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续第3期第17页)二、苗种培育1.夏花鱼种培育(1)池塘要求。培育池面积为667~2000平方米,水深1.2米,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每667平方米用量100公斤。消毒后,注入用80目筛绢布过滤新水,保持水深80厘米左右。在池塘四角堆施发酵腐熟的粪肥,每667平方米用量150公斤左右,培育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30厘米。(2)鱼苗放养。先试水,再放养,每667平方米放养鱼苗10万~15万尾。(3)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2.
加洲鲈的治种培育可用水泥池或士池。鱼苗孵出后约2~3天开始摄食,即需投喂生物饵料,如轮虫或丰年幼虫。每天投喂5~8次,每次投喂量视池中剩余量而定。经2~3天,当鱼苗长到1厘米左右时,可以开始投喂小型蚤类;当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可投喂大型蚤类:长到2厘米时,可喂水蚯蚓。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乙)农村百事通   1999年冬春,我地有3家农户瞄准城镇观赏鱼需求看好的前景,将普通鱼池稍加改造,转产培育观赏性金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只需一年饲养,667平方米(1亩)均可出产12厘米以上大规格金鱼近万尾,收益是饲养食用鱼的2~3倍,是目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养殖业.   1.清淤整塘如在来年春季开始放养金鱼苗,可在秋冬起鱼后清除部分淤泥,最多只保留20厘米厚的淤泥,修筑、加固池埂,并在池塘四周用塑料窗纱扎上1米高的围墙,防止蛙、鼠、蛇入塘.养殖池大小以667~1334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为宜,底土以保水性能好的壤土为佳,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水、井水、库水为主,必须保证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季不能断水,严禁使用受污染的水.   2.鱼苗投放鱼苗下池前1个月,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0~80公斤,加水溶解后,用灰浆全池泼洒消毒池塘;鱼苗下塘前2周,按每667平方米用100~150公斤发酵腐熟的猪、牛、鸡粪施基肥,促进水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刚投放的鱼苗做好饵料准备;投放鱼苗时,要严格掌握放养密度,放养当年鱼苗的,应选择投放1.5~2.0厘米长的鱼苗,太小不易成活,密度以每667平方米4万~6万尾为宜.为了生产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商品鱼苗,可投放已有5~6厘米长的1龄鱼苗,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万尾左右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当年鱼苗下塘时,应特别注意孵化池水温、水质与池塘水温、水质的一致,防止温差过大导致死亡.并在下塘前挑选一次,挑出单尾和弱质金鱼.放养1龄鱼苗时,需挑选头型、鳍型、色彩、体型等方面都较好的鱼苗下塘,以利于提高金鱼品质和商品价值.在容易生长水草的鱼池,每667平方米可套养10~15尾草鱼苗,以防止水草暴长.   3.日常管理一方面,要加强饵料投放.鱼苗下塘初期以投喂天然水域内捞取的鲜活鱼虫为主,中期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粉、豆饼、次粉、麸皮等)为主,后期适当增加饲料营养,增强鱼的体质,以利于金鱼越冬.投饵每天四次,上、下午各二次,投喂应沿池四周每隔2~3米设一个投饲点,以便于金鱼就近摄食.投喂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在3%左右.另一方面,要注意水质管理.鱼苗刚下塘时,鱼体小,不宜在深水区活动,池塘水以50厘米左右为宜.随着鱼体的生长,天气变暖,应逐渐加注新水,每次5~10厘米,至盛夏时应将池水加深至1米,使金鱼能进入深水层避暑,防止发生烫尾病.入秋后水位可适当下降,以利于提高池水温度,延长金鱼生长时间.金鱼下塘后一般不需施肥.   4.敌害防治金鱼游动缓慢,极易遭受敌害生物如泥鳅、蛙、蛇、鼠、鸟等侵害,应严加防范,坚持早晚巡塘,以避免疏忽大意而造成大的损失.这是比食用鱼养殖需更加小心的地方.   ……  相似文献   

4.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1.仔鱼的培育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在塑料大盆中依靠卵黄囊供给营养,3~4天后开始摄食水蚤及卤虫等浮游动物,所以,孵化出来4天的仔鱼开始投喂丰年虫,每天1~2次,每天换水一次,喂丰年虫后2~3天,即可把鱼苗放入培育池培育.  相似文献   

