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减少鸡舍热量散发 开放式鸡舍可将北边的窗户封严;密闭式鸡舍在有害气体不超过允许的范围内要尽量减少通风量。  相似文献   

2.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 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相似文献   

3.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1.1.2绿化降温。在鸡舍向阳面种植树木、藤木植物,地面种草栽花,以利降温。…  相似文献   

4.
密闭式鸡舍环境控制的"虚拟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构造了一个反映密闭式鸡舍-鸡群-周边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虚拟系统”算法,由计算机控制模块、通风降温系统模块、鸡舍及鸡的热环境模块和传感器模块4个子系统构成。应用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VB,开发了相应的“虚拟”鸡舍环境控制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大部分鸡舍特别是密闭式鸡舍的通风方式,多是使气流横向穿过鸡舍的跨度。虽然鸡舍通风系统的风机总流量已大大超过鸡舍热平衡所需的通风量,但乃存在舍内气流速度小、涡流死区多、夏季降温不理想等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推出一种新型鸡舍通风系统——纵向通风系统,我国北京、长沙、上海等地已根据我国鸡舍的实际型式,进行了纵向通风系统的技术改造试验和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通风系统是把风机全部集中在鸡舍一端的山墙上或山墙附近的两侧纵墙上,而把进气口全部布置在鸡舍另一端山墙上或该端山墙街于近的两侧纵墙上。这样进入鸡舍的气流是沿鸡舍纵轴方向流动,经过整栋鸡舍长度后排出舍外,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鸡舍的建筑设计 鸡舍的合理设计,可以使温度、湿度等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为鸡群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不论是密闭式鸡舍,还是开放式鸡舍,通风、保温和光照设计是关键,是维持鸡舍良好环境条件的重要保征,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鸡舍内温度、风速和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参数的分布与鸡舍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改善鸡舍内环境,满足鸡体健康生长的舒适度要求,本文对密闭式鸡舍环境参数分布进行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在密闭式鸡舍中设置立体结构的观测点进行实际数据采集,构建长度为22 m和50 m的2栋鸡舍物理模型,分析鸡舍内温度、风速、PM2.5和PM10等主要环境参数的分布;并对鸡舍中部参数模拟试验,得出了优化构造鸡舍结构的边界条件;最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对实际监测数据的分析证明了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的有效性。[结果]长度50 m鸡舍与长度22 m鸡舍相比较,不能使x方向鸡笼中间位置达到有效降温,颗粒物运动更活跃,浓度更大;在不考虑自然风速和温度的情况下,进风口风速为5 m·s~(-1)时,长度结构不得超过41 m。[结论]CFD模拟密闭式鸡舍内环境参数可以有效地用于密闭式笼养鸡舍结构优化,为鸡舍结构的设计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前,农户养鸡都是自给性生产,散养几只或几十只,有个简易鸡窝就够了。现在专业户和联合体已转向较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多进行密集型养鸡。因此,要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合理设计、建造有利于鸡群生长的鸡舍。鸡无汗腺,主要靠呼吸散热,因此鸡的抗热能力比抗寒能力差,它喜欢温暖、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安静的环境。为此,鸡舍应建筑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水、电源充足、运输方便、周围无燥声、无污染、便于消毒隔离的地方。鸡舍有密闭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三种。密闭式由人工光照、机械通风;开放式完全是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砖混结构密闭式鸡舍内的环境参数与蛋鸡生产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类鸡舍的隔热性能不够理想,高温季节舍内环境参数随外界变化较明显。在现有条件下,提高鸡舍的保温隔热性能,改进通风降温设施,可提高砖混结构密闭式鸡舍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冬季育雏有两大难点,一是冬季外界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鸡舍容易出现低温高湿的环境,同时,鸡舍通风量小,空气质量差,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而继发细菌病,导致雏鸡死淘增多;二是冬季紫外线弱,病毒存活时间长,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冬季育雏需兼顾保温和通风,通风量过小,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影响鸡群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通风量过大鸡群会扎堆畏寒,流鼻汁。文章基于密闭式育雏舍、AC-2000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条件,详细介绍了冬季育雏通风方法,在保证适宜的育雏温湿度基础上,灵活通风,保证鸡群健康、体重及均匀度达标。  相似文献   

