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特吉旺法、奥利弗评价体系、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聊城各月气候进行分析,对聊城市的气候特点和优势进行评价,得出聊城旅游的适宜季节为5~10月。指出聊城独具特色的旅游气候资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聊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南岳、衡山、衡阳和庐山等4地多年来的气候资料,从气温、日照、云雾、降水、相对湿度和风,以及气象景观等多方面,对南岳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岳的旅游气候可与庐山相媲美。南岳风景区具有宝贵的气候资源,值得大力加以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庐山45年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资料,评价其旅游气候资源,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得出庐山旅游气候资源非常丰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自然景观观赏价值很高;夏季凉爽舒适,为避暑胜地;春秋两季稍凉,可适当安排旅游活动;冬季较冷,但可观赏各类雪景。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源是旅游业开发中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通过分析龙里县旅游和气候资源,总结其旅游气候条件的特征。计算各月舒适度指数、风效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为全面合理地开发利用其旅游气候资源和为游客们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分析可能对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天气特征与规律,从而在该县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中能够趋利避害,有效避免灾害性天气、不利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83-12884,12887
根据1978~2007年30年合川区的气象统计资料,采用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认为合川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但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季节,最佳旅游时间是4~5、10~11月。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静  潘安定 《甘肃农业》2006,(11):145-146
本文利用广州市气象统计资料评价了广州市气候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广州气候宜人,适合旅游期长,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高,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气候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并提出利用广州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综合利用、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和气象服务,以及通过保护生态气候环境等措施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持续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7.
凌云县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关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凌云县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旨在为凌云县旅游气候资源的全面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也为更好地推动凌云县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30a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日最高气温〉30.0℃的日数为16.5d,〉35、0℃为0.5d,〉37.0℃为0d。冬季为204d,严寒日天数为146d。平均降雪日数为43d,开展冰雪旅游项目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阴天春季为7.4d,秋季为3.4d,是赏月佳地。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对净月潭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1~4月份为不适宜旅游时期,但适于冰雪旅游;5月份及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适宜旅游期;5月下旬至9月上旬既适宜旅游,又适宜疗养。可见,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属中高纬度低海拔避暑型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9.
赤水景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赤水市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考察和资料订正表明,该景区各点太阳辐射年总量为2468.0~3142.2MJ/m^2。,年实照时间451.5~869.2h,年日照百分率为9.7%~18.6%,为贵州省乃至全国最低值区之一;年平均气温为14.1~17.4℃,年降水量899.7~l661.0mm,年均相对湿度81%左右,年均绝对湿度14.2~17.3hPa;景区各点地形遮蔽,多云寡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生物气候指数可知:赤水景区可全年开展旅游业,4~10月是旅游的舒适季节,其中5,6、9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周宁县旅游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对旅游气候资源舒适度进行评价,认为周宁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均可开展旅游活动,尤其6—8月盛夏周宁县是游客避暑旅游最佳地。基于此,要围绕“中国天然氧吧”发展生态、休闲、养生、运动旅游活动,并带动农业和花卉种植经济,推动农旅共兴。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现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对“生计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农户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估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综合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利用重庆市合川区入户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纯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程度最高,外出务工农户次之,当地非农就业农户最低;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和农业发展落后是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农户生计脆弱性存在双向影响,当地非农产业的脆弱性是导致当地非农就业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定改善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相关措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重庆合川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合川市进行了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9种,结合有关文献,共记载该地区动物105种,隶属于21目44科72属。其中,两栖类9种(2目5科7属),爬行类14种(2目5科13属),鸟类67种(13目26科40属),兽类15种(4目7科12属)。这4类动物分别占该类动物全国种类数的4.59%,4.38%,5.65%和3.33%。对该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生境状况、利用状况和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14年气象站点数据(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对黔江区以及重庆主城区各项气象要素15年间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的定量计算,综合评价了黔江区、重庆主城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黔江区多年来年均气温变化波动较大,总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较少,相对湿度大,风速较小,一年中共有6个月为气候舒适月,包括春季(4、5月)、夏季(6、8月)、秋季(9、10月);重庆主城区的气候舒适月分别为春季(3、4、5月)、秋季(9、10、11月)。相较于重庆主城区而言,黔江区在夏季旅游气候更清凉舒适,具备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胡晓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20-4922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金华市金东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及分类,发现该区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18个亚类、38个基本类型。通过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对金东区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优良等级资源37个,普通等级资源62个。认为金东区优良级旅游资源以名人文化、古建筑、古民居类为主,特色明显,但分布比较分散,资源的保护、遗存的挖掘不够,类型比较单一。提出应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打造黄大仙、艾青、施光南等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为追踪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进程、修编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从指标执行情况、用地结构与布局情况、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和规划综合实施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006—2012年重庆万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价。结果表明:万州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期评价结果为优,主要指标与用地结构布局的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期目标,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有所提高,但在土地利用效率、粮食单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优质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重庆市优质栽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主要气候问题,最后从开展精细化优质稻气候生态区划,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选用与气候生态特点相适应的高产、优质、抗病良种,采取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栽培技术,加强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为优质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重庆市优质稻产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殷清慧  周宝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6-6458,653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以区位理论、土地价格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对象,以评价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是否协调为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指标体系,采用AHP权重确定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极差标准化处理指标的方法作为手段,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