6.
(续第7期第15页) 3.鱼苗培育 花(鲔)人池的时间以混合营养期为好,此时既可吸收卵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还可摄食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等生物饵料,成活率较高.鱼苗适宜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0万尾.鱼苗刚下塘时,每天泼洒2次豆浆,5天后水质开始变肥,及时加注新水10~15厘米,以后每隔2~5天加水1次.饲养15天时在池边定点投喂适量豆饼糊,并在豆饼糊中搭配少量甲鱼饲料.鱼苗经过20~25天的饲养,应及时分池,进入夏花鱼种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7.
鱼苗暂养,需在孵化池(缸)中暂养4~5天。鱼苗出膜后2~3天后可以摄食小型轮虫,这时应及时用180~200目筛绢捞取轮虫投喂,投饵密度达到10-15个,毫升,相当于一滴水有1-2个。  相似文献   

8.
<正>(续第11期第32页)6.开口饵料的选择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装在120目筛绢网袋中,在装水的烧杯中摇洗,取蛋黄悬浊液泼洒投喂。投喂时环道中水流减慢,投喂量第1天为每100万尾苗10个蛋黄,第2天15个,第3天20个,每天投喂4次,3天后,苗体的颜色由黑色转变为淡黄色时,便可以出池转入苗种培育池。鳅仔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7.日常管理苗种下塘时的前期培育(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水位一般为20~30厘米,下塘后3天内不加水,以后视鳅苗生长情况每隔  相似文献   

9.
一、鱼种的培育当孵出的鱼苗的卵黄膜基本消失,体色变黑时,即可转入专门的培育池饲养。饲料以水蚤为主,辅之以蛋黄浆等。育15~20天,鱼苗长到3厘米规格时,就应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进入鱼种培育阶段。鱼种培育阶段的主要饲料是水蚯蚓,鱼苗达5厘米后就可以开始用添加剂引诱的配合饲料进行食性转化,日投量为鱼体总量的3%~10%。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防止自相残食,控制措施除供足饵料外,还必须经常地、严格地将全池鱼苗过筛,分级分池饲养。当鱼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就可放入大池或池塘进行成鱼养殖。二、成鱼养殖大口鲶的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在池塘…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不同饵料对大口鲇鱼苗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饵料的投喂试验.结果:孵化出5d的鱼苗以喂水蚤较好;鱼苗达到3~5cm后,分别投喂鱼浆和水蚯蚓,以投喂水蚯蚓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池养革胡鲶的迅猛发展,广大养殖户对革胡子鲶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现将有关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亲鱼选择雌雄亲鱼的主要区别是:雌鱼的外生殖突呈短圆形,后缘游离很小,常充血呈浅红色,泄殖孔位于生殖突的中央偏后处;雄鱼后缘游离度较大,生殖季节浅红色,泄殖孔位于最末端.   2.亲鱼培育在繁殖前1个月,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亲鱼进行强化培育.投喂按鱼粉10%、豆粕30%、酵母15%、麸皮25%、次粉10%加工而成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喂量为亲鱼总量的5%,每天冲水2次,每次1小时左右,每1~2周投喂1次新鲜的鸡肠子.   3.亲鱼催产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催产剂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释放激素(LRH-A2).每公斤雌亲鱼注射HCG剂量为1000国际单位 LRH-A22微克.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注射时间选择在下午4点左右,雌、雄配比为1∶1.   注射催产剂后将亲鱼放入消毒好的产卵池中,并采用微流水冲水刺激.采用消毒好的棕片作为卵巢,以防鱼卵粘在池底和池壁上.水温保持在21℃左右,12~18小时即可产卵.亲鱼产完卵后及时将卵巢移出放入孵化池中,以防亲鱼吃卵.   4.孵化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孵化池水深保持在25~30厘米,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溶氧要充足.孵化池上面要铺设苇席,以防阳光直射.水温在22℃左右3天即可出苗.   5.鱼苗培育采用原池培育,放苗密度为5000尾/平方米.刚孵出的鱼苗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身体似小蝌蚪.卵黄囊消失后投喂蛋黄,每天投喂3次,每次每万尾投1个蛋黄,4~5天后泼豆浆并投喂轮虫、枝角类.经过15~20天的培育,即可达到乌仔规格.   6.鱼种培育鱼种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60~80平方米,水深0.6~1米,放养前消好毒,放养密度为2000尾/平方米.投喂绞碎的鸡肠子,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经过45天培育即可达到5~6厘米.  相似文献   

