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泻池等症。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加减化我该方用于治疗牛马脾虚泻泄(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卡他)及便秘、肠炎、前胃驰缓等病的继发症,取得f较好的疗效。现介绍于后。l病因探讨导致脾虚泻泄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如果脾胃受病,影响对水谷草料的消化吸收,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成泻泄。从228例发病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门)受寒湿之邪侵袭,以湿邪最能引起泻泄。脾喜燥而恶湿,湿盛则泻。…  相似文献   

2.
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泻泄等症。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加减化裁该方用于治疗牛马脾虚泻泄(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卡他)及便秘、肠炎、前胃弛缓等病的继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3.
中兽医认为,肾阳虚,命门火微,不能温养脾土,蒸蕴脾阳,而导致脾虚泻泄,是消化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牛脾虚泻痢症是兽医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失治或误治,可导致牛体质消瘦、使役能力降低,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根据临床观察和辩证,运用加减青皮散治疗多例牛脾虚泻痢症,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龙胆泻肝汤系治疗肝实火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各种病症的主方。近年来笔者在兽园临床实践中用龙胆肝汤试治牛湿热泻泄32例,治愈30例,治愈率达95%,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冷肠汲泻多因长时间饲喂冷冻草料,或饮过冷水伤于脾胃,致使肠中积冷,不能运化,因而发生汲泻,故名冷肠汲泻。临床上以泻泄、肠音增强为主。多年来,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治疗27例,全部治愈,治疗效果满意,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泄泻是以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粪便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冷泻、热泻、脾虚泻、伤食泻4类。笔者10多年来收治了26例患牛,治愈24例,治愈率达92.3%。  相似文献   

8.
消化不良是犊牛的常发性疾病 ,特别是养牛场发生此类疾病机率相当高 ,根据中兽医理论 ,常见的犊牛消化不良主要有 5种类型。笔者在近 2 0年的临床治疗工作中 ,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措施 ,治疗该病 1 97例 ,治愈 1 82例 ,其中胃热不食型 2 3例 ,治愈2 0例 ;胃寒不食型 31例 ,治愈 2 6例 ;冷肠泻泄型 79例 ,治愈 76例 ;伤食泻泄型 37例 ,治愈 37例 ;热泻型 2 7例 ,治愈 2 4例 ,总有效率为 92 %。1 胃热不食1 .1 症状一般多见于病的初期 ,犊牛主要表现口舌干燥、口内有臭味 ,饮欲增加 ,口渴喜饮冷水 ,粪干燥 ,尿少色黄。1 .2 治疗以清热降火…  相似文献   

9.
龙胆泻肝汤系治疗肝实火及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各种病症的主方。近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用龙胆泻肝汤试治牛湿热泻泄32例,治愈30例,治愈率达95%。1龙胆泻肝汤组方龙胆草60克、黄苓30克、栀子30克、泽泻24克、木通30克、车前子30克、当归30克、柴胡30克、生地45克、甘草15克、  相似文献   

10.
脾虚泻泄是马属动物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或老龄体衰,久病失治,或胃肠虫积,造成脾胃虚寒,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导致泻泄,我们运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马骡脾虚泻泄42例,收到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一、方剂组成和用法党参25—50克,白术20—50克,伏苓25—50克,炙甘草20—50克,苍术30—  相似文献   

11.
诃子配大蒜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诃子配大蒜治愈多种病证,治愈率均在95%以上,其中前胃弛缓12例,全部治愈;脾虚泻泄34例,治愈32例;急性瘤胃臌气34例,治愈31例;乌头草中毒7例,治愈6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兽医临床中,犊牛腹泻时有发生,若不及时诊治,贻误时机或治疗不当,往往因发生虚脱、酸中毒等而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先后治疗犊牛伤食型泄、寒湿型泻、湿热型泻、脾虚型泻和重症型腹泻31例,共治  相似文献   

13.
黄芩汤加减治疗犊牛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腹泻是指胃肠黏膜表层至深层的炎症。按中兽医辨证有湿热泻和脾虚泻之分。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到2月内的犊牛。笔者根据下述药方馘清热、和血、止痢的功效特点,在原方基础上依证灵活加减,收治的犊牛腹泻病例中,均获痊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参苓白术汤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体弱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泻泄等症。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加减该方用于治疗牛马脾虚泻泄(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卡他)及便秘、肠炎、前胃驰缓等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病因探讨导致牛马脾虚泻泄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影响对水谷草料的消化吸收,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成泻泄。据228例病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1寒湿损伤受寒湿之邪侵袭,以湿邪最能引起  相似文献   

15.
泄者漏下之意,谓大便溏薄、时时溏泄,其势缓者为泄;泻者倾泻之意,大便清稀,若如水注而其势急者为泻。二者仅缓急之差,故临床习惯称为泄泻。1 病因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病情比较复杂。饲养管理不善,饲喂不规律,久则伤及胃肠,使脾胃运化失衡,小肠清浊不分是基本原因。可因外感寒湿,过食生冷,致使脏冷气虚而致寒泻;或者外感暑热,多食热草料;或者采食了霉变饲料,或饮污浊之水等,使湿热内郁而成热泻;也有脾胃受损,消化无力而成为伤食泻;又因长期喂养不善,造成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而为脾虚泄泻;还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草而造成肾虚泄泻。  相似文献   

16.
牛或马的脾虚泻泄临床比较多见。主要特征是鼻湿口淡、舌青,倦怠喜卧,粪水齐下,有时粪水中还含有未完全消化的谷料,尿短赤。我们用大枣散治疗牛马脾虚泻泄,颇见成效。具体方法是用大枣(去核,焙干)50克、党参75克、香附、白术及山药  相似文献   

17.
牛脾虚型泄泻多因病畜体质较差,久泻伤及脾胃之阴或过食等而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多年来运用滋阴固涩、益气健脾,佐以温阳之法治疗该病23例,治愈19例,无效4例。大多数为瘦弱病畜,病史有一月之余者,也有发生数天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一)症状 主要症状是大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多,在尾和肛附近沾有稀粪.泄粪酸臭,食少腹满,舌苔厚浊为伤食泻.泄粪如浆,赤浊腥臭,舌红苔黄的为湿热泻.泄粪如水,肠鸣腹痛,口舌青黄为寒湿泻.  相似文献   

19.
牛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牛的胃肠运输、分泌、消化、吸收机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种以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特征的急性症状.就其病因来说,有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中毒性、寄生虫性、食滞性等.中兽医称牛腹泻是胃中水谷不化,并入大肠而致,多因脾湿不运而湿甚所致,主要表现有寒泻、热泻、脾虚泻、肾虚泻、积滞泻.笔者十多年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30多例,治愈27例,疗效较好,治疗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家畜久泻是兽医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脱水消瘦或继发其它疾病 ,造成生长缓慢 ,经济价值降低 ,严重者可脱水自体中毒衰竭而死亡 ,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笔者自1 980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选用祛风药治疗大家畜久泻 1 0 0例 ,均获满意疗效。运用祛风药要施之得当 ,常能获良效。治疗该病要分析辨证家畜久泻的类型 ,审因求治 ,给于合理正确的治疗。根据临床经验 ,家畜久泻可分为以下类型 :湿郁气滞型、风入肠中型、脾虚湿阻型、肝郁脾虚型、肾虚泄泻型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适当配伍一些祛风药能增加疗效 ,缩短病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