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江淮平原8个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烟农19,郑麦004,平安6号和周麦22在全生育期内未发生倒伏,偃展4110,新麦18和皖麦50在乳熟期发生1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75°~45°)轻微倒伏,而皖麦19在乳熟期发生2级(茎秆与地面夹角为45°~20°)倒伏,倒伏率为17.62%.皖麦19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及其干物质输出率均高于未倒伏品种和轻微倒伏品种,不利于其抗倒伏.烟农19的株高和重心高度适中,基部节间机械强度较大,干物质在乳熟前输出较慢,乳熟后迅速分解输出,有利于茎秆抗倒和产量提高.因此,得出江淮平原兼顾高产和抗倒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9和周麦22.  相似文献   

2.
钾调控对大豆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农业科学》2013,(5):25-28
针对目前大豆生产中的倒伏问题,本文通过设定低钾、中钾、高钾3个钾肥施用量,开展了钾调控对大豆植株地上部茎秆抗倒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钾调控提高了植株茎秆的抗倒能力。具体表现为,施用钾肥使茎秆基部1到5节节间长度缩短、节间粗增大、并降低了最大节间粗所在的节位。与未施用钾肥比较,钾调控使植株重心高度降低、基部各茎节节间鲜重和单位茎长鲜物质重增加,同时,明显提高了茎秆各节位的压碎强度,增强了茎秆的抗折能力,提高了地上部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不同钾肥处理下倒伏发生级数为:低钾>高钾>中钾。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密度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形成和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并为小麦高产稳产和抗逆应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设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hm2基本苗5个种植密度,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密度对冬小麦的群体变化、干物质分配、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及茎秆重心高、机械强度及抗倒指数的影响,并分析...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穗重、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的影响。[结果]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冬小麦品种的单穗重和穗粒数高于多穗型品种,而其千粒重低于多穗型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单穗重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中间型冬小麦品种更易于提高单穗重。[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穗型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系统测定表明:单叶叶绿素含量消长的一般规律是,其变化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缓降期和速降期。随叶位上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逐渐延长,但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较倒二叶为短。对于三种穗型来说:其高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相差不大,但其速降期随叶位升高而缩短。叶绿素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均以小穗型品种为最高,大穗型、中穗型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池栽条件下 ,对豫麦 6 6和豫麦 4 9的籽粒灌浆过程中几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研究表明 ,开花后 2 5d内 ,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度比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慢 ,但开花 2 5d之后情况则相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 2 5d ,而豫麦 4 9则呈双峰曲线 ,花后 15~ 2 0d和 2 5~ 30d分别达到峰值 ,且第 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2个。灌浆期豫麦 6 6和豫麦 4 9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蔗糖合成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2 0和 15d ,整个灌浆期内豫麦 6 6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活性均高于豫麦 4 9;豫麦 6 6籽粒中AGPP(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和SBE(淀粉分支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d ,而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10和 2 0d ,且第 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1个  相似文献   

8.
采取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2种覆膜种植方式,以露地穴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结实特性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减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抗性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部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2种穗型的冬小麦品种主茎穗与分蘖穗的籽粒结实数、小穗重与单粒重在不同小穗位间的分布都呈二次曲线变化,表现出籽粒发育的近中优势。在保证下部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中下部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茎秆不同弯曲形态对致倒力矩大小的影响,以期提高小麦综合抗倒性能。利用风洞提供风源,设计制作穗不同倾斜度模型和茎秆不同弯曲形状模型等,并测试分析模型在不同风力作用下的致倒力矩差异,结果表明:风速为13m/s,穗倾斜度每减少15°风力矩差异显著,当穗倾斜度降至0°时,穗的风力矩最小,且不同穗长间的风力矩差异不显著。弯曲形态似x2/302+y2/602=1(x≤0,y≥0,茎秆长度0.78m)的上部茎秆弯曲模型,综合致倒力矩最小,且不同弯曲形状处理对不同风速的致倒力矩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该模型在风速为9m/s,茎秆相差5cm时,综合致倒力矩差异不显著,株高差异对致倒力矩的影响小于其他模型,综合评价为最佳抗倒模型。弯曲形态似x2+y2=502(x≤0,y≥0,茎秆长度0.78m)的圆弧茎秆弯曲型为次佳抗倒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穗型冬小麦叶片荧光诱变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叶片诱变和光谱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等量叶绿素含量条件下,两品种叶绿体的PSⅡ潜在活性、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以及潜在的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随灌浆进程和叶位的降低而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大穗型品种长丰10号的3项水平均高于多穗型品种轮抗6号,而其变化幅度小于轮抗6号。Mg#+(2+)对长丰10号叶绿体PSⅡ与PSⅠ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高于轮抗6号,表现出较好的个体光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茎秆强度决定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能,但现有鉴定茎秆强度的方法还不完善。用秆强测定器测定了661个小麦品种和1183个F2代单株,结果表明,乳熟至蜡熟期是鉴定茎秆强度的适宜时期,利用秆强测定器可从F2代分离群体中鉴定出强秆单株。成熟时茎秆强度降低,不易区分茎秆强度的品种间差异。通过分析30个品种的茎秆强度值与茎秆解剖性状的相关性,发现上部节间的髓腔大小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下部节间的茎秆粗度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由于穗部重量和生物产量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育种家应选择秆强与穗重相适应的品种以提高产量潜力和稳产性。  相似文献   

