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间行车能见度低,必须遵守以下驾车规则和技术要领,才能保证安全。 (1)消除疲劳睡欲。夜间开车易疲劳而产生睡欲,驾驶员始感睡欲时,可在太阳穴两侧抹点清凉油或洗冷水脸,待睡欲完全消除方可继续驾车。  相似文献   

2.
夜间行车空气好,人员行走以及车辆流量比白天少.因此,不少驾驶员爱夜间驾车.但是,夜间驾驶要比白天驾驶困难得多,由于夜间行车的视野全靠灯光来实现,而灯光的照射范围和亮度却远远不如白天,因此其视线较差.同时由于车辆的颠簸,灯光也在不断地晃动,再加上交会车灯光的刺激等因素,造成驾驶员眼睛容易疲劳,路面情况难以辨清,给驾驶增加比白天更大的危险性,以致发生事故.那么,如何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呢?  相似文献   

3.
在驾驶室内驾车是每个司机习以为常的功课.你可别以为开车人人都会,然而驾车的姿势是有讲究的。若驾姿不正.座位高低、前后不适,或图舒服.歪着身子开车,都是十分有害的。一方面不利于安全行车.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容易使人疲劳,特别是身体尚在生长的青年驾驶员,脊椎骨易受到损伤以至驼背,甚至还会引起脊椎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驾驶安全调查显示,雨天驾车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约5倍,因此,司机在雨天行车时一定要提高警惕。(1)夜雨、阴天行车及时打 开夜间行车灯。夜晚行车视野较差.为了防止后面的车追尾,应该开启夜间行车灯:另外在阴天、雨雾较重、可视性较差的雨天,也应及时打开夜间行车灯。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机》2012,(6):35
(1)要尽快摸熟机车的性能。选一段车流量比较少的路面尝试开车,尽快感受车辆油门及刹车的反应,然后才开车前往目的地。(2)要计划行驶路线。路况不熟是新手发生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前往不熟悉的地区,应找熟路的人问清楚行车的路线,记下重要的路口转弯位置;有可能的话,尽量找有经验又熟路的驾驶员陪驾。(3)要遵守路牌指示。新手一般对车速不敏感,驾车时往往不自觉地愈开愈快,加上对弯道行车经  相似文献   

6.
夜间行车缺乏良好的光照,特别是无月光的夜晚,路上漆黑一团,要靠车灯照射来观察路面动态,使视野受到很大的限制,给驾驶员判断事物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夜间行车务,必注意:  相似文献   

7.
<正>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湿度大,车辆不易散热,高温下容易出现故障,并且驾驶员高温下体力消耗大,天热休息不好,或图凉快夜间行车,容易疲劳。为保障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行车时要谨慎做到以下六点:一、按照规定搞好车辆换季保养,使车况完好,符合夏季行车要求。行车中,要注意水温不要超过限度,必要时应在阴凉处停车散热。要注意水箱内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春困秋乏”。由于 奏的气候使然,人们经常会有 一种懒洋洋的困倦感,在这种 状态下驾车十分危险。因为人 在困倦时,反应迟钝,判断的 能力显著下降,极易发生交通 事故。 眼下春季来临,如何克服 春困对行车安全产生的不良 影响呢? 驾驶员在上路前必须充 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人体睡眠与觉醒节律的影响,应该尽量减少夜间行车的时间,在行车过程中要特别提高警惕。 在行车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应该停车休息,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打吨。据试验,驾驶员连续开车2~3个小时就开始出现疲劳现象,这时应打开车窗呼吸新鲜空气;打开收音机提高音量;或将车停在服务区、安全带,走出驾驶室做做深呼吸或保健操,待大脑彻底清醒过来后再继续行驶。 驾驶员要提高安全行车的警惕,克服外界环境的催眠作用。行车环境的单调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潜伏着各种危险,例如前面的车辆可能会突然制动、前方路线突然出现障碍物等,应随时注意观察路上情况的变化,克服单调感,实现真正的安全行车。春季驾车防困倦@朱孔俊  相似文献   

