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恢复系南34与35个滇Ⅰ型不育系组配的35个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在不同海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对滇Ⅰ型不育系的恢复谱广、恢复力强、恢复性稳定。  相似文献   

2.
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3.
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分析新选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育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A3R111和A1Tx623,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甜C-1-1.A27050×甜C-1-1,A3R111×甜C-1-1是两个较优的杂交组合.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是茎粗>穗长>榨汁率>株高>鲜重>锤度>穗粒重.在杂交种选配时,茎秆产量方面应当首先考虑双亲茎粗的配合力,子粒产量方面应当首先考虑双亲穗长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4.
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 A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籼粳亚种间杂交选育偏粳型保持系实现杂种优势利用是滇型杂交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经。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通过人工制保选育出的滇一型粳稻不育系黎榆A,育性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用其配制的新组合滇杂32,杂种优势强,米质优,抗稻  相似文献   

5.
6.
合系42 A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育成的育性稳定、配合力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的滇Ⅰ型不育系;本文介绍了合系42A的特征特性;提出选择适宜的繁殖地域和安全齐穗期,培肥父本、增加父本花粉量,提高母本单株成穗率和单穗颖花数,适时适量喷施“920”,严格隔离和去杂去劣是提高繁殖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滇型不育系榆密15A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提纯,榆密15A原种纯度达99.90%;介绍了不育系榆密15A的特征特性;提出选择适宜的繁殖地域和安全齐穗期,增加单株成穗数和单穗颖花数,适时适量喷施“920”,严格隔离和去杂去劣是提高繁殖产量和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苏家秀  谭学林  徐津  李伟华  海梅荣  王婷 《作物学报》2011,37(11):2075-2084
滇I型不育系和保持系是我国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技术体系之一。本研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79对滇I型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及保持系上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结果表明,不育系间及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在3个叶位上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基因型间的这种显著差异为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基础。同一叶位上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光合参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除SPAD值外,其他光合参数值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育系的SPAD值显著大于保持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不是粳稻提高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滇I型细胞质对光合作用没有负效应;利用滇I型细胞质转育的不育系的叶绿素含量很可能有所提高。基于剑叶光合参数值对保持系及不育系的聚类,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分别分为高和较低光合速率的类型。本研究为滇I型不育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可作为杂交粳稻高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状况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供试的114个滇I型粳稻不育系花粉镜检,结果表明:滇I型不育系的大部分材料中均有染败花粉粒,但染败花粉粒所占比率因保持系来源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有23份材料的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这些材料以圈败花粉粒所占的比率较大,圆败花粉率占50%以上的有16份,占无染败花粉材料的69.56%,滇I型不育系中未发现全部为碘败花粉的材料。用败育程度较高(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的不育系材料分别与南29和南34测交,杂交组合育性均可恢复,南29和南34对败育程度较高的滇I型不育系仍具有恢复力。  相似文献   

10.
对由7个滇I型不育系与2个恢复系组配的杂种F1及相应保持系的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与杂种F1及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正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不显著,但保持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杂种F1的性状表现。因此认为,可以通过改良保持系的某些品质性状来培育优质杂交稻。  相似文献   

