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置7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Ⅱ优T16产量的影响,探讨Ⅱ优T16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获得高产的最佳氮肥使用量和施用方法。结果表明,Ⅱ优T16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25~375kg/hm2,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产量。最佳氮肥施用量为300kg/hm2,产量可达到12570 kg/hm2,投入产出比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陕西榆林风沙草滩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以‘榆绿1号’为试验对象,设计6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达到了差异显著的影响,对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由氮肥施用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在施用P2O5 60 kg/hm2、K2O 45 kg/hm2和商品有机肥750 kg/hm2的基础上,氮肥最佳施用量推荐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毕节地区小麦平衡施肥进行研究,得出小麦平衡施肥的参数及最佳施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直线关系,而与化肥的施用量各县表现不同,大方县小麦产量与磷肥(普通过磷酸钙)的施用量呈直线关系,毕节市、黔西县施用量呈曲线关系,各试验点小麦与尿素施用量是典型的曲线向下关系。施用有机肥与磷肥对小麦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氮肥的施用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4.
孙杰  程晓慧  庞世兰 《种子》2004,23(4):60-62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氮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测验了氮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证明了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施N在0~450kg范围内,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主要指标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准.并测验出公顷施N在450kg时,种子平均产量比对照(ck)增产15.9%,达到极显著水准,是氮肥最佳施用量.同时,测定了在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玉米杂交制种的光合作用性能、籽粒灌浆速度和植株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定量施用氮肥对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其生长发育所具有的显著影响和生理功效.其生理学机理在于氮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物质与养分的吸收、输送、供应和积累,从而影响制种产量,这种机制符合植物生理学关于"氮作为植物体内成份并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一般原理,为玉米杂交制种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田间试验、常规考种分析6种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华珍”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6组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有效增加促进叶片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以及鲜苞产量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300kg/hm2之间。不同氮肥水平对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也有显著增产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00kg/hm2~375kg/hm2之间,因此通过调控氮肥的施用量来增加超甜玉米产量是可行的,其中约30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既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对玉米植株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很大,但施用过量,可导致小麦群体过大,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适宜用量为10公斤/亩;磷肥前期对小麦具有早发特点,本试磷肥上限未定,继续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增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着重探索了南阳玉米中低产田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方法比例,分析了不同施用标准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施肥方案,为南阳玉米中低产田科学施用氮肥、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硫酸铝施用条件下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施用硫酸铝改良剂的研究,阐明了不同硫酸铝施用量对水稻氮、磷、钾素营养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度盐碱化稻田上,施用硫酸铝可使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增加,水稻吸收养分能力分别提高40%、100%、40%。吸磷量增加最明显。其中吸氮量、吸磷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成熟期。不同硫酸铝施用量对水稻吸收养分的影响无规律性。但在硫酸铝施用量为300 kg/hm2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可较不施用硫酸铝处理增加近8倍,是盐碱地水稻产量最大时硫酸铝的施用量。盐碱地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硫酸铝的施用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改良剂硫酸铝的合理投入并不断加强对硫酸铝施用量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肖华贵  饶勇  陈静  李超 《耕作与栽培》2004,(5):20-20,64
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试验,对黔油12号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进行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当产量达到最高水平时,增施N肥或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在低水平下,K肥对产量的影响比P肥大,而在高水平时,P肥对产量的影响比K肥大.氮肥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与钾肥.而密度与钾肥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小.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P肥与K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再生高粱促芽肥施用时期、施用量及发苗肥施用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初步摸索出了再生高粱促芽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头季收获前10~15d,促芽肥及发苗肥的最佳施肥量均为1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等生物肥料,研究了有机肥、氮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量、配比以及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氮肥配施比氮、磷、钾;氮、磷;氮、钾配合以及单独使用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明确了各种生物肥料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与氮肥配施,减少氮肥用量12.5%~37.5%,不施用磷、钾肥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12.
氮肥不同施用时期用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钾硼及有机肥施用水平相同且全部基施的情况下,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时期用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50%基施,10%作苗肥,15%作腊肥,25%作蕾苔肥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产224.3kg/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氮肥用量、施用时期、有机无机肥结合等氮肥管理方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水稻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早稻施氮比不施氮增产41.06%~76.90%。不同的氮肥管理模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高产高效模式、超高产高效模式与农民模式相比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6.62%~25.41%,并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也促进了氮、磷养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氮作为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必要元素,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施用量最大的肥料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凭主观经验施肥,氮肥利用率较低,施用量不足时易造成甜瓜生长发育缓慢,影响甜瓜的产量;施用量过大时易造成种植成本增加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露地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甜瓜新蜜62号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初步探索露地滴灌栽培甜瓜适宜的施氮量,为露地滴灌模式下甜瓜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 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 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 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6.
氮肥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肥料之一,在蔬菜生产上用量比较大,然而过多施用氮肥,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降低蔬菜品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试验通过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油麦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菜农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按照安康市农科所安排,县农技中心协助本农技推广站主持进行此试验,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物量的累积与养分累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养分累积是生物量累积的基础,也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迁移、积累及分配是农作物养分利用的重要过程。通过赤峰市元宝山区番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养分吸收、养分分配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氮肥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仅可以弥补减少氮肥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还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含量、番茄果实与茎叶中N、P、K养分的比值,通过本试验发现施用氮肥和有机肥都能提高番茄果实中的N、P、K养分浓度,从而增加番茄的产量。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和茎叶中的养分比,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番茄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施用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不仅可以促进番茄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还可以减轻因氮肥大量施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说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和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庆圣  原程  张玉先 《作物杂志》2022,38(4):132-212
为明确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黑龙江省嫩江市主栽农家品种青仁乌1号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设置3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和不施用氮肥(0);每个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100%施氮量+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结果表明,减施氮肥显著增加黑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其中减施50%氮肥并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增产7.77%。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