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天山北坡绿洲城镇间无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还是自然条件等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情况比较复杂.按照前人的城镇类型划分体系和类型划分原则,选用研究区内 19个绿洲型城镇15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经济、人口、农业和工业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7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天山北坡的各绿洲城镇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其自然、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各类城镇的区域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也是陕西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本文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城镇化发展模式三个方面, 分析陕北地区发展情况,集中表现为:资源的富有未能促进区域长足、高效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整体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指出要创新区域发展模式,应注重发展多功能资源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依托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城镇承载力;完善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推动城镇化发展;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书在系统论述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及调控理论体系上,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如绿洲与地学因子相关性分析、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绿洲生态环境变化、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人地关系等,利用传统多学科方法和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实例分析典型区生态环境调控模式,为深入开展该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荒漠绿洲过渡地带主要位于荒漠和绿洲之间的交错地带,其是一个具有灵活性和敏感性的退化变迁趋势的生态脆弱地区,又是严重威胁着荒漠土壤稳定性及其土壤盐渍变化、板结化、沙化最为常见的地区,此区域植被稀少且比较单一,植物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对于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地点植被下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旱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的中纬度地区,地形四周高,中间低,阻挡了湿热气流的进入,离海洋比较远,干旱少雨降雨较少,因此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分布类型主要为温带,在荒漠地带,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和融水供应为主。塔里木盆地的荒漠绿洲进行了过渡地带,属于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敏感的地方,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的2个重点区域之一,对外界干扰有强烈反应。特别是为了开发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区域水和大规模资源,地基被天然绿洲改造,肥沃的土壤多年退化,该地区丧失了维持经济平衡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南疆铁路全线开通以后,对南疆铁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推进了该地区城镇化进程。该文以南疆铁路沿线地区的县级以上城镇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人均GDP和工业总产值来概述该地区各城镇经济发展现状;然后利用城市人口规模来表征南疆铁路沿线5地州总共37个市、县的规模等级进行分类和分析;最后,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选取2007年统计年鉴所提供的南疆铁路沿线37个市、县的10项比较符合描述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增长极进行分类及分析。相关数据及研究表明: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多数地区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产业结构不完善;城镇规模小,对周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增长极类型的城镇占多数。发展多种形式的加工业和服务业,完善产业结构,发挥中心城市对周围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全面发展该区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0(1):F0002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棉花主产区,由于近些年环境变化和人为原因导致了绿洲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衰退。对绿洲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本项目拟通过研究环境变化(水分、高温、盐碱、风沙)对过渡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索过渡带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1999年至2008年重庆市一圈两翼三大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影响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地类中,都包含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城镇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强;两翼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因此,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更好地满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种植在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土壤类型以棕漠土、沙质土和绿洲土壤为主。果棉间作田种植区域水、土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因此土壤肥力、供肥性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区域条件、城镇规划及区域发展战略、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城镇土地扩张的影响作用,构建了多尺度综合分析模型,并对扬州市邗江区开展了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研究区城镇土地扩张进行较准确的分析,模型的变化机理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1.
吕霜  曾艳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488-3490
城镇体系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极核,决定着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空间布局。运用了几何中心、平均中心等数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西藏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找出自然地理特征与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与规律,以指导西藏城镇发展和建设,推动西藏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城市为模式的演进过程。本文采用复合指标法来评价山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利用GIS的空间表达功能来分析山西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呈现出集聚现象,北部为大同、朔州城镇群,中部太原城市群,南部运城、临汾城镇群,东南部长治、晋城城镇群,整体呈现"大"字形格局。通过四大城镇群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太原城镇群与北部城镇群相比,在人口、经济、基础设施指标上表现出相对优势;东南部城镇群人口城镇化指标较低,但在生态环境方面明显高于其它城镇群;南部城镇群除生态环境方面略高于太原城镇群以外,其余方面都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的乡村转型度偏低,各市均呈现出M型变化趋势,各市的乡村转型度有明显的区域格局分异,社会经济与乡村发展基础明显影响转型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方面出发,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将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导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吉林省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城市化具有区域性、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情况的市、镇,按照规模、功能、水平,有计划地协调发展,实行多种模式,建出特色。建设农村城市化,农村市镇是重点,农民是主体。农村城市化要建立在发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工业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滞后。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与落后的脆弱的非国有经济和原始农业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西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西部特点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 ,通过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来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紧扣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思想,以分析小城镇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出发点,指出小城镇建设是拉动内需、繁荣贵州经济和提高贵州城市化水平的现实选择。运用现代城市经济理论与人口流动模型,联系贵州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贵州小城镇建设的思路框架,认为必须从资金筹集、行政区划设置、城镇规划、主导产业选择和加强城镇管理等方面统筹考虑小城镇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议尽快出台与小城镇建设相配套的各项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泉漳三市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于一体,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为了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福建省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厦泉漳三个城市的共同发展和合作共赢,本文对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厦泉漳参与城市联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琼海市是海南省东部重要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利用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琼海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对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科学用地提供依据,为促进琼海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琼海市存在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经济利用强度偏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