11.
冬季仔猪舍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养猪场在冬季减少通风以进行保温,为了评估这种饲养方式下舍内空气质量状况,以自然通风方式的断奶仔猪舍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实测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采用CFD技术对自然通风仔猪舍内的气流速度、温度、CO2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在仔猪活动范围内,在呼吸水平高度为0.4m的区域内风速在0.1 m/s以下,猪舍后半段存在大面积的气流停滞区,主要由于通风不足,导致新风无法贯穿整个猪舍;温度分布范围为15~21℃,进风口端猪体周围平均气温16℃,舍内平均温度20℃; CO2浓度在0.16%~0.25%,平均浓度为0.19%。在6个环境测点中气流场相对误差范围0.2%~30%,温度场误差范围2%~13%,CO2浓度相对误差范围4.3%~24.2%,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范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舍内的温度、CO2浓度均不在环境卫生标准之内,自然通风方式无法满足断奶仔猪对冬季环境的需求。上述结果为有效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生  郑林  张英  陆远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80-184,214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等一系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江西省8家规模化养殖场及场内沼气工程为研究对象,获取各养殖场及沼气工程的基本信息,并对养殖场内大气环境进行了监测。同时,采集进料池、发酵罐和沼液池料液样品,对所采集料液的理化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沼气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配套设施较齐全,主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但进料料液总固体(TS)3%,以低浓度发酵为主。发酵温度以中温发酵为主,由于冬季气温偏低,难以达到中温发酵标准(25~40℃)。沼气利用方式单一,且沼气产量存在季节差异,夏季沼气产量高,冬季产气量低。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配套不足,且利用方式不规范。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浓度下风向高于上风向,冬季高于夏季,夏季和冬季NH_3和H_2S浓度日均值分别为0.078和0.011 mg/m~3,0.104和0.016 mg/m~3,均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自进料池到沼液池料液pH处于7.2~7.4,呈中至微碱性,经厌氧发酵后沼液中NH_4~-N、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分别400、800和1 400 mg/L,养分含量仍然非常高。该调查结果可为规模化养殖场及沼气工程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方日光温室的结构、环境特点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日光温室是一种冬季保温效果优良的设施类型,其长度50 m,跨度8 m,南面肩高1.7 m,北面顶高3.85 m。东、西、北三面由支柱、聚氨基泡沫板、多功能薄膜为主要材料构成可以拆卸的保温墙,南面由钢管弯曲而成的屋架、支柱及覆盖在屋架上的多功能薄膜、保温被和卷帘机组成。为了加强通风降温性能,在南、北屋面和北保温墙上都设计安装了通风窗。南方日光温室光照强度、温度的日变化呈现出早晨和傍晚较低、中午高的趋势,湿度则呈相反的趋势。与普通大棚相比,南方日光温室的总进光量较大。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夜间有外保温被覆盖,与露地温差可达4.7~12.7℃,可使室内气温维持在5℃以上。南方日光温室的气温晴天上升较快,中午可达到40℃以上,需开窗通风降温。由于南方日光温室密封性较好、温度高、相对湿度高,需适当通风降湿。番茄种植的结果表明,南方日光温室可明显改善一月、二月和三月份番茄生长的环境条件,生长期和采收期可延长一个月,产量增加20%~50%。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规模化猪场舍内小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为猪舍空气质量对人、动物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和相关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出有效的舍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2010年11月20日~2011年3月10日和2011年11月19~2012年3月11日连续2 a 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31栋猪舍(规模化猪舍,利用屋顶进风,地下航道抽风的立体空气综合控制技术)和周围10个小型猪场26栋猪舍(简陋猪舍,利用自然通风或小风机通风)进行舍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空气综合控制技术通风的标准化猪舍内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明显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还保证了舍内温度,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番茄长季节栽培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放风的条件下,日光温室内的CO_2浓度存在着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室内CO_2浓度的变化与番茄植株生育状态,特别是与番茄株高和叶面积关系密切,也与室内温度、光照度和土壤呼吸有关。因此番茄越冬生产时,如果土壤施入充足的有机质,在植株高度小于50cm(或叶面积小于0.22m~2/株)时,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的CO_2能够满足番茄光合的需要,不需增施CO_2,而应改善温度光照条件;只有植株较大、温度和光照条件好、见光到放风时间长时才需要增施CO_2 。  相似文献   

16.
猪舍温度场和气流场的CFD模拟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比较纵向和横向通风方式对猪舍的降温效果,以种公猪舍为模拟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别对纵向和横向两种通风方式下的舍内温度场和气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横向通风时,公猪栏内部分区域的气温能够保持在25℃左右,大部分区域气温低于28℃;纵向通风时,虽然部分猪栏内能够形成25℃左右的适宜气温,但靠近出口处的5个猪栏温度基本为30℃,局部温度甚至达到了31℃。说明横向通风方式不仅能够在舍内形成均匀的气流场,而且还能够明显降低公猪栏内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秋冬,黑、吉、辽3省多处毛皮动物饲养场爆发狐狸犬瘟热,这是近年本研究室对毛皮动物疾病监测中发生的较为严重的疾病,不仅涉及的范围广,致死率也相对较高,有些饲养场动物甚至全群被屠宰,给饲养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为可靠、快捷、特异地确诊该病,笔者不仅采取了剖检、细菌学检查、病毒包涵体检查这些传统方法,而且选用PCR方法进行了对照研究,各种方法所得结论相符,并在此基础上对某未发病饲养场的狐群进行了带毒情况检测,为防治该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附加阳光间型鸡舍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结合散养模式设计附加阳光间型鸡舍,冬季利用太阳辐射清洁能源提高舍内环境温度,同时增加舍内的通风换气量,有效降低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分别选取12月份打开公共墙上门洞和1月份整体密闭的方式,对鸡舍环境温湿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打开门洞方式下舍内的平均湿度比密闭方式下低8.5%;在晴天10:00—16:00鸡群外出时间段,阳光间内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5℃以上,完全符合鸡的适宜生产温度条件,避免了散养鸡冬季外出活动因低温气候条件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9.
廖国进  姜淼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18-14520
利用195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了沈阳近59年来冬季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分布特征,并对严冬天气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日平均气温≤-19℃的严冬天气出现在每年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较为集中的时段出现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56年冬季,共有21个严冬日。沈阳严冬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奶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奶性能的作用,对2015年7—8月北京地区7个牛场的泌乳奶牛进行了性情和体况评分并测量其直肠温度,收集牛场7—8月份的DHI报告,利用固定模型分析性情评分的影响因素以及性情对校正奶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效应对于性情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牛场因为管理奶牛方式不同,造成奶牛性情的差异;胎次对于奶牛性情有较大的影响,头胎牛性情敏感的比例趋向更高;同时发现,上午奶牛直肠温度对性情有显著影响(P0.05),上午直肠温度越高,奶牛性情温顺的概率较高;性情对校正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性情较温顺的牛有产奶量较高的趋势;性情对体细胞评分没有显著性影响,该模型中的场胎效应与性情的互作显著(P0.05)。因此,可通过性情评分评估牛场管理的科学合理程度,牛场管理应更加重视奶牛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