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效提取3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色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不同提取方式对不同类型叶片色素的提取效果。以中华蚊母树、栀子树和油麦菜的叶片作为3种不同类型的试验材料,分析溶剂、温度、时间、光照强度及叶片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对3种不同类型叶片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叶片组织中色素的提取。不同类型叶片色素的提取均以液氮法(MLN)提取效率最高。该法对油麦菜叶片色素的提取可完全避免光照,减少色素降解,色素提取时间缩短至5min;对中华蚊母树和栀子树叶片,研磨提取的时间较短且更加充分,色素提取效率高,整个提取过程不超过10min。MLN操作简便、耗时短、效率高、测定结果稳定,可用于科研工作和工业生产中对植物叶片组织色素的快速提取与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2.
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的实验,确定了紫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Diabolo')叶片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即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3~4h.此外,对花色素苷在不同pH值、光源、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可影响紫叶风箱果叶片花色素苷的稳定性,随着pH值的增...  相似文献   

3.
花生红衣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中的红衣色素是一种可食用的天然色素,除具有一定的药理保健作用外,其还以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色调自然等优点而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因此研究花生红衣色素的提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花生红衣在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次数等条件下分别进行色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花生红衣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黑豆皮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和提取方法。通过实验对黑豆的脱皮、提取溶剂的类型、浓度、料液比及浸提温度、时间、pH值等进行了工艺参数比较及多因素条件下的正交实验,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以总色素含量作为提取目的,最佳条件为:50%的乙醇浓度,1∶100的物料比,时间90 min,温度60℃,pH=1,提取到黑豆皮红色素成品即色素浸膏,提取率达到78%。  相似文献   

5.
槟榔叶绿素含量测定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1年生槟榔幼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称样量、提取时间、溶剂及光照和高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提取剂体积相同时,称样量越少,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越高;提取时间越长,叶绿素含量越高,但超过24 h后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高温短时间提取比低温长时间提取叶绿素含量高,避光提取比见光提取叶绿素含量高;在相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浸提剂对叶绿素的浸提效果不同,其中100%丙酮和100%乙醇以3∶1体积比混合的浸提剂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槟榔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色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提取溶剂、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浸泡时间5个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各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浸泡时间;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75;乙醇,辐射功率70 W,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50,浸泡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花色苷色素提取率为15.32;,总花色苷含量936.27 mg/100 g.[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最佳条件,进一步用薄层层析法及紫外光谱分离、鉴定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叶绿体色素.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竹叶叶绿体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80%、溶剂用量为15∶1(V/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h,4种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分别为占竹叶的0.37%、0.12%、0.083%和0.011%.  相似文献   

8.
以水为溶剂从油葵籽皮中提取紫红色素,并用721–3型分光光度计对该色素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及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此色素是水溶性色素,在酸性、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但光照、氧化剂、还原剂、强碱条件及一些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遮光处理对红叶石楠叶色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红叶石楠叶色变化的影响,为红叶石楠的广泛引种栽培及在不同园林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红叶石楠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透光率分别为100%(全光照),80%,50%和25%,研究4种遮光处理条件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随透光率减小而增加,25%透光率下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透光率(P<0.01);全光照下红叶石楠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透光率(P<0.05),二者均随透光率减小而降低;25%透光率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遮光处理(P<0.01),且随透光率增加而升高。【结论】遮光条件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叶色较浅或全绿;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的积累及PAL活性的提高,叶色保持红艳。  相似文献   

