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又占人口的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三农问题"涉及的"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业村落终结",是城乡关系的"连接点",是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前线",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热带"。而在"新三农问题"中,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失地农民问题。目前,西宁市失地农民还存在诸多保障缺失的问题,影响了失地农民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西宁市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CQ村创新建立并且大胆践行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合理化程度上已有大幅度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在保障制度的一些关键性环节上,如保障资金的筹集、土地资本化运营分配、教育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借鉴全国范围内就解决诸类问题的既得经验与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安徽省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成为继江西省之后的全国第15个正式交卷的省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势必会征收土地.土地征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会产生失地农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本身,还失去了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等一系列权益.失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该何去何从,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以萧县地区为例,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找到合适的路径,使失地农民得以生存发展,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郊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一是收入少、支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二是再就业渠道窄,创业能力不足;三是就业保障不完善。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通过深入调研,在全面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的职业转化问题,促进实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罗章  宁晓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42-22743
分析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加强保障对象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体系,整合政府内部资源;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失地农民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既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更是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社区教育要结合失地农民自身实际,抓住地方发展契机,细化市场需求调查,设置"订单式"培训课程,灵活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过程,积极争取建立政府部门支持的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努力提高失地农民转移创业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郭杜镇自1995年被农业部批准建立"西安市郭杜工业园"以来,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成了失地农民。本文对郭杜镇失地农民问题及政府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萌 《北京农业》2012,(15):249
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体现进行分析,并从4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对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现行安置措施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纵览了学术界对于失地农民安置措施的研究,从安置现状、失地农民被安置措施不足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和征用回转制度等七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形成和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并在城市中形成了“城中村”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分析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职业搜寻一匹配理论构建了一个小模型来分析探讨失地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和农转工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土地换保障"有其必要性,表现在社会属性和功能属性契合、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瓶颈,存在补偿标准阻碍发展的逻辑困境;因此,应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同时进行政策优化.未来的完善路径,应为提高补偿标准、丰富保障项目、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农民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农业社会就已基本形成。在现代社会,由于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及其内涵亦需赋予新的涵义。传统农民与自然经济相契合,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而新型农民与市场经济相契合,是现代农业的建设主体,其本质应该是农商。通过对传统农民和新型农民特质的比较分析,对农民认识传统、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重铸中国农民的辉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提升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林口县、庆安县、海林林业局等具有农业现代化典型区域的144位失地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为支撑,从个人特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及就业层面入手,选取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黑龙江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住房面积、每周工作时数、当前工作、周边环境、社会关系、征地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及婚姻状况、家庭总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消费支出、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居住条件、有无最低生活保障、是否就业等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和市场转型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站在市场经济的最高处,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高处,用发展的全局的眼光和思维,制定设计出符合农民长远利益的系统性战略性策略措施和改革方案.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推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在分析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孟传慧  田奇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54-22657
在对重庆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群体、社区以及社会工作者3个方面来探寻影响被征地农民社区融合的原因,在分析不同类型被征地农民社区融合的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介入被征地农民社区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急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领域创业的青年群体是其重要成员。通过对江苏地区农业领域青年创业现状的调查,归纳出在农业领域青年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地流转、资金、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农业创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