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酸碱腐蚀处理方式及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构树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构树苗木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同株构树干燥种子为材料,开展不同酸碱(浓硫酸和氢氧化钠)腐蚀处理方式、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试验,测定分析各处理构树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间,筛选出构树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式、最适光照条件及最适温度。【结果】在浓硫酸处理中,腐蚀9 min处理的干燥构树种子萌发效果最佳,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间分别为91.11%、48.89%和8.41 d,其中平均发芽率除与腐蚀7 min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外均显著高于其他腐蚀时间处理(P0.05,下同);在氢氧化钠处理中,用40.0 g/L腐蚀4 h处理的干燥构树种子萌发效果最佳,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时间分别为72.22%、35.56%和13.28 d,其中平均发芽率显著高于除20.0 g/L腐蚀8 h处理外的其他处理,平均发芽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处理的浓度因素对平均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影响较明显,而时间因素对平均发芽势影响较明显。温度对构树种子萌发具有明显影响,其中30℃是最适宜构树种子的催芽温度,40℃为构树种子催芽的上限致死温度;光照条件对构树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结论】采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腐蚀构树种子后催芽可促进其快速萌发,有效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浓硫酸腐蚀其干燥种子9 min并在30℃下进行催芽的发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浓硫酸处理对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破除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硬实的方法,研究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对其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下,浓硫酸处理45 min的小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99.50%、97.50%;浓硫酸处理12 min的大粒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99.50%、98.50%。由此表明,用浓硫酸处理可以去除邵阳市郊野大豆种子硬实现象,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除截叶铁扫帚种子的硬实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选出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并采用98%的浓硫酸浸种不同时间(0.5、1、5、10、30、40、50、60、70、80、90、100、120、140 min),研究浓硫酸处理对截叶铁扫帚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在最适温度30℃条件下,浓硫酸浸种60 min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95%,发芽势为83%;浓硫酸浸种100 min发芽势最高,达87%,发芽率为88%。[结论]采用浓硫酸处理可以去除种子硬实现象,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温浸种及不同浓硫酸酸蚀时间对洋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浸种水温对洋槐种子发芽影响显著,最佳浸种温度为:80℃的浸种温度,其发芽率达到52%,发芽势达到51%;不同浓硫酸酸蚀时间对洋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极显著影响,其中以40min酸蚀时长的处理效果最佳,发芽率达到56%,发芽势达到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药用植物刺山柑种子发芽率。[方法]在不同温度下,采用不同药剂对刺山柑种子进行不同浓度处理。[结果]在GA3、PEG、硝酸钾以及浓硫酸处理中,以4%硝酸钾和25%PEG处理后的发芽率最高,GA3次之,浓硫酸最低;刺山柑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0℃。[结论]获得了提高刺山柑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比较了浓硫酸预处理不同时间对3种杨梅种子离体条件下发芽率的影响,为建立杨梅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云南野生杨梅种子在不用浓硫酸处理下的发芽率最高,达83.33%;荸荠种和东魁2种杨梅种子发芽率较低,分别为27.78%、5.56%。云南野生杨梅种子及东魁杨梅种子不经浓硫酸处理可以完成发芽,荸荠种杨梅种子通过浓硫酸处理6 min可以促进萌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野生大豆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采用刻伤、冰冻、浓硫酸、温水浴等方法,对成熟度一致的天津七里海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其发芽情况,并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刻伤处理的种子各项指标远高于对照;15min浓硫酸处理仅次于刻伤处理,且无明显差异;其次是5min浓硫酸处理,之后是冰冻处理。虽然冰冻处理发芽势比5min浓硫酸处理高,但发芽率比5min浓硫酸处理稍低,二者无明显差异;而温水浴处理在本试验中不利于野生大豆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8.
