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梨茎蜂 (JamuspiriOkamata .etMoratsu) ,属膜翅目 ,茎蜂科。主要危害梨树 ,偶尔也危害苹果。据剑河县柳川镇麻连梨园、城关附近梨园调查 :梨树春梢枝一般损失率达 15 % ,最高损失率达 73% ,被害株率达 95 %以上 ,受害严重的梨园 ,满园断梢累累。大树被害后 ,影响树势及产量 ;幼树被害后 ,则影响树冠扩大和整形。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发生规律梨茎蜂在剑河县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梢内越冬 ,也有以蛹在枝梢内越冬的。据观察 :该虫…  相似文献   

3.
田间采集梨小食心虫室内饲养过程中发现一种寄生蜂,经鉴定为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的丽下腔茧蜂Therophilus festivus(Muesebeck,1953)。用体视解剖镜观察并描记其形态特征,对其学名变迁进行了介绍。另外对该蜂的寄生时期、田间自然寄生率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成虫寿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寄生于梨小食心虫幼虫,2014-2017年田间调查自然寄生率分别为27.51%、43.08%、38.37%、23.91%;用纯净水、10%白糖水、5%蜂蜜水、10%蜂蜜水、20%蜂蜜水饲喂丽下腔茧蜂成虫寿命分别为3.4、6.6、5.67、5.67、6.75 d,以20%蜂蜜水补充营养的成虫寿命最长;在15、20、25和30℃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分别为19、12、6.5、6.83 d,以15℃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该寄生蜂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自然寄生率较高,而且寄生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利用生态、高效、经济、安全的防治方法控制梨茎蜂的危害,于3月下旬梨茎蜂开始羽化时,在梨树上悬挂粘胶黄板,分别悬挂120张/hm 2、150张/hm 2,平均防效在94.28%~96.44%。试验结果表明:在梨园悬挂粘胶黄板可有效控制梨茎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梨喀木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苏里梨喀木虱(Cacopsylla burckhardti)是2010年在甘肃省和政县皮胎果树上发现的一个新种。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害虫的为害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该虫在甘肃临夏1年1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5龄。  相似文献   

7.
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室内研究表明,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kikuchiana)在20%梨果汁半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而且产孢速度快,其次为PDA培养基。病菌分生孢子在4种营养液中均可萌发,以10%梨叶汁中萌发率最高。适合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6,持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间歇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分子孢必须在高温条件,相对湿度在98.5%以上才能萌发尤其在水滴中萌发高室内药效测定表明  相似文献   

8.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启昌  崔改泵 《植物保护》2010,36(5):154-156
梨瘿蚊在河南1年发生3~4代。翌年3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4-6月为发生为害盛期。平均枝梢被害率,第1代为22.10%,第2代为58.91%。在做好树上化学防治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地面防治。龟纹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对第3代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柳圆叶甲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伟 《植物保护》2005,31(3):92-93
柳圆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又名柳蓝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危害柳属、榛属树木,以幼虫、成虫取食叶肉,被害叶片成网状[1]. 近年,上海植物园从国外引种的火焰柳(Salixflame)上,此虫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每年5~7月,大量幼虫、成虫聚集在火焰柳上部嫩叶上取食危害,严重破坏景观和影响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芦笋茎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及山东6省芦笋茎枯病菌单孢菌株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等的研究,结果表明:6省菌株的培养性状有些差异,但分生孢子形状、大小及其对芦笋致病力等方面则基本一致。各菌株在芦笋茎段等5种培养基上均可形成α、β和中间类型3种孢子,证明中国芦笋茎枯病菌同属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各菌株α孢子大小为5.0~12.5×1.8~3.8μm,β孢子为17.5~26.0×2.0μm,中间类型孢子为12.0~16.0×2.5~4.5μ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生长高限温度为33℃。  相似文献   