10.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醇提法提取橘皮色素中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橘皮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为1∶20(g/mL)、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120min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橘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橘皮色素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因此贮藏中应适当避光;Mg2+、K+、Na+、Mn2+和Ca2+等金属离子对色素无不良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和柠檬酸溶液对色素的稳定性几乎无影响;橘皮色素对氧化剂和还原剂亦较为稳定;橘皮色素在酸性条件下比较敏感,在碱性条件下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11.
新鲜烟叶不同处理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K326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杀青与液氮研磨两种处理后烟叶4种质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虽然液氮研磨与新鲜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与杀青相比,液氮研磨烟叶更接近新鲜烟叶中质体色素的含量。可见对于新鲜烟叶质体色素含童的测定,液氮研磨要比杀青处理结果更接近真实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石榴杂种后代不同叶片颜色的成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8个石榴杂种单株和2个亲本(母本豫大籽、父本突尼斯软籽)对照单株生长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叶片表现红色的4个单株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号单株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4.12mg/g;叶片表现黄绿色的4个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其中4号单株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最高,而3号单株叶绿素a/b最低。在生长旺盛期,8个石榴单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石榴单株间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无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得出石榴杂种后代间叶片颜色不同是由于生长期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和比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特征,以期为彩叶树种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条件下,采用英国生产的LCI便携式植物光合测定仪测定自然生长的4种彩叶植物的光合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彩叶植物叶绿素及花色素苷含量。对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金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4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及植物色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4种彩叶树种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顺序为:紫叶李〉紫叶矮樱〉金叶女贞〉金叶连翘,2种紫叶树种的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金叶树种,而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紫叶李和紫叶矮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金叶女贞和金叶连翘。[结论]金叶树种的节水能力强于紫叶树种,而紫叶树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和耐阴性强于金叶树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索彩叶植物的叶色表达与色素的关系。[方法]对6种植物叶片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进行比色,并分别测定了6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较了6种植物叶片叶色类型、色素种类、含量以及分布状况。[结果]叶绿素含量的排序为:加杨(绿叶)﹥中红杨(紫绿叶)﹥全红杨(红叶);青枫(绿叶)﹥紫叶枫(紫红叶)﹥红枫(红叶),而花青素含量的排序正好相反,叶绿素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植物叶色是由多种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叶绿素越多叶片越绿,花青素越多叶片越红。彩叶植物叶绿素含量占80%左右,类胡萝卜素占17%左右,花青素占3%左右,彩叶植物与绿叶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有差异,但不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结论]以期为彩叶植物的生产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李函笑  李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091-1092,1106
[目的]揭示山丁子树不同方向叶片生理差异和微环境变化。[方法]通过测定山丁子树叶不同方向叶片光合日进程、叶绿素a、叶绿素卜、类胡萝卜紊含量及比叶重,研究了山丁子树叶片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山丁子树叶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与气温显著相关(P〈0.05);南向叶片比叶重高于东向,光合色素含量东向叶片高于南向。[结论]山丁子树南向叶片由于接受较多的光能和较高的温度,所以叶4增加单位面积重量、降低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减少光能吸收,表现出了叶4对周围微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红花檵木叶色变化过程中叶形态特征和色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花檵木是一种在园林绿化上广泛应用的彩叶植物,夏季叶片会出现"返青"现象,导致观赏价值降低。本文对红花檵木红叶和绿叶、红花檵木回复突变的绿叶以及檵木叶片的叶形态特征和色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檵木的叶鲜重、干重、含水量和叶面积都比不同类型的红花檵木叶片下降,但是单位面积的鲜重、干重和含水量增加,质体色素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类色素间比值与红花檵木转绿和复绿的叶片相近;②回复突变的红花檵木叶鲜重、含水量、比叶重、叶面积和色素特征等特征均与转绿叶片相似;③红叶转绿后,叶鲜重和叶含水量显著下降,但是叶干重显著增加,各种质体色素含量上升,花青苷含量急剧下降,说明红花檵木转绿过程中逐渐失水,并伴随新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佴辉  唐佩佩  王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6-2828,2837
[目的]为了了解一品红苞片发育过程中PAL活性的变化与色泽差异的关系,探索一品色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方法]以‘天鹅绒’(红色)和‘柠檬雪’(黄色)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苞片发育期不同生长部位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的含量及其对应部位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品红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从苞片到转色叶再到绿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依次增加。总体上,‘天鹅绒’中叶绿素含量比‘柠檬雪’片高;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递增趋势;而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花青素含量都依次减少;同时,‘天鹅绒’各部位的花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柠檬雪’。相应的,2个品种的PAL活性在各部位的差异与花青素的差异基本一致。[结论]一品红不同品种间形成色泽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种色素含量和成分比例差异有关。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PAL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色素在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利用高光谱数据,揭示光谱反射率上特征波段与光合色素含量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光合色素光谱反射特征的规律,同时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植物叶片光合色素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野外采集的桉树叶片样本,在实验室内测定了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了光谱特征参量,并建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光谱特征参量间的估算模型.通过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SDr-SDb)/(SDr+SDb)为变量建立的指数模型估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4种兜兰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纹、硬叶2种斑叶类和带叶、亨利2种绿叶类兜兰为材料,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等方法,对4种兜兰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兜兰的光饱和点位于420~590μmol/(m2.s),均表现出阴生性特点,绿叶类兜兰的耐阴性强于斑叶类;CO2补偿点均大于2 000μmol/mol,其中硬叶兜兰明显高于其他3种兜兰,最适生长温度都在25℃左右;带叶、亨利的光化学启动速率高于紫纹和硬叶,但启动后紫纹、硬叶的光化学效率比带叶、亨利高,这与不同兜兰的叶片形态和生境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