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索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进行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后12 d,养殖水体的COD值、氨氮分别降低54.29%、80%,DO值上升44%,pH值上升到8.8。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席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631-632
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能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总称.由于光合细菌在高浓度及有毒有机废水处理中的成功应用,在水产、农、牧领域的环境改善和促进增产方面的显著效果,使近年来光合细菌的应用及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光能进行生长代谢。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光合细菌的特性和分类,并综述了光合细菌在废水处理、生物制氢、生产单细胞蛋白、动物饲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今后光合细菌得到更好地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在提高谷类作物、果蔬及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改善其品质,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本文就光合细菌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近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并为今后如何进一步研究光合细菌应用于种植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应用光合细菌,测定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水质中MH_3-N、COD、DO变化情况,表明光合细菌在净化养殖环境中的水质方面有一定效果,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方面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光合细菌PSB07-15降解甲氰菊酯的应用潜力,在实验室研究了光合细菌PSB07-15对水培黄瓜体系中的甲氰菊酯污染的生物修复效率.结果表明,培养30 d,光合细菌PSB07-15对黄瓜营养液中100 mg·L~(-1)甲氰菊酯降解率达到47.63%,黄瓜中甲氰菊酯降解率达59.73%.光合细菌PSB07-15可以使黄瓜的根长和生物量显著增加,而黄瓜的根活力以及根H_2O_2酶活力增加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产氧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产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synthetic bacteria,APB)是一类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总称,因其多样化的代谢途径而在不同环境中具有固碳、固氮、硫化物氧化、生物产氢等多种功能,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和生物质能源开发领域。本文重点论述了不产氧光合细菌(APB)及其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水体水质净化、养殖动物促生长及水体生态环境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楠  刘华波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51-915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为7.0,光照度为5 000lx,温度为30℃;培养基最佳碳氮比为4∶1。[结论]为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微生物产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合细菌的光合放氢、黑暗产氢机制和催化产氢的酶,固定化、混合培养、先生物反应器和基因工程等实用化技术在光合细菌产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光合制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光合细菌在降香黄檀苗木培育中的应用前景比较研究了复合肥及光合细菌的两种浓度和两种 施用方法对降香黄檀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生长和增加其生物量的积 累,效果优于常规复合肥且效力具有持续性光合细菌能够提高降香黄檀叶片SOD 的活性和增加其叶绿素的含量。 光合细菌在降香黄檀上的使用以根施的效果显著优于喷施,以稀释50 倍的浓度较佳光合细菌作为一种生物肥料 不仅能促进苗木生长还能改善土壤条件,在降香黄檀的苗木培育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光合细菌和生物炭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H菌株和生物炭为修复材料,模拟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H菌株、生物炭、H菌株和生物炭联合对铬污染土壤中铬的稳定化效果以及对小白菜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30 d后,H菌株和生物炭联合修复的效果要优于单施H菌株和生物炭,并且当菌株添加量为10~8CFU·g~(-1)和生物炭添加量(质量比)为1%即T6处理时,修复效果最好,较单加H菌株和生物炭,铬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降低了8.03%和9.11%,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不添加菌株和生物炭即CK处理分别升高了58.72%、98.25%、136.58%和61.03%。T6处理对铬胁迫下小白菜的促生效果显著,与CK组相比,小白菜植株地上部分和根系的铬含量分别降低了26.67%和14.84%,极大地促进了铬胁迫下小白菜植株的生长,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升高了30.08%和17.39%。经XPS和XRD分析结果推测H菌株和生物炭的主要修复机制为混合还原和静电吸附,二者对铬污染土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且对小白菜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39-19041
[目的]为光合细菌制氢的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试验菌种,研究其在连续制氢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产氢特性及细菌数量与产氢量的关系。[结果]连续制氢反应器的2#、3#隔室光合细菌浓度最大,产氢量也最大。同一隔室内,第2、3 d光合细菌浓度和产氢量均达到最大。[结论]产氢量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植物内生菌已成为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瘤内生菌和根瘤菌普遍共存于特殊的根瘤生 境。比较了根瘤内生菌和根瘤菌与宿主间关系存在的区别,对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种类、宿主和适应性、生物固氮、促 进植物生长、增强宿主抗逆、抗病能力以及联合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多样性进行论述,指出大豆根瘤内生菌研究的 发展方向,对进一步促进植物生长、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冬季低温冷害对小麦的不利影响,于2015—2016年,采用田间试验,调查了对照(低温灾害频发地区农户的栽培措施)、预防、补救3个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紧实度和呼吸速率、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结果显示,预防和补救处理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穗数增幅分别为129.27%和96.98%,产量增幅分别为266.56%和130.58%。预防处理小麦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较补救处理显著提高16.39%和58.97%。拔节期和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以及后期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均表现为预防处理补救处理对照。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预防处理对照补救处理,预防处理较对照显著增加11.71%。说明预防处理、补救处理均有一定减灾效果,且预防处理效果优于补救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光合细菌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以K326为供试烤烟品种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从烟草青枯病防效来看,随着光合细菌菌液浓度的加大,防治效果随之越好,其中施用6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75.12%;在烟株农业性状方面,喷施光合细菌菌液的处理烟草株高、叶数、叶长、叶宽、茎围、节距等农艺性状均比空白对照有所提高;产量方面,喷施光合细菌菌液的处理产量均在1 220 kg/hm2以上,比空白对照提高了3.5%~4.5%;喷施光合细菌菌液的处理烟叶的光泽稍亮、油分稍高、厚度也稍厚,表明光合细菌在改善烟叶外观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产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平  费良润  刘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4-6186
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的首要问题之一,光合细菌因其产氢能力备受关注。主要从光合系统和产氢系统出发,综述了光合细菌光合产氢中各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在产氢过程中的作用和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是现代新型的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在解决石油污染土壤问题中引进微生物修复技术。总结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类型;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微生物种类、复合菌群及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石油高效降解菌;影响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效率的多种因素,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increased urban pollution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heavy metal(loid) pollution in soil has been very serious,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loid) pollution.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are always used to perform biological alteration or improvement of soils and sewage. Using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resistant to toxic heavy metal(loid) ions for alt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loid)s in ionic for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loid)contaminated soil.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icrobial remediation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s, and the approaches for breeding bacteria those can be used for highly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loid)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microbial remedi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 and finally described the future trends and further research work of heavy metal(loid) contaminated soils by microbial remediation.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合细菌延农光配1号进行了畜禽圈舍消臭试验,结果表明:猪舍、鸡舍、屠宰场圈舍及污水处理池试验结果表明,喷雾之前圈舍氨气浓度超过100 mg/kg,处理30 d后氨气浓度下降到30 mg/kg以下,无刺激眼睛或鼻子的气味,改善场内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圈舍的卫生环境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复合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对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方法,而对于不同修复方法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三方面全面综述了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