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属于世界珍稀物种,为我国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各国灵长类学家所瞩目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金丝猴(Rhino pithecus spp.) 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是我国与大熊猫媲美齐名的另一种珍稀动物。它有三个种: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川、黔、滇三省。研究金丝猴在西南的历史分布及其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又名白仰鼻猴、黑金丝猴、云南仰鼻猴、黑仰鼻猴。是无颊囊的旧大陆灵长类之一,属灵长目( primates)、猴科( Cercopithecidae)、仰鼻猴属或金丝猴属( Rhinopithecus)。分布于云南、西藏的云岭山脉地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它不仅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完全分布于温带,也是海拔分布高的非人灵长类,常年生活在3000米以上的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中,生存环境高寒缺氧,食物短缺,是大型哺乳动物分布的极端类型。滇金丝猴能够分布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是研究灵长类生态适应和进化理论的好材料,同时该物种嘴唇红润宽厚、杏眼一双、上翘鼻子、动作优雅,极具有观赏性。成为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现该物种已被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红皮书。  相似文献   

4.
金丝猴(golden monkey)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在我国分布有4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寄生虫是危害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已报道在金丝猴体内、外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达40余种。论文综述了我国金丝猴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金丝猴的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丝猴的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现代的灵长类动物,差不多都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之中,但是我国的金丝猴则是一些特殊的适应类型。它们生活在北温带寒冷而潮湿的高山森林中,除人类以外,金丝猴是分布得最高(海拔4000米)的灵长类。因此,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研究金金丝猴怎样适应这种高寒山区的生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动物园圈滇金丝猴毛首鞭形线虫(鞭虫)感染情况调查,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方法对2019年9~10月内的6份滇金丝猴粪便样品进行鞭虫卵囊检测.结果显示:在6份样品中,有5份检出鞭虫卵囊,检出率为83.3%.本次调查不仅了解北京动物园内滇金丝猴鞭虫的流行情况,还可以为今后北京动物园鞭虫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向东 《野生动物》2002,23(6):13-14
老赵通知我,研究所同意我随他们一起去考察金丝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秦岭深山中的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眼望去,山势嵯峨;林莽绵延,阵阵清气,沁人心肺,就在这52000多公顷的范围内,栖息着近2000只川金丝猴。 金丝猴的最大特点一是仰鼻,二是长尾。我国的金丝猴有三个不同的种,它们是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川金丝猴,其中又以川金丝猴最为典型。因为它们虽为同一个种属,但滇金丝猴的头顶和背部的长毛为黑色,因其常年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或其幼猴通体皆白,所以又称白猴或雪猴;黔金丝猴的毛色则以灰福色为主,在其两肩之间有一块白斑,所以又称灰金丝猴或白肩仰鼻猴;而独有川金丝猴披一身金黄色的长毛,非常亮丽,最为名符其实,也最受  相似文献   

8.
中华秋沙鸭     
杨斌 《野生动物》2004,25(5):11-12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  相似文献   

