条件下, 不同温度处理间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日均捕食量无显著差异; 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均能与Holling Ⅱ模型较好拟合, 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在不同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其中1龄若虫和2龄若虫在36℃处理下日最大理论捕食量最大, 分别为2.924粒和12.195粒; 在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搜寻效应均随着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未对黑肩绿盲蝽的控害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山西省太谷地区‘壶瓶枣’枣园绿盲蝽越冬卵分布及粘虫板对绿盲蝽产卵的影响,对该地区不同管理水平的枣园绿盲蝽越冬场所进行调查,并结合室内外饲养观察卵孵化规律,在枣园悬挂黄色粘虫板观察其对绿盲蝽秋季成虫落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水平枣园,绿盲蝽越冬卵分布场所均以枣树断茬口为主,其次是修剪口和中年生枣股,一年生枣股、老年生枣股及翘皮缝也有少量分布;枣园内外的杂草上均发现有少量绿盲蝽越冬卵,而在土壤中几乎没有分布;枣树不同部位卵分布的集中程度不同,卵粒数由多到少顺序为:断茬口枣股修剪口翘皮缝;绿盲蝽越冬卵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4月底到5月初;秋末,挂黄色粘虫板可使绿盲蝽越冬卵数量降低42.88%~87.56%。研究结果对‘壶瓶枣’枣园绿盲蝽的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绿盲蝽性信息素盒,对棉田中绿盲蝽的种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棉田绿盲蝽预测预报中,绿盲蝽性信息素盒是替代黑光灯或频振式测报灯的理想工具,并且可以在棉田绿盲蝽综合防治中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绿盲蝽滞育卵胚胎发育的停滞阶段,对其滞育卵和非滞育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和切片的比较观察.在(26±0.5)℃、80%RH和L//D=16 h∥8h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湿滤纸收集并孵化卵.滞育卵在产后24 h内,即形成了单细胞的囊胚层后停滞发育,而非滞育卵随着细胞层的加厚形成胚带并继续发育,经过6d的发育可孵出若虫.通过每天定时向产卵滤纸补充等量水分,非滞育卵的卵重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增加,而滞育卵由于发育停滞,卵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特点,并验证自制越冬卵诱集管的诱集效果,于2019年和2020年11月在宁夏灵武长枣园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了枣树当年休眠期枣枝剪口、枣股和翘皮缝处的绿盲蝽越冬卵分布情况,并分别于当年9月使用自制诱集管(仿真枝条剪口)收集绿盲蝽越冬卵,对其进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各部位带卵率依次为树体中部>树体内膛>树体下部>树体上部。诱集管中填充物紧实度为0.94 g/cm~3的诱集管带卵率显著低于紧实度为0.58 g/cm~3的,4 mm直径的诱集管平均卵量显著低于6.4 mm直径和9 mm直径,诱集管带卵率占比67.47%~73.92%,平均卵量占比22.07%~30.17%。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布设紧实度为0.58 g/cm~3和直径6.4 mm的诱集管,可有效地收集绿盲蝽越冬代卵。为枣园绿盲蝽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了应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情况,用微波照射舞毒蛾虫卵和幼虫,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率和幼虫的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目的是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随着微波辐照剂量增大孵化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幼虫的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对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本文采用浸虫法分别测试了 3%阿维菌素微乳剂、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及20%噻唑膦水乳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对卵孵化和卵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阿维菌素微乳剂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最...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分别携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对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卵块携带SeNPV后,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雌、雄蛾分别携带病毒再交尾后,对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幼虫的存活率也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带毒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带毒量越高,单雌产卵量越少、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越低。同等带毒处理条件下,卵、雌蛾和雄蛾带毒3种处理方式对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SeNPV能通过甜菜夜蛾的卵、雌蛾和雄蛾3种虫态进行垂直传播,可以明显抑制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昆虫性诱剂和病毒集成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卵法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杀虫剂的毒力水平。结果表明:100 mg/L处理后48 h,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灭多威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抑制率最高,达到100%,其LC 50分别为12.67 mg/L和16.95 mg/L;而200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辛硫磷和杀螟丹分别处理后72 h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次之,在69.6%~87.65%之间,其LC 50分别为44.1、50.9、78.37、79.0、98.15、126.8 mg/L和137.7 mg/L。