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4):55-56
通过比较鱼腥草大棚与裸地种植的好坏,进一步探究大棚种植鱼腥草的不同技术结果。研究表明:大棚种植鱼腥草能够在冬、春季,地面阳光不足的情况下使鱼腥草地上部分有效生长。不仅如此,鱼腥草大棚种植方法还能使其生育期缩短,提高鱼腥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栽培与野生鱼腥草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扩大鱼腥草资源,探讨栽培鱼腥草对比野生鱼腥草的质量。对其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挥发油成分、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层析比较。挥发油含量略有差异,挥发油成分、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栽培鱼腥草可代替野生鱼腥草药用。  相似文献   

5.
正鱼腥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同时也是特色蔬菜,特别是鱼腥草嫩芽菜风味独特,甜脆可口,可做独具风味的凉拌菜。鱼腥草嫩芽菜生产属反季节栽培,在冬春季节上市,价格高、销路好。由于漾濞县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环境,特别有利于鱼腥草生长,是大理州鱼腥草的主产区,多年前就通过实施项目总结形成了无公害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应用于大面积生产,进行了无公害鱼腥  相似文献   

6.
在喀斯特地貌温凉气候区对鱼腥草进行不同播种量试验,探讨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表明:播种量低对鱼腥草植株的茎粗、分枝、叶长和茎叶数比较有利,播种量高则鱼腥草植株的株高和茎株数占优势。在本种植区域和种植条件下种植的鱼腥草茎叶水浸出物均高于药典标准(浸出物不得低于10%),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相比较播种量在450 kg/hm2时,鱼腥草根茎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1 6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根茎水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最高;4 050 kg/hm2的播种量,鱼腥草茎叶产量、根茎产量、根茎净增重均最高,其茎叶水溶性糖和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含量均较高,因此,兼顾鱼腥草产量与品质,建议生产上鱼腥草的适宜播种量在4 0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产自云南曲靖的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地下部分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鱼腥草粉用量、黄油用量、色拉油用量和糖粉用量4个参数对鱼腥草酥饼品质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最佳的工艺配方是鱼腥草用量8 g,黄油用量54 g,色拉油用量54 g,糖粉用量64 g,此工艺下制作出的鱼腥草酥饼品质良好,浅黄色,色泽均匀,外形完整,组织细腻,口感酥脆爽口。对鱼腥草酥饼的相关理化指标及微生物限量进行了15 d的监测,结果表明,鱼腥草酥饼的过氧化值、酸价、微生物限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过氧化值和酸价远小于对照组相应值,提示鱼腥草具有抑制酥饼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kg/hm2,54000kg/hm2,450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贵州鱼腥草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贵州鱼腥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度重视鱼腥草种质资源收集与品种选育、加强鱼腥草的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鱼腥草保鲜技术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因其在餐饮、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成为我国民间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本文综述了鱼腥草在生态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鱼腥草的生态适应对策,为提高鱼腥草人工栽培产量及根据经营目标实现人工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机肥作基肥时使用量对基质培鱼腥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种植技术,测定了鱼腥草地上部和地下部产量、Vc、总糖、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基肥用量为每立方米基质施生物有机肥16kg时,鱼腥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可以作为鱼腥草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适宜基肥推荐量。基肥施用量与鱼腥草Vc含量成反比,过多施用基肥会降低总糖含量,基肥量与鱼腥草地下部全钾和地上部全钾、磷含量成正比,与地下部全钠和地上部全镁、钠成反比,对其余矿质元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科学的施用基肥能提高鱼腥草的产量和效益,但在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同时不能同时全面提高鱼腥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蕺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其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测定,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15%,还含有蕺菜碱。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鱼腥草可作菜食用,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鱼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和食品,很有开发前景。鱼腥草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  相似文献   

13.
<正>鱼腥草学名蕺菜,别名葅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鱼腥草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鱼腥草多以嫩茎叶和地下嫩根供食用,目前鱼腥草的地下茎作为一种新鲜蔬菜,可做菜食用,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营养丰富,很有开发前景,在城乡市场十分畅销。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我国种植与开发鱼腥草产业提供基础信息与科技支撑,从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变化对鱼腥草生长、生理指标以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鱼腥草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以峨眉蕺菜和湘白鱼腥草2个鱼腥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 Cl胁迫对鱼腥草地下茎、地上茎和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0、0.10、0.15、0.20、0.25摩尔/升浓度的Na Cl溶液处理旺长期的鱼腥草。结果表明,在0~0.25摩尔/升,湘白鱼腥草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大,当Na Cl浓度大于0.2摩尔/升后,峨眉蕺菜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始下降;2种鱼腥草地上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都是先上升再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点都在0.1  相似文献   

16.
吴涛  伍钧  许杰  吴兴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79-3980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Cu、Pb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累积Cu和Pb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中Cu、Pb累积量随土壤中Cu和Pb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鱼腥草各部位对Cu的累积量为:地下茎>地上茎>叶,Pb的累积量为:地上茎>地下茎>叶.表明鱼腥草体内对Pb和Cu具有不同的转运机制.土壤中少量的Pb对鱼腥草累积Cu具有促进作用,当Pb添加量达到2 000mg/kg时又抑制鱼腥草累积Cu,Cu对鱼腥草累积Pb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芷江县罗旧镇曹家坪村村民滕建星2002年种植1.3公顷鱼腥草,收入达13万余元。滕建星根据侗族人民喜爱吃鱼腥草根茎的习俗和当地市场行情,2000年开始进行鱼腥草人工栽培,栽植334平方米鱼腥草,当年收得鱼腥草鲜根茎1000公  相似文献   

18.
野生鱼腥草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腥草生产中,种茎多以采集野生鱼腥草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逐年扩大繁殖提供生产用种。本试验研究了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产量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的产量和抗病性影响较大,野生鱼腥草种茎产量不高,但抗病性最好;以人工驯化栽培第3代种群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35607.2kg/hm^2。人工驯化栽培5代以后,群体长势渐弱,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来林康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46-12649
[目的]优化酸法提取鱼腥草多糖工艺并研究鱼腥草多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酸法提取鱼腥草工艺;以不同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鱼腥草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鱼腥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h、浸提1次、料液比1∶40 g/ml;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6.17%、57.50%、60.43%.[结论]优化鱼腥草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鱼腥草多糖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宽厢宽带套种鱼腥草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旱地玉米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技术,包括玉米开厢、移栽、大田管理以及鱼腥草种植中的环境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套种鱼腥草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