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恰逢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建区三十周年华诞。2008年12月16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召开了纪念林业改革开放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总结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就,努力建设以社区共管为主的全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在建局30周年之际,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7年9月召开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讨会。研讨会交流论文96篇,由正高级工程师张可荣负责编辑《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研究》一书,全书60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大岭梁,矗立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的一座大山,宏厚而雄伟,象一座钢铁脊梁撑起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广袤苍穹,不论春夏秋冬、风风雨雨都守卫着国宝大熊猫。在大岭梁山脚下有一位中年汉子,他就是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家坪保护站站长——胡清亮。胡清亮  相似文献   

4.
瑰丽的画卷──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素描谭昌吉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轴长卷的瑰丽画,魅力无穷,令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山峰很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属岷山山脉,山峦重迭,气势雄伟,变幻莫测,险峻苍翠。山顶银装素裹,山脚鲜花烂漫。境内摩天岭因邓文伐蜀而著名...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22日,冒着余震和山坡上随时都有滚落石头的危险,甘肃省文县境内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白水江分局、文县森林公安局的森林公安民警全力抢修疏通了位于甘肃地震重灾区的陇南市文县城关镇鹄衣坝村的"英雄渠".  相似文献   

6.
走进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21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职工、学生、居民,有四村八乡的农民,更有一些出差过往的旅客也慕名前来一睹为快。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投资100多万元历时半年多建成的动植物博物馆,坐落在文县县城白水江南岸保护局机关大院一幢三层的楼房中,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展厅,丰富多彩的内容,高科技的表现手段,使这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听保护局局长张可荣介绍,举世闻名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岷山东端北麓的绿色宝库,西北的西双版纳。她不仅是地球上…  相似文献   

7.
让水河碧口区域竹子开花和大熊猫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水河碧口区域竹子开花和大熊猫现状调查杨培斌李晓鸣(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县746400)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让水河碧口区域是该保护区大熊猫密度最高的地区,1975年和1984年曾因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两次大面...  相似文献   

8.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多次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各村特点,分析资源分布状况,调整森林管护方式,建立和创新了具有白水江保护区特色的集体林管护模式。按照"管护责任到人,管护面积到户,资金使用到村,资金监管到站"的原则,完善了管护的各项管护制度,规范社区共管组织,扎实有序推行天保集体林管护工作。保障社区村民积极参与管护并在管护过程中得到实惠,确保了白水江保护区天保工程集体林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发挥了社区村民在天然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白水江保护区)近6年的野外监测信息整理,总结出该工作在资源有效管理与保护、野外信息资料收集与积累、人员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竹业信息     
甘肃大熊猫北移疑和气温变暖有关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林业厅获悉,已有几十只南来大熊猫进入位于甘肃省南部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大熊猫,已经从两年前的109只增加到目前的150只左右,该保护区也成为大熊猫密度最大的地区。有关专家认为,大熊猫北移可能和全球气温变暖有关。在2002年的全国大熊猫普查活动中,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109只。此后,保护区专家发现大熊猫有北移迹象,有几十只大熊猫开始进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在对大熊猫北移活动研究后认为,大熊猫的这种集体活动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大熊猫为了寻…  相似文献   

11.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社区人口多,任务繁重,区内集体公益林管护成为难题。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保护区集体公益林管护的白水江模式:以社区为主导,以"全民管护+专业管护"为核心,层层协议参与。进而发现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金分配不平衡、奖惩制度操作性不强等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社区深度参与、尝试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分类补偿机制等原则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石成忠 《甘肃林业科技》1989,(2):38-39,41,42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是我省大熊猫的故乡。开展对保护区内竹类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始终是保护“国宝”这一濒灭物种的根本任务之一。本刊1985年四期邵际兴、黄华梨二同志发表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竹子》在种类上还有遗漏,在分布上亦有不符之处,特别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现整理报导于后,供保护区和科研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回眸保护路     
今年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迈过而立之年的第一春,作为独具人类生存远景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她和着共和国的发展征程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夏木阳阴正可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达35属75种,种类丰富度为周边之最,为我国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横断山向北延伸而形成的"多样性中心"或"特有中心";(2)白水江保护区兰科植物生活型多样,以地生兰为主,属的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居多,但区系组成比较复杂,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以及其它类型的地理成分相互交错、渗透的现象很明显;(3)属内种缺乏,但中国特有种丰富;(4)地理环境特别,气候垂直分异显著,兰科植物与周边或邻近区域相似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2日,冒着余震和山坡上随时都有滚落石头的危险。甘肃省文县境内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白水江分局、文县森林公安局的森林公安民警全力抢修疏通了位于甘肃地震重灾区的陇南市文县城关镇鹄衣坝村的“英雄渠”。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是我国大熊猫重要栖息地之一,然而甘肃大熊猫的社会关注度和知名度却一直较低,这与宣传工作开展不足有着直接联系。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展开了SWOT分析,针对保护区当前环境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扬长补短、把握机遇、降低威胁的工作策略,以期全面推进甘肃省大熊猫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工作,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展示的窗口,为自然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条件,提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并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试验示范基地的研究成果,充实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内涵、模式和途径,为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焦辉 《甘肃林业》2011,(5):39-39
红腹锦鸡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留鸟。对越冬期红腹锦鸡觅食、夜宿等集群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19.
《甘肃林业》2006,(2):F0003-F0003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林业局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使白水江保护区从管理局机关到基层保护站(中心)的办公、生活条件等得到很大的改善。从2000年到2005年,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元,新建和维修了碧口、红土河、让  相似文献   

20.
针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数据、信息管理利用现状,介绍了“3S”技术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应用方法,阐述了“3S”技术在管理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