11.
一、夜间行车要注意灯光装置的齐全和有效。夜间行车灯光装置必须齐全有效,灯光不全不能出车,灯光不亮不能出车。由于小四轮拖拉机原配灯光装置功率低,夜间行车灯光太暗,会车时,汽车和其他车辆的强烈灯光使机手因目眩而看不清路面情况,极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夜间行车的拖拉机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司机坐姿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因为司机坐姿不正确,就会造成司机开车疲劳。而司机开车疲劳,就会对危险情况反应不及时,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从医学角度讲,司机要预防开车疲劳,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坐姿。坐姿与卧姿或站姿相比,对脊柱的不良影响更大。脊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行驶中免不了要会车,而在混合交通、没有设隔离带的道路上,如果大家争先抢道,野蛮开车,必将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每个驾驶员只有文明驾驶、礼让会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这里谈几点礼让会车的体会。夜间会车慎用灯。灯光是机车的眼睛,合理使用灯光不但自己能看清路况,也能使对方车辆安全通行。夜间驾车交会,需距来车150米外变换近光灯。提前变光,主动减速让行,能够感动对方,礼让在先。夜间会车不但要保证左侧交会安全,也要注意右侧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另外,防雾灯的黄色光,散射能力极强,也会使对方驾驶员产生…  相似文献   

14.
(1)注意天气和路面变化。在夏天的雷雨、雷电、强风、龙卷风、山洪瀑发和山体塌方等恶劣气候环境中行车,种种突发性的自然隐患,往往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因此,夏天行车应注意观察天气和路面变化。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行车要特.别小心,谨慎驾车,低速行驶,必要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暂避,以防雷击、水毁、塌压等不测灾祸。晴天行车,因阳光暴晒下的柏油路面软化,附着系数大大减小,车辆制动性能减弱,行车要控制车速。遇到险情要镇静,头脑要清醒,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临过浸水路、桥时,要停车查看,确认安全再能行。  相似文献   

15.
驾驶人的安全驾驶规范和自身健康状况影响驾车时的精神状态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人应健康行车。  相似文献   

16.
夜间开灯行车.由于车灯亮度有限、道路视线不清、空间观念被破坏,造成判断路况、观察障碍的能力较低.且易于疲劳.给行车带来很大困难和不安全因素。因此,驾驶人应尽量避免夜间行车。确需夜间行车时,驾驶人必须掌握夜间行车规律、集中精力、细心观察、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夜间行车的不利因素,指出夜间行车要学会正确使用灯光、降低车速、准确判断路况、注意会车等基本驾车技能。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炎热,高温行车,车易受损;昼长夜短,人易疲劳,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根据夏季特点,要做到以下几条。1.身体健康状况不容忽视(1)防中署。夏季温度高,驾驶员体力消耗大,易中暑,因此,要适当安排好休息时间。通常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应尽量少出车,出车最好安排在早晚,并带齐水壶、毛巾和防暑药品等。(2)防疲劳驾驶。在夏季,天气炎热,驾驶室温度较高,驾驶员体力的消耗很大。昼长夜短,睡眠不足,更加容易产生疲劳,其表现为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甚至昏昏欲睡,容易酿成事故。夏季行车解除疲劳的应急措施有:驾驶员稍感疲劳和…  相似文献   

19.
一、注意睡眠和休息。夜间行车的驾驶员易疲劳,为此驾驶员要注意休息,保持旺盛的  相似文献   

20.
夜间行车,道路视线全靠灯光照明,而灯光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远不如白天,同时,由于车辆的颠簸,造成灯光晃动,再加上交会车灯的刺激等因素,驾驶员眼睛容易疲劳,空间判断力降低,路面情况难以辨清,甚至造成错觉以致发生事故。如果在雨夜,视野会更差,同时灯光还会因湿润的路面和其他物体的漫反射,造成眩目,极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