9.
川金丝猴     
张斌 《野生动物》2004,25(2):36-36
金丝猴为世界珍稀猴类,属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包括4个亚种,中国特产3种,它们分别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其中最美最为常见的就要属川金丝猴了。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昆明动物园20年滇金丝猴圈养历程,总结了人工条件下滇金丝猴饲养、繁育、疾病防治的经验及教训,对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出思考,认为应充分发挥专业性动物园的保护教育职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建议林业部门协调异地保护以支持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从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消化道检获的线虫种属关系,对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PCR扩增虫体ITS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并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检获虫体与毛首线虫(Trichuris sp.)相似度为99.05%,滇金丝猴所感染虫体为毛首线虫。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与人感染的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二者为近缘种,具有人兽共患风险,这可为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的鉴别诊断、种群结构等更深入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丝猴(Rhinopthecus roxellanae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早在三百多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就已存在,曾在四川万县盐井沟、贵州桐梓、及广西各山洞堆积中找到这一属的化石。金丝猴的出现较北京猿人早(六十多万年前)但比猕猴(Macaca)属晚(六百多万年前)。金丝猴由于珍贵稀有需要进行保护,并需研究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组织、胚胎以及生态习性等。另方面它又是与人类亲缘较近的动物。了解分析其社群结构和信息传递,对于了解灵长目和人类进化均能提供很有价值的材料。金丝猴的裘皮华丽柔美,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了滇金丝猴新鲜粪便5种优势菌,生化反应法进行菌落鉴定,K-B药敏纸片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从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鉴定出了7种好氧细菌:埃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菌(Shigell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伪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屎肠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肠球菌PNS-E3(Entercoccus PNS-E3);3种厌氧菌:粪便拟杆菌(B stercoris)、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0种肠道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合)、克林霉素、氯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邸志鹰 《野生动物》2005,26(3):23-26
1992-1994年,中国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龙勇诚和来自美国加洲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的博士生在白马雪山的吾牙普牙对滇金丝猴做了18个月跟踪考察,完成了对滇金丝猴活动范围和主要食物一个周期年的野外考察。在这之前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大多是短期的、偶然的。对于地球上的大多数的大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来说,其主要的食物是植物的叶、花和果实,一年中随着食物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神农架金丝猴对食物味道选择的偏好性,本试验选取9只神农架金丝猴,将其喜食的花生粒用酸、甜、苦、辣、咸、涩、鲜、乳香等8种不同味道的调味剂(醋酸、蔗糖、蔗糖八乙酸脂、辣椒粉、食盐、丹宁酸、味精和香兰素)腌制后进行投喂,记录金丝猴的采食量,分析金丝猴对8种味道的偏好程度。结果表明,神农架金丝猴对食物味道的偏好次序依次为甜味、咸味、乳香味、苦味、辣味、涩味、鲜味和酸味,其对甜味和咸味的偏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味道(P0.01),对不同甜度的偏好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图片说明     
《野生动物》2004,25(1):29-29
滇金丝猴(Rhinopi thecusbieti) 灵长目,猴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体长740-820毫米,尾长510-720毫米。身体背面、侧面、四肢的外侧及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和肩部的毛长达150毫米;上臂内侧、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至3月,本研究采用粪便分析法对黔金丝猴冬季的食物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黔金丝猴采食植物部位有嫩枝、树芽、叶片、花、树皮以及果实和种子,食物种类较多。其中,地表灌木层木姜子属(Litse asp.)的嫩枝是黔金丝猴取食较多的采食对象。本次研究也首次发现黔金丝猴食用地面上的四照花果实。我们推测黔金丝猴利用落地果实的现象可能是该物种对温带森林中高质量食物果实和种子利用最大化的一种适应。建议在温带灵长类生态行为研究中,加强对落地果实、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猴群食源植物的监测,以期精确地探讨物种的食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1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友谊使者”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选为自己的会徽标志。2金丝猴: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因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  相似文献   

19.
鹤形目(Gruiformes)为中、大型涉禽,是湿地标志。鹤类是人们喜爱的鸟类,大多数均为濒危物种。全世界的鹤共有4属15种。我国记录的有8种(不含1种偶见种),约占世界鹤类的三分之二。历史鹤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万年的老第三纪始新世,此时,曾发现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乌兹别克的古鹤属(Plaeogrus)化石,其后,中新世在旧大陆和新大陆都发现化石,北美有原冠鹤(Probalearica)化石和加拿大鹤(Grus canadensis)化石;欧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3台红外相机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地栖鸟兽关联网络,通过兰布达系数判断种间关联属性,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衡量各物种空间关联多样性及其对网络维持的贡献,并探讨川金丝猴在群落中的生态学作用及其保护问题。结果显示:红外相机共记录到29种地栖鸟兽,外加1类未鉴定的鼠科(Muridae)动物,川金丝猴属于由18个物种及鼠科动物构成的低海拔网络。网络中,川金丝猴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存在双向非对称关联,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存在单向非对称关联,与猪獾(Arctonyx collar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和红腹角雉(Tragop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