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优2186再生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兴庆 《杂交水稻》2003,18(1):34-36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生育期149d,再生季62d,与汕优多系1号相当,但再生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留桩时要掌握“留二保三争四”的原则,留桩高度30cm左右;促芽肥宜作2次施用,第1次于头季稻收割前施尿素加300k/hm^2,第2次于头季稻收后5d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kg/hm^2。生产上利用其再生特性栽培再生稻,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根据其再生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3.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3年晚造在阳朔白沙镇观桥村的对比试验,低割禾桩有利于减少再生稻的发生,增加产量。早稻平泥收割(留桩高度0~2 cm)处理,再生蔸率为4.67%,比早稻留桩高度25~30 cm处理再生蔸率18.67%减少14.00个百分点;平均产量6 534kg/hm2,比留桩高度25~30 cm处理增产454.5 kg/hm2,增长7.48%。  相似文献   

5.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光江 《作物研究》2003,17(2):96-96,9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而深受农民的青睐。1998年道县富塘乡曹家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0.38hm2,两季产量12130kg/hm2,其中再生稻产量达4500kg/hm2。2002年,全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面积23.1hm2,占全村稻田面积的92.7%,两季产量12000kg/hm2。2002年,全县此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0hm2,两季产量11500kg/hm2,其中再生产量3000kg/hm2。1 少耕直播栽培的好处1.1 再生穗多少耕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不仅节省秧田,而且节约了种子。每公顷用杂交种量18.7~22.5kg,而常规栽培法两季用杂交种量每公…  相似文献   

7.
受淹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2007年7月上中旬四川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杂交中稻的产量损失进行了广泛的生产调查,同时开展了洪灾后蓄留再生稻的割苗时间、留桩高度和发苗肥施用量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对洪水淹没最敏感的时期是孕穗末期至齐穗期,可将破口至盛穗期洪水淹没30—40h、孕穗末期和齐穗期淹没48h作为是否割苗蓄留再生稻的重要参考指标。早割苗、低留桩、增施发苗肥是夺取再生稻高产的关键。最佳割苗时间宜安排在洪水退后3~7d,对割下的稻株上部茎叶就地还田是切实可行的。在四川中稻再生稻区,留桩高度20cm,以利用倒4芽和倒5芽为主,有利于提高低节位再生芽的成穗比重,并能保证安全抽穗扬花、灌浆和籽粒充实,实现穗大粒多,最终获得高产。增施发苗肥,有利于提高再生稻有效穗和穗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其既高产又经济的枯莆肥用量县每hm^2用尿素225-300kg。  相似文献   

8.
以杂交中稻皖稻15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水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孕穗肥氮肥用量能提高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有效叶面积,保持后期有较高的光合潜能;增加二次分枝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杂交水稻皖稻153抛栽孕穗肥以施用尿素12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促芽肥施用技术对于完善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准两优60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分析促芽肥对"一种两收"再生季水稻产量形成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肥水平极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随着促芽肥施用时期的推迟和肥料用量的减少,再生稻产量呈降低趋势。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0 kg/hm~2的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该施肥条件下,再生稻碾磨品质较好,垩白粒率低,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较低,综合米质较优。生产上,于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kg/hm~2可以兼顾再生稻高产与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湘中地区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吕章  李丹 《作物研究》2006,20(2):167-16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深受农民的青睐。2005年,双峰县再生稻面积3000hm^2,平均产量2800kg/hm^2。其中印塘乡新泽村贺某种植培两优E32,面积0.4hm^2,头季稻产量10200kg/hm^2,再生季产量5040kg/hm^2,两季合计达到15240kg/hm^2。  相似文献   

11.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