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施肥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金堂县,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探讨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分别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纯收入分别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投比随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钾肥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即适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低氮、低磷、低钾水平下,两两组合有利于另一肥料肥效的发挥。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式,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法得出每公顷施N 39.8~86.0 kg、P2O574.6~161.2 kg、K2O 29.8~64.4 kg时,产量达2 000~3 500 kg/hm2的概率为95%,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东川红土地苦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
苦荞麦是云南东川红土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环境适宜、历史悠久。云南红土地金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形成了包括高产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在内的一整套苦荞麦高产栽培技术,并以此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8.
<正> 荞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苦荞麦常年播种面积6万亩以上,它的丰歉对高山族人民脱贫致富及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部分地区农民种植荞麦,耕作粗放,栽培技术简单,亩产一般只有50~60公斤。为挖掘荞麦增产潜力,姑县农业局从1989年以来,根据荞麦生长规律,结合我县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经过4年艰苦努力,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我县荞麦高产的综合载培技术。亩产量可达100~150公斤,1993年亩产最高达到200多公斤,平均亩产152公斤,比1988年平均亩增产54%。现将适合山区苦荞麦高产综合栽增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口直径40 cm、下口直径36 cm、高40 cm的塑料容器,栽培基质为珍珠岩的黄金水位无土栽培法,对水果红薯进行了最佳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效施肥区间,肥料效益达到10倍,施肥量每增加100 g,生物产量增加1 085 g、水果红薯重增加640 g。在中效施肥区间,肥料效益为5~6倍,施肥量每增加100 g,生物产量增加493~605 g、水果红薯重增加640 g。在低效施肥区间,肥料效益只有2~3倍,施肥量每增加100 g,生物产量仅增加268~314 g、水果红薯重增加150~200 g。 相似文献
10.
栽培苦荞麦的起源及其近缘种亲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20个分布点的9变(亚)种荞麦属植物以及一个栽培品种,通过ITS和tmH—psbA序列分析,对栽培苦荞的起源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栽培苦荞及其近缘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trnK,tmc-rpoB,rbcL等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栽培苦荞ITS和tmH—psbA序列与野生苦荞Ftataricure ssp.potanini Batalin遗传距离较近,可能源自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在驯化过程中没有外来遗传物质的引物,栽培过程中选择性积累了优良经济性状驯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第一轮)2019—2020年度山西省苦荞品种自主联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平均产量分别为 1920.1kg/hm2、1870.1kg/hm2、1850.1kg/hm2和1800.1kg/hm2,分别比对照‘晋荞麦(苦)6号’增产16.4%、13.3%、12.1%和9.6%,且差异显著,但这4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稳系数(HSC)分别为25.1%、27.8%、32.23%和26.7%,均小于对照‘晋荞麦(苦)6号’35.54%,均比对照高产稳产,且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由此得出,‘粱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和‘品苦荞1号’均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苦荞新品种,且高产稳产性顺序为粱苦荞1号>品苦荞1号>右苦荞1号>同苦荞1号,在山西苦荞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1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苦荞黄酮,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分析测定时,用NaNO2-Al(NO3)3-NaOH显色体系,测定波长为510 nm.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确定出苦荞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30 min,液固比45∶1(V/m,mL∶g),在这个条件下,苦荞黄酮提取率为6.92%. 相似文献
18.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苦荞晋荞麦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晋荞麦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其中,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且与种植密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下晋荞麦6号产量差异显著;30万~120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2479.67kg/hm2;当密度增加到150万株/hm2时,产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压热法制备苦荞淀粉,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分析,研究淀粉浆pH、淀粉浆浓度、压热时间、压热温度4个因素对苦荞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压热法制备苦荞抗性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淀粉浆pH 7、淀粉浆浓度60%、压热时间60 min、压热温度110℃,在此条件下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4.21%。此外,在制备抗性淀粉的同时,有效地提取分离了苦荞黄酮,提取率达到9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淀粉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