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和高效低毒类杀虫剂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选择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卵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phosphine at exposure periods of 24, 48 and 120 h on hatching and mortality of 0- to 1-day-old eggs of susceptible (TN6) and resistant (FC10) strains of Rhyzopertha dominica of field origin was investigated. The fumigant affected hatching in both the strains. In a 48-h exposure at 27 (+/- 2) degrees C, the LD99 doses for the eggs of TN6 and FC10 were 0.56 and 3.25 mg litre-1,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atching was observed in treated batches with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phosphine dose in the first 2-3 days. On subsequent days the numbers hatching were often similar to those in controls, and sometimes exceeded control hatch, especially following a 5-day exposure. A critical change in the order of susceptibility of egg and adult stages of the two strains was noticed. In 48-h exposures, eggs of the susceptible strain were more tolerant than their adults, whilst the reverse was true in the resistant strain.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对当地主栽经济作物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在智能光照培养箱的变温控制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黄花刺茄根、茎、叶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花刺茄不同器官的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不同,其茎、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为显著(P<0.01)。(2)黄花刺茄同部位浸提液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和苗高不同指标的影响也不同。根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茎和叶浸提液各浓度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比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的影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新疆棉田杂草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水平及对其他常用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多抗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检测法,测定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56个龙葵种群对二甲戊灵的抗性,比较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依据整株植物检测法的结果,分别选取敏感(SHZ-8)、中抗(CJ-2)及高抗(BL-1) 3个种群,测定了其对扑草净、乙氧氟草醚和丙炔氟草胺的多抗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抗性趋势一致,新疆龙葵对二甲戊灵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北疆>南疆、东疆,但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抗性指数普遍低于整株植物检测法。培养皿检测法的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2.5%、71.4%、12.5%和3.6%,整株检测法中该指标分别为5.4%、73.2%、16.0%和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新疆棉田龙葵对二甲戊灵大多为低到中抗水平。相较于敏感种群SHZ-8,BL-1种群在两种检测方法中相对抗性均最高:培养皿种子检测法的GR50值为90.30 mg/L,抗性指数为20.62;整株植物检测法的GR50值为4 805 g/hm2,抗性指数为26....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选用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对其卵进行室内触杀试验,比较这5种药剂对黏虫卵和初孵幼虫的触杀效果及对卵的毒力,测定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初孵幼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并通过冷冻切片技术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的外部形态和胚胎发育情况。室内触杀试验结果表明,苦参·印楝素浓度大于0.1 mg/L时,对产后不同时间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介于42.89%~97.34%之间,苏云金芽胞杆菌浓度为0.01 mg/L时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已达71.99%;各浓度苦参·印楝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产后24、48和72 h黏虫卵后,其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介于39.02%~83.59%之间。苦参·印楝素对产后24、48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018、0.109 mg/L;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LC_(50)为0.004 mg/L。黏虫卵经5种药剂处理后,幼虫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分别介于91.07%~93.64%、0.272~0.284 g和86.60%~87.78%之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虫存活率较对照显著下降43.02%~60.27%,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延长0.23~0.88 d,其中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使胚胎无法形成正常胚带,同时会使已发育的虫体出现蜷缩、腹部皱缩;高效氯氟氰菊酯会延缓胚胎发育时间,使已形成的虫体畸形或使其肠道断裂;甲维盐影响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虫体萎缩,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在黏虫卵防治中推荐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和苦参·印楝素。  相似文献   

19.
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草地贪夜蛾存活和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分别以卵、不同龄期幼虫、蛹、成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高温暴露处理,研究高温暴露处理后幼虫和成虫的成活率,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蛹重以及成虫的生殖能力.结果 表明.37℃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40℃暴露4h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噬菌体用于柞蚕空胴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柞蚕链球菌噬菌体对作蚕空胴病进行生物防冶的结果证明:用噬菌体卵面消毒具有明显的效果,而用钠一噬菌体其效果更为明显,对蚕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大面积生产鉴定证明:蚕茧的产量可增产4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