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的杀虫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分离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杀虫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评价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玉米象、淡色库蚊、家蝇、烟蚜和酢浆草茹叶螨等7种重要害虫的杀虫活性;并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活性追踪初步探索中国粗榧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条件。【结果】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对供试的7种重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小菜蛾和粘虫幼虫的杀虫活性较好,处理48h后,其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为74.94mg/mL,拒食中浓度(AFC50)为45.39mg/mL,对粘虫3龄幼虫的胃毒LC50为562.28mg/mL,AFC50为71.96mg/mL;处理24h后,对粘虫3龄幼虫的触杀致死中量(LD50)为0.22mg/头;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中国粗榧杀虫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石油醚萃取物中的Y5和Y6组分中,点滴量为0.05μg/头时,其触杀死亡率均为100%。【结论】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作用方式表现为拒食、胃毒及触杀,活性成分主要是非极性亲脂物质。  相似文献   

2.
129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杀虫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秦岭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共47科129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筛选,以期发现杀虫活性较强的植物,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9种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以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为靶标,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改进浸叶法、浸虫浸液法对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0.5g/mL的供试剂量下,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竹灵消、蓼子朴、草地风毛菊等6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48,72h拒食率均在90%以上;苍耳七和狭叶青海大戟2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乳浆大戟、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草地风毛菊、毛裂蜂斗菜、蒲儿根、竹灵消和苍耳七等8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毛细辛、大叶金丝桃、白毛山梅花、蒲儿根、山竹花等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在0.3g/mL的供试剂量下,秦岭冷杉、兴安胡枝子、骆驼蓬、田旋花、毛莲菜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麦长管蚜无翅成蚜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5%。【结论】蒲儿根、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等植物对不同供试昆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或拒食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2种植物材料的甲醇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评价。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供试样品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 3龄幼虫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其对苹果黄蚜Aphis ciricola vander (Goot)的毒杀活性;采用叶碟法测其对三龄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0 mg·m L-1的仙鹤草、白及和硬毛棘豆甲醇提取物对粘虫杀虫活性较好,72 h校正死亡率均在75%以上; 10 mg·m L-1的南蛇藤、溪洞碗蕨、总状橐吾、山麻黄、驴蹄草和硬毛棘豆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杀虫活性较好,72 h校正死亡率为62. 50%~84. 62%; 10 mg·m L-1藓生马先蒿、竹灵消、驴蹄草、黄海棠、牵牛、白及、黄花倒水莲、天仙子、水杉、硬毛棘豆、垂盆草、苜蓿草和芹叶铁线莲的甲醇提取物对苹果黄蚜的杀虫活性较好,24 h校正死亡率在60. 02%~85. 73%; 10 mg·m L-1藓生马先蒿、索骨丹、车前子和芹叶铁线莲的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较好,24 h的拒食率大于60%。结论:硬毛棘豆、南蛇藤、白及、芹叶铁线莲和藓生马先蒿等植物具有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浓度为1 mg·mL-1的3个醌类化合物和1个蒽酮类化合物对粘虫、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供试昆虫的拒食作用明显.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90.48、76.59、65.08,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3.33、81.82、73.08;对小菜蛾3龄幼虫24 h的拒食率分别为63.89、72.22、77.78,48 h的拒食率为74.05、88.11、88.67.胡桃醌、α-萘醌、蓝雪醌对粘虫24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0.386、0.524、0.705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284、0.435、0.570 mg·mL-1;对小菜蛾24 h的AFC50分别为0.571、0.619、0.593 mg·mL-1,48 h的AFC50分别为0.407、0.561、0.512 mg·mL-1.表明3种醌类化合物对2种供试昆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从6种供试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的植物,室内测定了6种植物提取物对黏虫3龄幼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发现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拒食和毒杀作用。进一步测定了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对3种鳞翅目昆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短序醉鱼草提取物对黏虫幼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拒食和毒杀作用,其24和48 h的AFC_(50)分别为0.401、0.288和1.291、0.898 mg/mL,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25%和63.75%。对菜青虫则主要表现为毒杀作用,其48和72 h的LC_(50)分别是0.246和0.168 mg/mL;对黏虫还有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表明短序醉鱼草的杀虫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YL001和YL002菌株的无菌滤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杀活性和生长抑制活性均较低,对5龄棉铃虫幼虫的拒食活性也很低,48 h的平均拒食率分别为24.0%和29.0%。2菌株无菌滤液经50℃处理后,对大蜡螟5龄幼虫的血腔毒性无影响;经70℃处理后毒力明显降低。2菌株无菌滤液对蛋白酶较敏感。【结论】YL001和YL002菌株对害虫有较高的血腔毒性,但毒杀、生长抑制及拒食活性较低,其血腔毒素可能主要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邓志勇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54-55,59
为寻求活性较高的新的杀虫植物,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室内测定了10种山茶科植物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10种山茶科植物甲醇提取物在10g/L浓度下,厚皮香、四川大头茶、短果石笔木、粗毛石笔木和米碎花48h拒食率均大于70%。其中,厚皮香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最高,为81.48%;其次是四川大头茶,为77.25%;短果石笔木、粗毛石笔木和米碎花分别为74.99%、70.52%和70.51%;其余5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较低,拒食率均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8.