12.
程士祥 《新农村》2013,(6):36-36
根据成鱼虾的放养方式,投饵方法可分为传统饲料和专用高质配合饲料两类,且都以"四定"(定量、定质、定时、定位)投饵法为基础。1.传统饲料投喂方法传统饲料一般是指各类农副产品的饼粕、麸糠及玉米、大麦等原粮和天然的螺、蚬、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和水草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苏丹草、黑麦草、象草等)。投喂时,定量即是根据放养摄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青鱼、鲤鱼、鲫鱼等)阶段性生长体重灵活掌握。生长旺季,一般每天投喂传统精料可  相似文献   

13.
<正> 野生黄鳝进行人工高密度养殖,使其吃食天然饵料转化为人工饲料,才能彻底解决饲料来源,获得养殖成功和高产高效益,正确的驯喂方法是:黄鳝苗种放养后(?)天内不投喂饲料,让其初步适应鳝池(或网箱)环境,同时呈饥饿状态,增加食欲。第四天傍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每天傍晚一次。饲料种类应该是黄鳝爱吃的蚯蚓、蚌螺肉、小杂鱼等。饲料数量为主池鳝总重的2%~5%(看吃食多少增减)。开始时将饲料全池匀洒,并逐日向饲料台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中华鲟仔鱼苗,用不同的饵料饲养25 d,研究中华鲟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及对仔鱼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饵料时,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水蚯蚓和丰年虫试验组;单用丰年虫投喂的试验组成活率最高(87.00%),但生长较慢;单用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比丰年虫快,但成活率仅为78.33%.用丰年虫 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和成活率都较好;中华鲟仔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为丰年虫.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准备、鱼苗放养、科学投喂、日常管理、鱼病防治、收获等内容,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饲料投喂 投喂高效饲料是无公害养殖成功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提倡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对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建议每周至少投喂一餐青饲料。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鱼类下一顿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目投喂量,就是每餐只喂8成饱,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群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17.
一、单养 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进排水方便、面积2--3亩、水深1~2米的池塘,安装好进排水棚栏及护网.对池塘进行清淤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后.每亩放养长3厘米左右的黄颡鱼种2500--3000尾.也可搭放体长12厘米的花白鲢100--200尾。放养后,投喂新鲜的蚯蚓、蚌肉、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华鲟仔鱼从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丰年虫和水蚯蚓到能正常适应摄食人工饲料这一过程中鱼苗所处不同阶段的食性转换驯化,结果表明:初次开口摄食在8-10日龄,卵黄基本吸收完毕,营养完全依靠外界供给,即由内营养阶段转为外营养阶段。此时开始投丰年虫,成活率达85%;养殖7-10d改投喂水蚯蚓,水蚯蚓依仔鱼口径大小剁碎成段,此阶段成活率为80%;养殖30日后开始投喂微粒饲料,鱼苗出现大量死亡,成活率陡降至60%;待鱼苗能正常摄食微粒饲料后改投喂颗粒饲料,成活率又回升至70%。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黄鳝,增大密度是提高饲养效益的重要措施,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克左右的幼鳝60尾。密养黄鳝的高产饲养管理要求如下: 一、合理投喂饲料。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蚌(切碎)、蝇蛆、及切碎的动物内脏等,其中以蚯蚓最好,每7~8克蚯蚓可增肉1克。6~8月还可在池上点灯引诱各种虫蛾入池让鳝鱼食用。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兼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芽、麸皮、豆饼、豆渣、米饭、蒿草根、豆渣、菜叶及经过发酵的瓜果皮等。为了将黄鳝由肉食性逐  相似文献   

20.
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准备、饵料鱼准备与培育、鱼苗放养、饵料投喂、水质监控、疾病防控等方面总结了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