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微灌的试验研究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白菜生产效益,以微灌、滴灌、喷灌3种灌溉方法,对大白菜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用微灌方法进行灌溉,在节水、增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优于滴灌与畦灌。  相似文献   

2.
微灌是指那些润湿部分土壤表面的灌溉方式 ,目前世界上超过 10 %的果树采用微灌技术进行灌溉。据最新统计 ,果树采用微灌的比例比所有灌溉作物采用微灌的比例多出 10倍。与漫灌或喷灌相比 ,微灌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的利用 ,提高水的利用率 (减少由于深层渗漏、径流或蒸发造成的水的损失 ) ,精确施肥。微灌尤其适用于果树灌溉 ,它可使每排果树间的地面保持干燥 ,在进行喷洒农药、剪枝或采摘果子等果园管理工作时 ,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两种主要的微灌方式滴灌和微喷灌在有些方面是有区别的。1 水的传输方式滴灌系统灌溉时 ,水流出滴头后通过土壤…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水灌溉De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上一般将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下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田间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保证低能耗,为此,低压低能耗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发展的核心。实验选取了自治区节水灌溉重点县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使用较多的两种不同类型滴灌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铺设坡度、铺设长度、入口压力等对滴管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自动化滴灌示范基地中采用的两种滴灌带均能满足设计的灌水要求,均匀度良好。从试验结果中还发现A型滴灌带在低压条件下进行灌水均匀度良好,综合分析且在耗能上较B型滴灌带低,能够达到低压低能耗微灌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通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出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被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通过对滴灌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指出滴灌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等优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是我国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技术。阐述微灌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比较滴灌、微喷灌、涌流灌3种微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微灌技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是我国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技术。阐述微灌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比较滴灌、微喷灌、涌流灌3种微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微灌技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不同微灌形式对土壤水肥分布和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地表滴灌、地下滴灌、架上滴灌和涌泉灌等4种微灌形式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养分以及枸杞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中宁地区枸杞现代节水微灌形式的选择提供建议和支持。结果表明,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涌泉灌方式下土壤水分横向运移更明显,土壤质量含水率比灌水前增加8.82%,并且整个土体土壤质量含水率最高,达14.49%,且水分分布均匀;而其他三种微灌方式下,灌溉后土壤水分增加幅度、土壤剖面水分分布及平均含水率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涌泉灌和架上滴灌养分在根区的淋洗强度大于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而地下滴灌与架上滴灌有造成养分在非根区积累的风险;地表滴灌和涌泉灌方式下,枸杞生长状况和产量均好于地下滴灌和架上滴灌。总体来看,地表滴灌方式下水肥耦合最好,枸杞生长状况和产量最佳。因此,地表滴灌可以作为宁夏中宁地区枸杞灌溉的首选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国,但目前的农业种植和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多采用传统的沟畦灌溉方法,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节水灌溉设备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严重不足。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高了对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增加投入,各地纷纷建立了设施农业示范点,促进了滴灌和微喷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并引进了以色列等国的部分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温室大棚蔬菜微灌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微灌设备的生产厂家有30多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内镶式滴灌管、薄壁式孔口滴灌带、压力补偿式滴头、过滤器、施肥罐及各种规格的滴、微…  相似文献   

11.
雨水集蓄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储存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的最终措施,而微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灌溉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以实现局部灌溉。微灌通常分为微喷和滴灌。微灌的主要优点是省水、省工、节能,灌水均匀度高,增产优质,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可充分利用小水源。其主要缺点是灌水器过水断面小,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对水质要求严格。一、雨水集蓄灌溉工程的特点1、水量较少,只能采取局部灌溉方式。2、一般一口集雨池作为一个灌水系统…  相似文献   

12.
8DWG-50滴微灌机(设备) 滴灌可分为膜下滴灌与地埋式滴灌。8DWG-50滴微灌机(设备)用于马铃薯、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灌溉。可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通过滴灌系统精确地、适时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作物需求,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省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节水灌溉>2008年第1期发表的"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一文对滴灌有关环境方面的明确否定提出了异议.简单地阐述了节水灌溉的几个关键概念,阐述了新疆节水灌溉发展的基本态势:膜下滴灌迅猛发展,喷、微灌的布局和比例趋向科学合理,自压灌溉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地下滴灌的盲目发展受到遏制.从新疆盐碱地改良实际入手,对滴灌的生态效益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谈及了灌溉方法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滴灌条件下影响土壤盐分分布的因素,滴灌条件下的土壤盐分控制,滴灌是环境最为友好的灌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设施节水灌溉 (1)管灌技术。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2)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大棚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桂官  徐礼勤 《节水灌溉》2007,(6):43-44,48
分析了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时对湿度的要求,提出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的调控方法,对比了温室大棚的几种灌溉方法.重点对温室大棚微灌技术作出分析,讨论了温室大棚膜下滴灌、重力滴灌、渗水灌溉技术,并且提出温室大棚利用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灌水器堵塞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杰梅卡地区供小规模农场的微灌系统在美国杰梅卡·凯瑟琳地区有4公顷(10英亩)的小农场.已安装了0.2公顷(0.5英亩)微灌系统(滴灌)供灌溉蔬菜地。这种微灌系统与当地的沟灌系统比较。本文评价灌溉黄瓜等作物对供水要求。改变滴头行距对灌溉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灌的特点是每一个灌水器的控制面积小,而且灌水流量一般较小。但是它照样可以灌溉很大的面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滴灌系统可灌溉六万多亩。和其他灌水方法一样,为了要控制较大面积的农田,就要在田间建立一个包括水源,输配水管道系统的完整的微灌系统。微灌系统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地下滴灌作为一种极具节水潜力的微灌技术,将成为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新的创新点之一,但对于我国的简易地下滴灌形式尚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沙质土壤进行地下滴灌一维土柱入渗、扩散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水水头、不同容重、不同初始含水量情况下,水平和竖直方向入渗速率、湿润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原因,为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微灌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形成了以北方地区和大田优势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发展布局,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针对微灌技术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并提出了微灌技术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国家节水目标与农民意愿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目前生产关系与先进技术推广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滴灌技术设施应用与灌溉制度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大田滴灌覆膜与不覆膜的关系;五是处理好管理者利益与管理效果的关系;六是处理好滴灌发展与面积巩固的关系;七是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发展需要的关系;八是处理好微灌灌溉与施肥施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加压滴灌是一种高效节能省水增产的微灌灌溉技术,适合新疆自然气候条件。文中介绍了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构成、功能及运行方法,分析了系统运行效果和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