11.
梨茎蜂(Janus piri Okamoto et Muramatsa)又名梨茎锯蜂、梨铗茎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成虫和幼虫为害梨树新梢。近年来在招远市部分梨园为害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发展早熟南方优质梨,至2006年底,全市种植总面积达0.99万hm2,已成为果农增收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气候条件的变化,梨树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3.
练榕兴 《植物保护》1998,24(3):11-13
肉桂后半啮是桂皮产品的主要仓储害虫,在广东1a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土壤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产卵,完成一代约45~55d。每年6~7月是肉桂后半啮发生危害的高峰期,采用常规清洁措施结合药物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外来广聚萤叶甲在我国的扩散及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外来广聚萤叶甲目前已在我国华东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以及华中的湖北、湖南等省扩散蔓延;在野外其主要寄主是豚草,偶见取食苍耳。广聚萤叶甲在24、27、30℃恒温条件下完成一代分别为29.8、26.0和22.2d;野外完成1代需21~29d。在室外罩笼观察的4个世代中,前3个世代(6—8月)的各虫态历期及其存活率近似,产卵量接近;但9月初开始的第4个世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存活率明显降低,产卵量(108.8粒)低于此前世代的一半。广聚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和373.5日度;在南京推测广聚萤叶甲1年可发生5代。  相似文献   

15.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新疆柽柳上造成虫瘿的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土库曼柽瘿蚊和害柽瘿蚊。对4种柽瘿蚊分布、寄主植物、生活史、行为及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4种瘿蚊造成柽柳枝条形成性状各异的虫瘿,多一室一虫。齿腿柽瘿蚊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年4代,毛尾柽瘿蚊在新疆阜康一年1代,均以老熟幼虫在虫瘿中越冬;在室内养虫盒和罩笼中,齿腿柽瘿蚊平均产卵42粒,害柽瘿蚊平均产卵56粒,卵多单产。寄生齿腿柽瘿蚊、毛尾柽瘿蚊的寄生蜂均分别有姬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各1种。寄生蜂对齿腿柽瘿蚊越冬代的寄生率为38.5%,第1代蛹末期为58.0%,第2代蛹末期为91.3%,第3代蛹末期为3.6%;对毛尾柽瘿蚊蛹期寄生率为58.8%。接种卵试验表明,齿腿柽瘿蚊可以在采自美国的盆栽多枝柽柳上成功地取食、造成虫瘿,但不能在盆栽杨树和柳树上取食、存活。  相似文献   

16.
椰花四星象甲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覃伟权 《植物保护》2002,28(2):27-28
经室内外观察研究 ,椰花四星象甲在海南 1年发生3~4代 ,世代重叠 ,生活周期为 70~90d。全年有 2个发生危害高峰期 ,即3~4月和9~10月。此虫对杂交种椰树和矮种椰树的危害率比高种椰树的危害率高 ,能从椰树的各个部位入侵 ,危害率高达50%~60%。防治该虫 ,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宫苍仁蚧在江苏沿海滩涂的芦苇上,年发生4~6代,以成、若虫在芦苇茎秆上越冬。此蚧无雄成虫,为孤雌胎生。一般只分布在植株下部第一至八节及顶部的穗节上,其种群数量受收割状况、冬春浸水情况、越冬成、若虫比例、自身适应能力以及天故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清除残留立苇,冬、春蓄水浸田灭除糙叶和保护利用天敌鸟类等生态措施,可有效控制此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民勤绿洲外围4种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生长特征、土壤因子等的调查,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因子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结构简单,共出现12科24属28种,存在多个单属单科单种现象,多为适应干旱盐碱化的藜科、蒺藜科植物,无乔木和高大灌木,黑果枸杞在不同立地类型中优势地位明显。②黑果枸杞群落丰富度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多样性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盐碱地高于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③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密度表现为:盐碱地>覆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砾石地。株高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覆沙地>砾石地。冠幅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砾石地>覆沙地。④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均为盐碱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立地类型(P<0.05),全钾、全氮含量在4种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中土壤因子变化规律不同。⑤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砾石地和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中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覆沙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变化,盐碱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⑥黑果枸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株高、冠幅等受土壤水分、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土壤因子的影响和制约,且10~20 cm土层深度土壤因子影响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赖槐江  谢敏  李石昌 《江西植保》2005,28(4):169-171
松褐天牛是全南县近两年来危害马尾松较为严重的蛀干害虫之一,在全南县普遍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3~4龄)幼虫在被害松木木质部的虫道内越冬。本文对松褐天牛在全南县的生物学特性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