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起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3种真菌,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为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率为42.86%,茄病镰刀菌有伤接种发病率为70%,无伤接种发病率为56.7%。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亿活芽胞/g 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5种供试杀菌剂对灯盏花根腐病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茄病镰刀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茄病镰刀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0 4、0.050 7、0.053 5、0.081 3和8.624 0 mg/mL,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5种药剂的毒力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表明药剂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眉豆疫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州地区近年出现眉豆疫病,其病原菌经形态,培养性状等方面研究,鉴定为Phytophthora vignae Purss。人工接种除为害眉豆外,不可侵染长豇豆,赤豆,赤小豆及绿豆等。但无伤或刺伤法接种均不能侵染黄瓜瓜条,甜和苹果果实以及马铃薯块茎。试验结果表明,眉豆是豇豆疫病的新寄主,甲霜灵及杀毒矾M8防治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罗汉果新病害斑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根据菌落特征、菌株形态及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罗汉果新病害的病原菌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供试的药剂中,60%咪鲜胺锰盐WP(0.5g/L)、80%戊唑醇WP(0.25 g/L)、45%甲霜?恶霉灵WP(1 g/L)、60%唑醚?代森联WP(0.5g/L)室内对该菌菌丝的抑制率均达100%,可进一步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将药效好的药剂推荐田间使用。  相似文献   

4.
辣椒根腐型疫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设施大棚内的辣椒上普遍发生根腐症状,为了明确该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对不同辣椒产区的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筛选防治该病的药剂。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该病病原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on,因此将这种造成根腐症状的病害定名为辣椒根腐型疫病;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25%烯肟菌酯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是防治辣椒根腐型疫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枇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炭疽病是枇杷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枇杷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引起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防治困难.[方法]为明确江西省宜春市枇杷炭疽病的病原种类,获得有效的防治药剂,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江西宜春上高县枇杷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所选的6种药剂对枇杷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申嗦霉素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14 mg/L,其次为30%苯甲·嘧菌酯、50%咪鲜胺锰盐、400 g/L氟硅唑,其EC50分别为0.020,0.021,0.026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枇杷炭疽病菌的致病机理及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贵州花椒产区发生一种新的褐斑病害。为明确引起花椒褐斑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惠水县断杉镇花椒基地采集花椒褐斑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测定获得花椒褐斑病菌。通过对花椒褐斑病菌的形态学观察及ITS、RPB2和LSU序列分析,将花椒褐斑病菌鉴定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测定表明,选用的10种杀菌剂对A.tenuissima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044 9、0.129 5和0.676 9μg·mL-1。本研究结果为花椒褐斑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银杏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菌株中,选取2个代表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寄主范围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测定等,认为引起银杏疫病的病原疫霉为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nn)。该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生长温度大于35℃,异宗配合,自然条件下桂北银杏产区不能产生卵孢子,但在低温等不良环境下形成大量厚垣孢子。注意这些特性,对有效开展病害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马铃薯炭疽病的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田间和贮藏库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发病植株和块茎,进行症状描述,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茎秆上形成褐色长条斑;叶片上症状多不明显;薯块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略下陷,逐渐褐色腐烂;在发病部位形成分生孢子盘;马铃薯炭疽病菌菌丝无色至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盘黑褐色,其上着生有分隔和顶部渐尖的刚毛;分生孢子棒状,无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具分隔,紧密排列在分生孢子盘上;通过ITS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已报道的Colletotrichum coccodes相似性达100%。基于病原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病原菌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其引起的病害为马铃薯炭疽病。经室内毒力测定,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咪鲜胺锰盐和噻霉酮对马铃薯炭疽病菌的EC50小于10,理论上对该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江西省九江市槟榔芋疫病的病原菌并有针对性地对该病害进行防治,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芋疫病症状的芋叶片和叶柄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基于ITS、Ypt1和β-tubulin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根据病原菌菌落、卵孢子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基于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确定该病原菌为芋疫霉。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SC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6μg/mL;96.8%烯酰吗啉TC、0.3%丁子香酚SL、20%氟吗啉WP、500 g/L氟啶胺SC、97%霜脲氰T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也较好,EC50介于0.094~1.272μg/m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槟榔芋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金钱树疫病病原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5%四霉素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457μg/mL,EC90值为0.2174μg/mL;其次为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显著,前者的EC50值为0.0758μg/mL,EC90值为2.4683μg/mL,后者的EC50值为0.3407μg/mL,EC90值为2.0794 μg/mL;22.7%二氰葸醌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氟码·乙铝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1382 μg/mL、2.3796μg/mL和5.4602μg/mL;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为498 μg/mL.在供试的7种杀菌剂中,性价比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最高,其次为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1.
正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鳄梨、牛油果和樟梨等,为樟科、鳄梨属,原产中美洲,属热带、亚热带名贵果树之一~[1],具有营养价值高、风味好,其消费遍及全球,经济潜力巨大~[2]。目前关于国内外病害的报道,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3]、蒂腐病~[4]和褐斑病~[5]等。2017年5月,作者在海南省儋州市附近的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油梨苗茎基部的病害,发病率在15%~20%,严重时导致整株植物死亡。本研究对该病进行症状描述和  相似文献   

