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5月下旬,笔者接到盐城一养殖户的电话,称自己鱼塘里的鱼出现死亡。第二天笔者来到塘口进行现场了解,60亩鱼塘,主养银鲫,搭配花白鲢,当天死鱼100千克,主要是100克左右的银鲫。经检查水质老化,镜检有少量指环虫寄生,鳃红肿,肝胆有肿大现象,鱼体发黑,无出血。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7日.湖北仙桃杨林尾养殖户刘先生打电话来反映他的池塘中从5月31口开始出现大量死鱼,其中6月6~7日两天死鱼最多,达100多尾/天,其他时间每火40~70尾不等。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1993,(3):7-7
斜管虫病为低温性寄生虫病,大多发生在秋季,水温在10-22℃时较为流行,对白鲢的危害比较大,其发病症状为:鱼体瘦弱,体色较深,体表有淡蓝色薄膜物质,鱼呼吸困难,呈“浮头”状。有些养殖单位认为这是由于放养密度大,造成缺氧而引起的浮头,其实不然,因此,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21日,笔者接到一位养殖户打来的电话,称其池塘养殖的草鱼、花白鲢和鲫鱼出现死亡,而且死亡量很大,望笔者能赶到现场进行诊断。笔者于次日赶到该养殖户的鱼塘,现将诊断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有大小三个池塘,其中两个池塘是成鱼养殖,一个大塘约有60亩,平均水深2.5米左右,有1.5万多尾1~1.5千克的老口草鱼,今年又新放了11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4月28日,笔者接到山东微山县两城镇独山村渔民刘老板打来电话,称其放养的草鱼种不断死亡,而且最近几天的死亡量不断增大。笔者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诊断。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一共两个鱼塘,面积分别为76亩和128亩,平均水深有3.5米左右,池底淤泥较多,是微山湖边围起的老塘,池塘四周用块石护坡。两个鱼塘出现死鱼从4月21日开始,开始时少量死亡,一天几条到十几  相似文献   

6.
李丁成 《科学养鱼》2006,(10):59-59
2006年7月中旬,山东水库一养殖户向笔者反映其网箱养殖的草鱼不肯上台摄食,且有部分死亡现象,每天三四条左右,已持续三天。接到反映后笔者即前往现场。该水库养殖面积大,网箱养殖密集,大部分以草鱼为主。对现场水质测定及鱼体检查后,发现以下情况:①水质基本良好,氨氮、亚硝酸盐等未超标。②鱼体表来发现明显寄生虫,镜检鳃丝、鳍条等也未见寄生虫,也没有明显的腐烂痕迹;解剖发现死亡鱼肠道中充满青苔,有的甚至从肛门渗出,肠道内未发现寄生虫。  相似文献   

7.
2006年,章丘市白云湖水产养殖基地一养殖户的草鱼池,面积10亩,共放养平均规格68克的草鱼种10800尾,80克的鲢鱼种2800尾,160克的鳙鱼种400尾。5月3日开始死亡,当天死亡49尾,4日死亡285尾,按照细菌性鱼病治疗没有效果,5日死亡达到870尾。5日经笔者现场诊断并指导用药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0日后草鱼停止死亡。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9.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鱼类已进入生长旺季,同时鱼类的病害已进入多发阶段,据我所技术人员在全国下乡服务时的统计,今年的鱼病发生比往年早,且病害的种类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因不良水体引起的鱼病大大多于往年。  相似文献   

11.
<正>年初,笔者接到几位渔民打来的电话。称他们养殖的鱼出现大量死亡,用了很多消毒杀虫药都没有效果,而且药物用得越多,死鱼也越多。笔者经过分析诊断发现这些死鱼很可能是人为投毒引起的,现就其中比较有  相似文献   

12.
张文魁 《水产养殖》2009,30(12):37-38
低洼地区鱼塘养殖过程中,一般在天气变化剧烈,特别是大暴雨后最易发生鱼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鱼病是低洼地区鱼类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的养殖生产,现将大暴雨后鱼病发生的原因以及鱼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小型水库面积在几十亩到几百亩之间,溶氧及饵料资源丰富,便于管理,是养鱼的理想水面。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小型水库的养鱼产量也逐年增加。随着投放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鱼种的来源质量不高、投放时处置不当,使得水库鱼类发病的几率增多,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小型水库养殖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小型水库水体容积大,治疗起来相对池塘而言  相似文献   

14.
秋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季节,但同时也是鱼病的发病高峰,由于季节气候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前期的大量投喂和施肥引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升高,底质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以下简称鳜鱼)在我国目前淡水鱼类中市场需求量十分大。由于鳜鱼在苗种阶段易感染多种病原体,特别是体长在4.5厘米之前的苗种阶段,鱼病发生常造成鳜鱼苗种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我们通过多年的鳜鱼苗种生产实践和观察,基本弄清了鳜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条件限制和高密度精养,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鱼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突发疾病。近年来淡水养殖鱼类特别是罗非鱼,经常出现斜管虫病,该病发展快,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控制,死亡率超过80%以上。一、病原斜管虫病病原体为鲤科斜管虫,属管口目、斜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绥阳养殖池塘水体环境因子的背景、季节变化规律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池塘,在夏、秋季分别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从夏季到秋季pH值的最大变化值为0.14。夏季DO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84 mg/L和0.88 mg/L;秋季DO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56 mg/L和1.28 mg/L,沙质泥池塘的DO季节变化最大。夏、秋季,池塘COD最大值分别为29.00 mg/L和26.42 mg/L。夏季池塘TN和NH4+最大值分别为18.60 mg/L和1.84 mg/L;秋季池塘TN和NH4+最大值分别为18.40 mg/L和1.78 mg/L。NO2-与NO3-的最大变化值分别为0.005 mg/L和0.004 mg/L。结果显示有池塘存在有机质和氮素污染。水体的pH与TN、NH4+极显著负相关,TN与NH4+极显著正相关。COD、NO3-随季节发生极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控制某一环境因子的手段来调控水质,构建浮床植物系统是优化水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5日,笔者接到一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草鱼发生疾病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的水库为小Ⅱ型水库,面积为100亩,平均水深约为6.5米,水库积雨面积为3.2平方公里,2012年4月18日投放草鱼鱼种(13.2~16.5厘米)26000尾、鲢鱼(16.5厘米)2000尾、鳙鱼(16.5厘米)2000尾,6月8日投放鲤鱼(10朝)10000尾,7月5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15日蒙阴县黄土山水库库区村一养殖户发现个别鲶鱼死亡,到7月23日池塘养殖的鲶鱼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每天捞出的死亡患鱼猛增到近100余尾,24日死亡情况更甚。技术员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确诊、施治4天后,鲶鱼由死亡减轻直至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诊断了几家由锚头鳋引起鲫鱼体表出血造成大量死鱼的鱼塘。经过笔者的诊断治疗,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笔者现将其中一例防治的全过程报告如下,供广大渔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