以紫葳科梓属植物黄金树、梓、楸为试材,研究3个种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不同贮藏条件、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发芽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37.340 mm)、宽度(2.680 mm)、千粒重(15.263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不同贮藏条件、发芽温度、浸种时间对黄金树、梓树种子发芽率影响极显著,按种子发芽率高低排序为冷藏贮藏>室温贮藏>冷冻贮藏,25 ℃>30 ℃>20 ℃,浸种48 h>24 h>12 h;楸树种子冷藏和冷冻贮藏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常温贮藏发芽率最低,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也不显著,30 ℃种子发芽率显著优于20 ℃、25 ℃。黄金树、梓树和楸树种子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梓树和黄金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藏贮藏,浸种48 h,25 ℃下培养,楸树种子最佳发芽条件为冷冻或冷藏贮藏,浸种12 h,30 ℃下培养。  相似文献   

9.
热水和浓硫酸处理对12个野生豆科草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种和浓硫酸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野生豆科草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热水处理和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野生豆科草种种子的萌发,翅托叶猪屎豆和四棱猪屎豆用80 ℃热水处理15 min,滇南山蚂蝗用浓硫酸处理10 min,链荚豆、舞草、大叶千斤拔、钩柄狸尾豆和蔓草虫豆用浓硫酸处理20 min,补骨脂、田菁和响铃豆用浓硫酸处理60 min,与其余处理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缩短皂荚种子休眠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方法]以层积处理为对照(CK),通过测定发芽时间、发芽率、株高、根长、鲜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对比浓硫酸法、碱水法、热水法、冷热水交替法、砂纸法、层积法对皂荚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砂纸法和浓硫酸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4%;砂纸法处理的种子集中在4 d内发芽,发芽时间最短,且幼苗根长最长,达80.52 mm;浓硫酸法处理具有最高的叶绿素含量,为6.597 8 mg/g;CK在株高方面有明显优势,植株鲜重以浓硫酸和砂纸处理为最佳。[结论]综合各因素考虑,砂纸法和浓硫酸法是促进皂荚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为0~-0.50 MPa)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协豌一号种子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结果显示,PEG水分胁迫通过限制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其萌发,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萌发能力减弱,主要表现为: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环境水势对发芽率和种子吸水能力的影响不一致,表现为在PEG溶液梯度为-0.50 MPa时,其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梯度下差异不显著;PEG各处理梯度下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根芽比、幼苗鲜质量及物质贮藏转运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豌豆苗期对水分的变化较为敏感,高浓度PEG会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郁达  王立新  郁建锋  杨珍  杜兰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00-18302
以豌豆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锌对镉、汞复合污染下的豌豆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锌浓度≤100.0 mg/L时促进豌豆种子的萌发,锌浓度为200.0和300.0 mg/L时抑制豌豆种子的萌发。当镉、汞的浓度为3.0 mg/L时,100.0 mg/L锌的解毒效应最明显,表现为能够促进镉、汞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豌豆幼苗根尖细胞畸变率,提高豌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当锌浓度≥200.0 mg/L时,与镉、汞协同迫害豌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各地的试种观察表明,印度改良木豆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和贫瘠,在江西省种植均可完成1个世代周期,正常年份,赣南可以越冬;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根深叶茂,鲜草产量高,籽粒产量高的可达2000kg/hm^2以上;籽粒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也可晒干后煮食或炒食,还可加工成其他食品;木豆的茎叶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干茎秆也是好的燃料;木豆的水保和改土效果也十分明显;但其抗寒性和耐渍性较差,虫害严重,最后分析和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和首景、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植被护坡的两种野生灌木抗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军  宋桂龙  王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77-6179
[目的]研究野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方法]以木豆和山毛豆两种野生灌木为试验材料,以正常浇水为对照,探讨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2种野生灌木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下,木豆和山毛豆的平均日失水率为0.626%和0.522%。山毛豆叶片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242.86%,木豆是对照的137.07%。木豆和山毛豆的丙二醛含量相对于对照分别增加了65.10%和69.10%。木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增加了3.85倍,而山毛豆增加了1.98倍。山毛豆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在35 d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的57.85倍。而木豆在28 d达到峰值,为对照的14.34倍。[结论]木豆的抗旱性强于山毛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缓解重金属离子对豌豆种子的毒害作用。[方法]采用水培方法,研究镉、汞单一胁迫及复合胁迫对豌豆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镉、汞单一胁迫及复合胁迫对豌豆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单一汞胁迫对豌豆幼苗的毒害作用最大,镉、汞复合胁迫次之,单一镉胁迫最小。幼苗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单一镉胁迫,其次是镉、汞复合胁迫,单一汞胁迫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单一汞胁迫的灰度值是单一镉胁迫的67.00%,镉、汞复合胁迫的灰度值是单一镉胁迫的91.32%;单一汞胁迫的酶带迁移率最大,镉、汞复合胁迫次之。[结论]汞胁迫对豌豆种子的毒害作用大于镉胁迫,镉、汞复合胁迫的毒害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铅胁迫对豌豆种子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丽  郁建锋  杜兰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97-11000