12.
高粱种植业是重庆地区重要产业, 高粱炭疽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 严重危害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重庆高粱主要产区高粱炭疽病的致病菌, 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 可为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重庆市永川区、梁平区和江津区等8个高粱主产区炭疽病病样, 分离纯化得到13个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 结合多基因(ITS, GAPDH, ACT, CHS)联合的系统发育分析, 来自不同地区的13个高粱炭疽菌菌株属于同一分支, 均为高粱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 表明C. sublineola是重庆高粱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 发现氟菌唑、肟菌·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和多菌灵等5种杀菌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EC50在0.018 0~0.109 7 μg/mL之间, 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75%肟菌·戊唑醇WG、70%甲基硫菌灵WP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分别达到61.86%、56.09%和54.80%, 在高粱生产中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3.
人工栽培三叶木通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三叶木通果实及叶片褐斑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病害症状、病原菌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比较,鉴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经7种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8.28 mg/L。  相似文献   

14.
柑桔黄斑落叶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柑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是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位于我国南疆的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种植柑桔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柑桔也是广西一大优势水果产业,是广西出口东盟的主要农产品。柑桔黄斑落叶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广西地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秋梢和春梢叶片,形成不规则黄斑,严重的可造成整个叶片脱  相似文献   

15.
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辣椒果实,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Capsicum acutatum。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咪鲜胺EC和30%吡唑醚菌酯SC抑制效果最好,EC_(50)分别为0.253 5 mg/L和0.720 3 mg/L;其次为22.5%啶氧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EC_(50)分别为7.249 5 mg/L和21.664 5 mg/L。将30%吡唑醚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按照9∶1、6∶4、3∶7、4∶6的比例混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混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25%咪鲜胺EC和22.5%啶氧菌酯SC以6∶4、4∶6、8∶2的比例进行混配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二氰蒽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丝存在遗传分化现象.从定西市马铃薯产区采集茎部和薯块病样80份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80株菌株中与标准菌株AG3融合的占总数的70.0%、与AG4-HG-Ⅱ融合的占15.0%、与AG2-1融合的占7.5%.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药效评价.结果表明:30%噻呋酰胺悬浮剂EC50最低,为0.015 2μg/mL;其次是40%氟胺·异菌脲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其EC50分别为0.064 1、0.129 3和0.176 7μg/mL;EC50最大的是25.75%多抗·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为2.930 4μg/mL.田间拌种,30%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好,达70%以上,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通过鉴定发现引起甘肃省康乃馨锈病的病原为石竹单胞柄锈菌(Uromyces dianthi Niessl.);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喷雾法、灌根法对防治康乃馨锈病的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药剂对康乃馨锈病夏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均超过50%;对筛选出的7种药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采用喷雾法时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种药剂的防效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分别达70.2%、68.3%和65.0%,而灌根法对康乃馨锈病的防效并不理想,最高防效仅为8.1%.  相似文献   

18.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 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k. 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 (Aderh. &; Ruhl.) 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 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 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