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稻田多熟种植与吨粮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吨粮田开发,经过1980—1985年的试验探索,于1986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继60年代跨“纲要”、70年代过“双纲”之后,在全省范围内提出的又一新的奋斗目标。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扩大稻田多熟种植,并运用先进的、综合配套的农艺措施,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过吨粮的逐步升级,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6.
7.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8.
9.
10.
麦棉油棉连作两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近数年来,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在我国南北棉区蓬勃兴起。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是在麦棉间套复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它比麦棉间作能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和生长季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土地也可得以休养生息。这一耕作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农业科技水平迈出了新的一步。笔者1987年曾先后赴河南,山东等省考察,发现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很受当地棉农欢迎。其基本原因是:1 比麦棉间作经济效益高以山东省冠县为例,该县地处黄淮海平 相似文献
11.
12.
山东省是全国生产粮棉的大省。近数年来,为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麦棉两熟面积发展较快,1989年为689万亩,占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78年的89万亩增长了8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和棉花都是需肥量大,生长期长的作物。多年麦棉连作的地区,有机质大量消耗,肥力趋向下降。1978年在沙丰棉场进行了麦棉两熟两肥栽培研究,经过四年定位试验和全县多点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养地作用与麦棉两熟增产的效果。1981年已在全省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叶培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2,(2)
为了发展油料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界牌公社进行了早黄豆—秋芝麻两熟耕作制的试验,结果表明,实行这种耕作制,是能够夺取黄豆、芝麻双丰收的。1976年试验成功以后,我们在全公社进一步试验、推广。1979年,三后芝麻发展到5100亩,平均亩产芝麻137斤,到1981年,进一步到展到15800亩,亩产138斤;而早黄豆产量常年稳定在330斤,还逐年有所增加。短短几年间,豆、麻两熟制引起社员的兴趣,面积越来越大,种植水平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吨粮田开发,就是运用综合的农艺措施去夺取单位面积上的粮食高产。笔者通过参加邵阳市1986-1989年四年的开发活动,有如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开发的经济效益好 四年累计,邵阳市共种双季稻995.72万亩,其中开发出吨粮田149.93万亩,占双季稻田总面积15%;吨粮田平均亩产1023公斤,比同等条件下未开发的田亩增101.6公 相似文献
19.
20.
一、气候资源适宜淮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854.6毫米,年日照2408.3小时,年辐射总量127.5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