微红新月蕨的杀虫活性和活性组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的杀虫成分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生物活性测定确定微红新月蕨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家蝇成虫(Musca domestica)、白纹伊蚊4龄幼虫(Aedes albopictus)、桃蚜(Myzus persicae)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3龄幼虫具有拒食活性。从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合物,即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2',4'-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查尔酮、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上述4种化合物在50 mg•L-1的浓度下,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都具有拒食活性;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弱的拒食活性,24 h的平均拒食率为40.51%,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没有拒食活性;2 ?g/头的剂量下,这4种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没有触杀活性,24和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0;1 ?g/头的剂量下,5,7-二羟基-6,8-二甲基黄烷酮对小菜蛾3龄幼虫48 h的平均死亡率为33.76%,另外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也基本没有触杀活性。【结论】微红新月蕨甲醇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从该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的4种化合物母体结构一致,但取代基不同或取代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微红新月蕨中其它化学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值得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蓼子朴提取物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堂  林坤  杨敏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55-2657
以小菜蛾为试虫,对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 Ostenf.)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比较,筛选出活性最高部位,然后采用不同溶剂对其进行萃取分离,得到不同溶剂萃取物,测试各萃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蓼子朴全草提取物活性最高,浓度为50 g/L时,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和24 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可达96.67%和100.00%;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氯仿萃取物的活性最高,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和24 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达到80.00%和96.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并评价其田间杀虫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进行研制并评价其质量;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评价该制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研制的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配方为:20%中国粗榧丙酮提取物+52%无水乙醇+13%醇类溶剂A+15%吐温-80(制剂中含0.75%的中国粗榧生物碱);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24和48h的LC50分别为55.91和30.12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200倍稀释液(有效成分含量为40mg/L)对白菜上的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施药后3和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82%和62.71%。【结论】0.75%中国粗榧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对小菜蛾有较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1.
稳定性是一个评价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指标,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据林分地上部分指标建立稳定体系,对苏州近郊4种人工林分,应用数学生态学方法,分析冬青针阔混交林、栎树针阔叶混交林、湿地松林和木荷林的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多样性并不完全能够代表稳定性;4种林分群落稳定性主要因林分密度不同而异;稳定性依次为湿地松林>冬青湿地松林>栎树湿地松林>木荷林。其中湿地松林可能会发展成为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中在生长过程中会因竞争产生限制,可能演替形成栎树—木荷混交林;2种针阔混交林在未来演替也可能向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发展;该地区木荷林密度过大,稳定性较弱,应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提高其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HvnANT1基因在青稞粒色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以紫粒青稞‘涅如姆扎’和白粒青稞‘昆仑10号’为试材,利用简化基因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对青稞紫粒进行基因定位,克隆到HvnAN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7H染色体的84.30—86.00cM获得1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HvnANT1。2)该基因长1 033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762bp,编码253个氨基酸。HvnANT1蛋白分子量为27.14kU,是亲水性的不稳定碱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无规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具有2个SANT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第63个;第66—第114个氨基酸)。3)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稞HvnANT1蛋白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高梁、玉米、二型花、小米、水稻、土瓶草、车轴草和杨梅10种植物的ANT1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00%、88.85%、54.64%、60.95%、60.82%、58.46%、57.61%、37.76%、36.05%和36.33%;这些序列都具...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 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绣线菊的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39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21株活性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XT10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3.2%、72.5%、39.5%和42.7%。通过测得的ITS rDNA 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后该菌为链格孢属菌。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8~32℃时,选择PDA培养基,分别以乳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氮源,酸碱度中性的条件下,菌落的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6.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前期研究发现灰霉菌处理小立碗藓导致配子体中的PpLBD20上调表达,但PpLBD20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提取小立碗藓DNA,PCR扩增PpLBD20基因的上下游片段,依次插入PTN182载体,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敲除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通过工作浓度为20%的PGE 6000介导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筛选鉴定得到敲除PpLBD20后的突变体植株,观察到敲除后小立碗藓不形成茎叶体结构且配子体成丝状.结果为深入探究PpLBD20在小立碗藓的形态建成调控病原菌侵染的抗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干旱胁迫下脂质转移蛋白基因(TaLTP1)、膨胀素基因(TaEXPB23)、水通道蛋白基因(TaAQP7)和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Ta6-SFT)在4种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测定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质量分数来判断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显示:干旱胁迫48h内,4种基因在不同抗旱性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干旱敏感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但仍维持较高表达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具有较高的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累积量。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参与小麦干旱胁迫应答,4种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作为鉴定小麦抗旱的分子指标。本研究可为准确快速地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提供重要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新疆野生樱桃李PsoRPM2基因引起植株的早开花现象,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转基因以及酵母双杂等试验对PsoRPM2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疆野生樱桃李极早花、早花、中花、晚花和极晚花的比率分别为11%、24%、44%、18%和3%。早花类型的花芽分化明显快于晚花类型,早花花芽中的PsoLFYPsoFT基因表达高于晚花,而PsoFLC基因则在晚花中表达较高。转PsoRPM2基因烟草表现为早花,并且NtLFY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在新疆野生樱桃李早花花芽中,PsoRPM2基因表达高于晚花,同一时期的PsoLFY基因表达也较高。酵母双杂试验显示,PsoRPM2与PsoLFY可以互作。综上,新疆野生樱桃李之所以早花是通过PsoRPM2与PsoLFY互作,提高花芽中PsoLFYPsoFT基因表达,从而加快花芽分化进程,导致植株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19.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4种蝴蝶雄性生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4种蝴蝶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将新鲜标本剪下腹部,在Motic SMZ168-BL型显微镜下观察解剖,用Q Imaging Retiga 2000R(CCD)显微成像系统照相,采用Montage图像叠加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描述了4种蝴蝶的雄性生殖系统,其中外生殖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囊形突、钩突、背兜、阳基轭片等上,而内生殖器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精巢、复射精管、单射精管及附腺上。【结论】4种蝴蝶雄性生殖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