[目的]探究铅胁迫对豌豆种子的毒害效应。[方法]以豌豆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铅胁迫对豌豆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铅浓度小于1 mg/L时,促进种子萌发;铅浓度为1 mg/L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铅浓度为5 mg/L时抑制豌豆种子萌发;铅浓度≤5 mg/L时促进根、茎的生长,≥10 mg/L时抑制根、茎的生长,并且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加强;铅对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茎。铅诱发的胚根细胞核、染色体畸变率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铅(≤1 mg/L)能促进幼苗叶绿素合成,铅浓度高于1mg/L时,则对幼苗叶绿素合成有抑制作用,且随铅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在铅浓度1 mg/L时,稍低于对照;铅浓度为5 mg/L时,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明显增强。[结论]为缓解今后研究铅害机理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为材料,研究了铬对水培豌豆的胁迫作用及壳聚糖(chitosan,CTS)对铬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200 mg.L-1铬胁迫浓度范围内,随铬胁迫浓度的增加,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下降,下胚轴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显著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的铬胁迫浓度为100mg.L-1,极显著抑制豌豆种子萌发的铬胁迫浓度为200 mg.L-1。0.5%壳聚糖可缓解铬对豌豆种子萌发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辣椒连作障碍机制初探及其下茬作物的初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萝卜、豌豆和辣椒种子为受体,初步研究了辣椒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浓度下,辣椒叶的自毒作用最强,根次之,茎最弱;与对照相比,所有部位的辣椒水浸液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对萝卜幼苗的根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并达到了显著水平;所有部位的辣椒水浸液对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在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辣椒水浸液对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强度顺序为叶>根>茎。综合其对3种蔬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考虑,初步选定萝卜为辣椒轮作的最佳下茬作物。  相似文献   

19.
A major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ene banks is the maintenance of good seed health in the collections. Large germplasm collections 10 000 accessions often have been acquir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ver a range of dates, may differ in germination at time of deposition in the gene bank, and may have genetic differences in seed longevity. The major storage variables affecting seed longevity are temperature and seed moisture content. Two varieties of each pea(Pisum sativus L.), lentil(Lens culinaris Medikus subsp. culinaris), and chickpea(Cicer arietinum L.), were stored at three temperatures; 40, 20, and 2°C, each with three seed moisture levels of 10.9–13.8%(high), 7.9–10.3%(medium), and 7–7.8%(low), in the Australian Temperate Field Crops Collection gene bank. Seed longevity at a given storage period was estima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germination percentage for each treatment. This paper is an interim report on seed viability decline in the first seven years of this seed longevity study, in which viability decline towards zero was almost completed in the three seed moisture treatments at 40°C and the 20°C high seed moisture treatment, but had not declined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Seed longevity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a reduction in temperature and then to a reduction in seed moisture. The number of days in storage for seed germination decline to 85%(p85), and to 50%(p50) for mean seed viability, are reported by storage/varietal treatment. Both p85 and p50 showed significant inverse linear responses with seed moisture at 40°C for pea and lentil varieties, with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for pea. This long term trial aims to provide informed timing of seed regeneration for accessions in a gene bank.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豌豆休眠种子后 ,其生长发育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经处理后的种子的萌发率明显下降 ,出苗、生长发育均呈滞后现象 ,且降低了株高。 2 0min为半致死剂量。提出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可以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经济、有效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