11.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在恢复的组合中,辣椒恢复系占82.4%,甜椒恢复系仅占17.6%,表明恢复基因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辣椒材料中,甜椒材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态区,适期播种条件下,BS210的不育度可达95%~100%,其安全制种播种时期为安徽阜阳9月30日至10月10日、云南丽江9月30日;在可育繁种生态区,晚播条件下,BS210的自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其安全繁种播种时期为北京海淀11月10日、北京顺义9月30日至11月10日。BS210以温度敏感为主,光照时长对BS210育性影响较小,温度转换敏感期为药隔至单核期。在光照10.0~12.5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0~12?C;在光照14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8~10?C。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以染败为主,表现为不育;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为圆形、黑染,表现为可育。通过明确BS210育性转换特性,为指导BS210安全制繁种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沈毓渭  高明尉 《作物学报》1996,22(2):241-246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或理化诱变方法可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获得两类育性回复突变,一类为B型回复,即突变体本身可育,但无恢复力;另一类为R型回复,即突变体不但本身可育,而且还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最近,沈毓渭等利用γ射线诱变籼稻不育系Ⅱ-32A获得了对不育系具有恢复力的水稻R型育性回复突变体,其中一份突变体T24的恢复力表现为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分析了T24与其亲本之间几种同工酶谱的异同以及花药中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了解它们与R型育性回复突变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在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表现和育性转换特性。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表明,其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A31育性的主导因素,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效应;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在14.5h左右。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程朝阳  薛庆中 《作物学报》1998,24(3):361-367
以花培广亲和系TG11和H921及其亲本与4种不同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及不肯系×恢复系互作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4种胞质不育系的可恢性程度依次为CMS BT≈CMS-Di>CMS-DA>CMS-WA。比较了供试材料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特点。TG11对CMS-WA,CMS-DA,CMS-bo,CMS-Di均具恢复性,H921除对CMS-WA表现部分恢复性外,对其余3个不育基因均具有恢复性。广亲和亲本02428对CMS-WA和CMS-DA无恢复力,但对CMS-BT及CMS-DI具有部分恢复性,以Rf—l~f表示,而其余参试品系则具有恢复性以Rf—I~e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广亲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不育系恢复力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述翥  李国生 《作物学报》1999,25(2):137-144
选用BT型、HL型和WA型3种细胞质的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对16个广亲和品种的恢复力 进行测交鉴定,结果表明:(1)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BT型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HL型细胞质,HL型细胞质又好于WA型细胞质。在同一不育细胞质背景下,釉稻不育系较粳稻不育系易恢复。(2)不同广亲和品种的恢复能力有较大差异:培矮64、培C311、轮回422  相似文献   

18.
以粘果山羊草Ae.19(Ae.kotschyi,19)为母本,中国春和云南铁壳小麦为桥梁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雄性不育株。再用普通麦78-1等为轮回亲本,与其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了K-19-78-1A等小麦雄性不育系。然后用500余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与K-19-78-1A进行测交,获得469个组合F1杂种,其中73个测交种(占总数的15.57%)能完全保持K-19型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其余396个测交种(占总数的84.43%)对K-19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表现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恢复度幅度为1.0%~97.5%。396份材料中有14.14%对K-19型不育系表现高度恢复,按国内法计算恢复度达到80.1%~97.5%;测交、回交后代产生单倍体频率在0~17.5%之间,发现一批综合性状好、不产生单倍体的保持系和恢复源。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双低恢复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NEA是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远缘杂交的辐射诱变后代中发现的一类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新材料,叶色深绿,营养体旺,不育性稳定彻底,群体不育株率和单株不育度均达100%,完全不同于核不育、Polcms和陕2A。恢复源的寻找是NEA育种利用的关键。利用丰富的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创新资源及引进资源,采取辐射诱变和广泛测交方式,发现了能恢复NEA育性的基础材料,进一步的遗传研究表明,恢复NEA育性的是细胞核内一对显性基因。利用含恢复基因的基础材料,进行广泛转育,正反杂交、连续回交、复合杂交、聚敛杂交、测交、连续自交、配合力测定、单株品质测试,选育出一系列稳定纯合的NEA胞质双低恢复系,如NR67、NR722、NR403、NR1917、NR9482。  相似文献   

20.
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12S的育性转换及其APRT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选育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温光敏核不育系C412S为试材,以C412S回交转育时的受体亲本C412为常规品系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育性转换特性。用涂抹压片法观察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中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APRT)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播种期改变雄性发育的温光条件,C412S表现出完全不育—高不育—半不育—正常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C412S花粉败育的高峰在单核小孢子晚期,主要表现圆败型不育。C412S的育性敏感期是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段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减数分裂期。与对照相比,C412S的APRT1基因序列有个别碱基变异,但编码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期,与晚播可育条件相比,早播不育的C412S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因此认为,其育性转换与幼穗中APRT基因转录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