12.
Stem strength affects directly the resistance of wheat plant to lodging. Unfortunate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em strength is not perfect for wheat breeding and genetics up to now. In this study a prostrate tester was engaged for testing the stem strength of 661 wheat varieties and of 1183 single plants from a F2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time to determine the stem strength should be from milk stage to dough ripe stage. The stem strength at the maturity would decrease and it was not easy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eties. The single plant with a strong stem could be judged using the prostrate tester from the F2 population. By testing the stem strength and anatomic characters of 30 varietie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th diameter of the upper internodes and the stem strength was obser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em diameter of the lower internodes and stem strength. It was suggested that a wheat breeder should breed the cuitivar with a strong stem, because the spike weight and biomass yield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stem streng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因素对冬小麦抗倒伏性的影响,为今后冬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测定国家旱地区域试验13个新品系株高、茎粗、第一节间长度、第二节间长度、茎秆二氧化硅含量。[结果]科遗12-6105、中麦39、太1305、长7080、长6990、众信5158、临旱5115这7个供试品系的抗倒伏性优于其他品系。[结论]培育矮秆、粗茎,第一、第二节间较长及第一、二节间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预防倒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倒伏的类型、原因及小麦茎秆、临界风力、木质素、化学调控剂、氮肥运筹、灌溉次数与小麦抗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根倒伏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以抗倒性不同的11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力学分析和根量测定,提出了小麦根倒伏的“品种倒伏系数”概念,经应用于品种抗倒性评价,证明“品种倒伏系数”综合考虑了植株的高度,重量,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等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品种抗倒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秆机械强度和根量与品种缺到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多效唑处理对冬小麦的抗倒伏和增产效果。[方法]以新麦26为材料,研究了起身期和拔节期喷施多效唑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株高,起身期喷施可以显著降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和基部(1+2)节间占节间总长的比例;拔节期喷施对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多效唑处理能显著降低冬小麦穗粒数,对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利用多效唑防倒时应注意喷施时期并结合肥水促控措施达到高产抗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作物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风雨、栽培技术、植物本身特性以及支持土壤系统等的多重影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作物倒伏与否主要受到4个系统共同制约:气候因素、生态因素、栽培因素和植物内在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小麦各节间茎秆抗倒伏能力、木质素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明确高施氮量条件下适宜的春季追氮模式,为小麦高产稳产抗逆应变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和抗倒伏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高施氮量300 kg·hm-2基施1/3条件下设置4种春季追肥模式,分别为等量二次性追氮和剩余一次性追氮,即起身期﹕孕穗期1/3﹕1/3(T1),拔节期﹕开花期1/3﹕1/3(T2),孕穗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T3)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剩余2/3氮(CK)。深入研究春季不同追氮模式对冬小麦植株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抗倒伏品种济麦22的各节间茎秆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含量均高于倒伏敏感型品种山农16,2种类型品种开花期T1、CK处理的抗折力高于T2和T3处理,木质素积累量、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CK>T2,灌浆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抗折力、木质素积累量以及单体的含量表现为T1>T3>T2>CK。灌浆期...  相似文献   

20.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2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德国2号"为母本、"兰天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天水市和甘肃省陇南片半山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5 496.8 kg/hm2,较对照品种咸农4号增产15.25%.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以及混合菌全部表现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5.86%、赖氨酸0.53%、湿面筋24.56%.适宜在陇南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