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去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透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幼虫体内和幼虫肠道超氧化物歧化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增加一条谱带,但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2.
诱杀植物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稻蛀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后幼虫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AChE活性显著提高。其他两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香根草后,4龄幼虫GSTs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1倍;2龄幼虫AChE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9倍。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可能存在某些有毒活性物质或者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了稻蛀茎夜蛾体内GSTs和AChE的活性,这可能是稻蛀茎夜蛾取食香根草后的应急防御机制之一。此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香根草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蛀茎夜蛾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大螟Sesamia inferens 9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II基因的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分析了大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II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I基因在大螟中进化速度较快,不同种群之间已产生较大的差异,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大螟种群间序列相似性最低仅为90.7(海南和江西种群),进化分歧矩阵同时也显示差异最大为0.102(云南和江西种群)。此外,以与大螟同属的非洲大螟及螟蛾科的台湾稻螟为外群进行比较显示,COII基因在属内种间差异明显,遗传相似性为87.7~91.8,进化分歧为0.088~0.137;与台湾稻螟的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82.2~85.8,进化分歧为0.159~0.202。进化树显示,大螟贵州的丹寨种群、沿河种群和福建的福州种群聚为一个分支,江苏扬州种群和江西新余种群聚为一支,安徽的阜阳种群和芜湖种群关系最近,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大螟为害小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螟(Sesamia in erens Walker)是一种以水稻为主要寄主的杂食性害虫,然而关于其为害小麦的调查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大螟在麦田的发生规律,作者于2011年5月上、中旬,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对安徽省部分地区麦田大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大螟以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为害小麦,在小麦茎秆上蛀孔后,可取食麦茎组织,形成白穗.滁州市南谯区麦田大螟为害最为严重,田间平均受害株率达到9.83%,有虫株率为6.17%. 相似文献
15.
16.
17.
通过添加玉米穗和水稻茎粉并改变其他饲料组分的比例,我们在前期研发的半合成人工饲料的基础上优化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大螟人工饲料。大螟能在该饲料上成功完成世代发育,与取食天然寄主茭白相比,取食该人工饲料的大螟呈现较快的发育速率、高的幼虫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可见,该饲料的饲养效果显著优于茭白,可适用于大螟的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夏玉米苗受稻蛀茎夜蛾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虫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及对夏玉米苗的为害,并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夏玉米区耕作制度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蔗田枯心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蔗田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甘蔗自身特性和大螟为害等环境因子作用或其中一个原因引起的。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蔗田抽样调查。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蔗田枯心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230.470 0/m+0.980 0,D=0.2时,n=57.617 5/m+0.245 0,D=0.3时,n=25.607 8/m+0.108(m为枯心苗平均密度)。本文为开展大螟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指标及体内消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香根草能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效率及体内消化酶活性。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粗生长效率ECI和净生长效率ECD显著降低;除蔗糖酶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在特定龄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4龄幼虫蛋白酶比活力、2~4龄幼虫淀粉酶比活力和1~4龄幼虫海藻糖酶比活力显著降低,而1~3龄幼虫蔗糖酶比活力显著提高。本文为进一步阐明香根草对大螟的致死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