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近年对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尚未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在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翻译产物则差异显著。线粒体中质粒样DNA在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存在特异分布;线粒体QNA、Cob、atpA基因在两者间也存在拷贝数和结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在不育系细胞质中还发现一类双链RNA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交育成)更耐低温。推测除雄住不育性外,该不育系发芽期的耐低温性也是从Dunghansali的细胞质通过Kalinga-I而遗传的。耐寒性的细胞质控制为水稻文献中首次报道。该不育系将适宜于杂交水稻的发展,在低温发芽难的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稻飞虱的防治措施,过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由此造成残毒、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增加成本等问题。因此,国际水稻所提出防治的战略是开发具有抗虫害基因的种质。目前该所种质库已筛选出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400多个,并于1976年率先开展水稻栽培品种抗白背飞虱的遗传研究。迄今已发现4个抗性基因,其中有3个为显国基性,命名为Wbphl, Wbph2和Wbph3;第4个为隐性基因,命名为Wbph4。最近又鉴定出一个新的抗白背飞虱的显性基因,被命名为Wbph5。 自背飞…  相似文献   

5.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一种独立的育种途径在自花授粉作物中迅速推广,是得益于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因此,对作物细胞质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杂交水稻自1973年“三系配套”以来,已育成的籼、粳、糯型多种水稻雄性不育系,按其不同细胞质来源已有60多种。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已从分类、遗传、利用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本文是试图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一、雄性不育细胞质分类的研究 我国现有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包括不育材料),均是以进化程度较低的带有不育细胞质的亲本为母本,以进化程度较高的带有隐性不育核基因…  相似文献   

6.
导言本世纪30年代育成了杂交玉米,促使其它作物包括常异交作物高粱和自花授粉谷类作物例如小麦、水稻、大麦等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产生的原理。品种间杂交F_1比其亲本品种有更好的生产性能,这种杂种活力或称杂种优势现象是遗传控制的。当中国的水稻专家报导杂交水稻在中国首先育成并在生产中应用时,使中国以外的科学家震惊(无名1977)。那时,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推广面积大约200万公顷。这些组  相似文献   

7.
在陆地棉群体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并对之进行了鉴定,确定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该突变体对于研究棉花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机理,将具有重要的种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978年,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在研究杂交水稻无花粉型不育材料杂交组合中,发现两个典败变异株,当代与父本回交后,在第二年出现育性分离,不育株与可育株比率为1:1。可育株于第三年未发现育性分离。经过几年田间观察,其姊妹交及与其他品种测交的F1和F2,各代育性情况与上述结果完全一致。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水稻显性不育株,它对水稻育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江西发现水稻显性雄性不育株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综述了已克隆的CMS基因及恢复基因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以及分子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内香2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其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将不育系内香2A与保持系内香2B的差异片段回收测序,获得2条长度为667 bp的线粒体DNA片段2A和2B,通过序列比对和电子杂交分析,获得的线粒体DNA片段为atp6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2A与2B相比有3个碱基不同,分别是第57位G→T、第100位T→C、第161位C→T。功能分析表明,第100位T→C点突变使atp6基因启动子核心序列遭到破坏。通过对atp6基因上游序列的RT-PCR分析,发现不育系内香2A的atp6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推测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于不育系线粒体atp6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发生点突变,导致atp6基因不能正常转录,致使线粒体供能不足,最后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恢复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90 Gy 60Co-γ射线处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和协青早A,获得了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频率分别为8×10-3和5×10-3,从Ⅱ-32A中所获得的育性恢复突变体,在农艺性状上与Ⅱ-32A育性恢复突变体Ⅱ-32R,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杂种结实率在70%以上,对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Ⅱ-32R对珍汕97A和Ⅱ-32A的育性恢复均涉及2对恢复基因。Ⅱ-32R与珍汕97A和Ⅱ-32A的杂种F2在结实率分布上存在差异,从中选出两个结实率较高的株系。表明诱导不育系产生育性恢复突变是获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向日葵野生种菊芋和油葵自交系7718B杂交幼胚的培养,获得了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514A及其不育保持系CMS514B。通过对其根尖生长点切片的观察,发现其染色体数为2n=34; CMS514A、B 与其它60个试验材料的杂交、自交试验的研究,其保持系与属于CMS PET-1的10个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在开花后均有花粉,且自交后代在开花后呈大致3:1的分离比例;CMS514A与属于CMS PET-1的30个保持系和恢复系所做杂交组合在植株开花后均无花粉;CMS514A与包括自交系、常规种、群体品种和其它不育源的保持系、恢复系等育种材料所做的20个杂交组合在开花后也没有花粉。结果表明CMS514为不同于CMS PET-1、CMS-CMG1-CMS-CMG2、CMS-CMG3等不育源的新的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其不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遵循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由2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协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群体中,应用RFLP和SSLP标记,在第10染色体RZ811~RG561区间,定位了1个控制水稻矮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主效基因,与RZ811相距 4.0 cM,对群体变异的贡献率为 43.2%。应用极端群体分析法,其定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 据国际水稻所著名水稻育种家库西(Khush)博士介绍,目前国际水稻所在水稻育种上的主要目标是培育比现在种植的改良半矮杆品种增产20%到30%的超高产品种。理想株型将有新的结构,它的分蘖将大大少于目前的栽培品种,但几乎每个分蘖都能成穗。这种新株型水稻不但适合直播,而且适合育秧移栽。目前虽然不能肯定将来培育成功的理想株型水稻能有  相似文献   

16.
据1990年RICE JOURNAL报道,美国农业部所属农业试验站的科学家J·尼尔·劳特格(J· Neil Rutger), 1985年在加利福尼亚的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了一些水稻雄性不育株(劳特格以前为加州水稻遗传育种学家,现为密西西比州斯通维尔地区农业试验站副主任),该材料由植物生理学家吉迪恩· N·谢弗( Gideon N. Schaeffer)种在马里兰州贝尔茨维尔的实验室和温室中。他采用了花药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来繁殖植株,有效地保持了一些有利性状如雄性不育性,并且提高了品质和对田间常见病虫害的抗性。该材料冬天种在夏威夷时,日照长度大约12小时…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反回交法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倍体育种获得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后,用高温处理的方法,使其恢复为可育,并用其作父本,多代回交其亲栖保持系,可获得此不育系细胞核和可育细胞质的配套保持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组织抗氰呼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氰呼吸与雄性不育的关系是近几年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Kuiper曾报道,雄性不育的车前草幼苗根组织与保持系相比具较低水平的抗氰呼吸。随后,夏涛和刘纪麟及Musgrave等分别在玉米、堆心菊(Helenium amarum(Raf.)H.Rock)、披针叶车前草(Plantago  相似文献   

19.
24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SS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四川省及其它部分省区生产中主要使用的和新育成的24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34对,共扩增出77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的等位位点数为2.2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0.080~0.559,平均为0.254。根据24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做出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遗传背景比较单一,不利于充分发挥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不同细胞质源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恢复系做测验系,用系×测验系分析法比较了水稻4个同核异质系[珍汕97B,D(汕)A,G(汕)A和W(汕)A]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胞质一般配合力方差(GCA)和特殊配合力方差(SCA)表明,在所测性状中,胞质基因对11个性状、核质互作对6个性状效应明显;不育胞质对多数性状表现负效应,可育胞质表现正效应;大多数性状的核基因组变异大于胞质基因组变异。不育胞质的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可通过一些育种途径予以降低,胞质基因组是水稻目标性状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