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萱草部分野生种和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黎海利  董丽 《园艺学报》2009,36(8):1203-1208
 借助AFLP标记对35份萱草野生种和栽培品种进行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7对引物组合对萱草共扩增出条带380条, 其中多态性条带357条, 平均多态性达到93.39% , 单对引物扩增条带19~85条, 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51条。7对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均超过90.0%。种质资源相似系数为0.3822~0.9656, 平均相似系数为0.7039。UPGMA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 即早花、中花和晚花类, 同一产地的品种基本能聚在一起。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萱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龙眼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选用两对引物组合EcoRⅠ ACT+MseⅠ CTT和 EcoRⅠ ACT+MseⅠ CTC对46份龙眼材料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11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03个,多态性比例达92.69%,区分率达100%。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76的水平可将46份龙眼品种(系)分为11个品种群。供试各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0.2703和0.4955间。福建东壁与广东东壁应为不同品系;早熟一号为一个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3.
山东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采用8对EcoR I/Mse I引物对山东省25个石榴品种进行AFLP-PCR分析,结果表明: 25个石榴品种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从70条到126条不等,平均90.25条,平均多态性位点41.78%;所有检出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1.4178、1.1874、0.1133和0.1752;方差分析显示各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香农信息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基于Lei & Li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86处将25个品种划分为4大类。根据AFLP结果探讨了山东石榴品种的亲缘关系与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苹果属观赏海棠实生单株亲本的AFLP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AFLP技术, 对以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王族(Malus ‘Royalty’) 为母本, 以5个材料为父本的38个实生单株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9对分辨率高的引物共扩增出349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303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86.8%。根据聚类分析和电泳图谱扩增得到亲本材料的特征带, 鉴定出19株实生单株的父本可能为‘宝石’ (Malus‘Jewelberry’) ; 7株实生单株的父本可能为海棠花(Malus spectabilis Borkh. ) ; 3株实生单株的父本可能为草莓果冻(Malus‘Strawberry Parfait’) ; 不能确定其父本的实生单株有9株。  相似文献   

5.
观赏海棠‘王族’自然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叶、花形态性状分析及AFLP标记技术,对50份‘王族’(Malus‘Royalty’)观赏海棠的自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杂交后代叶和花18个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3.44% ~ 42.68%之间,其中托叶长、托叶宽、叶面积、叶片鲜样质量、花瓣宽、花梗长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多样性特征显著。9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共扩增得到3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03条,占总数的8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4 ~ 0.36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在0.36 ~ 0.53之间。分析认为,‘王族’自然杂交后代不论是在形态水平上还是在分子遗传水平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形态上的差异更为显著。这些变异为观赏海棠选择育种提供了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菠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 标记技术对110 份来源不同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 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0 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2 条带,其中208 条多态性条带,多 态性比率23.6%;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 ~ 0.87,不同来源组群的Nei’s 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0.1887 ~ 0.2501,总体为0.2830,Shannon 信息指数范围为0.2789 ~ 0.3793,总体为0.4337。种质间基于 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 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与组群间基于Nei’s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与地理来源有很高的一致性。全部供试种质可分为两类,欧美、西亚、东亚及中国北方种质聚为一类, 部分日本种质和中国的南方种质聚为另一类,AFLP 标记能很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菠菜资源的亲缘关系。 由亲缘关系推测中国的南、北方菠菜种质可能有着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桃野生种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AFLP技术对94份野生桃种质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2/M+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236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41个,多态性检出率为59.9%。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约为0.3267时,普通桃、陕甘山桃、光核桃3个种被聚为一类,与这3个种相近的为新疆桃,其次为甘肃桃,最远为山桃(白花山桃、红花山桃)。在遗传距离0.2178处,五月鲜扁干、白黏胡桃和珲春桃3份材料各自聚为一类。在遗传距离约0.1997处,普通桃又可明显分为4个组:组I包括原产于南方和西北地区的地方品种,且大部分南方蟠桃主要聚在此类;组II仅有油桃(甘肃酒泉)一个野生材料;组III包括野生毛桃和大部分原产于北方的地方品种,北方硬肉桃主要聚在这一类;组IV由白碧桃和白花山碧桃2个观赏桃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8.
云南野生兰属主要种间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AFLP技术对云南省兰属的14个种和3个变种中的38份样本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16对AFLP引物扩增的条带聚类结果表明, 云南省国兰遗传多样性非常广泛, 相同品种间的不同个体扩增出的条带模式相差很大。依据AFLP数据, 在相似系数0.58的水平下, 38个兰花样品分成3组: 莲瓣兰、春剑、惠兰、寒兰分为第1组, 建兰、豆瓣兰、春兰, 墨兰、虎头兰、西藏虎头兰、大雪兰、碧玉兰、文山红柱兰、长叶兰和兔耳兰分为第2组, 送春和蜜蜂兰分为第3组。  相似文献   

9.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0.
鸢尾属部分园艺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4份鸢尾属园艺品种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鸢尾属园艺品种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0个ISSR随机引物检测到153个多态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各品种之间的DICE遗传相似系数在0.148~0.65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365。由聚类分析可知,当遗传系数为0.354时,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品种群。其中Ⅰ群有21个品种,全部为须毛状附属物亚属的德国鸢尾。Ⅱ群有4个品种,包括无附属物亚属的西伯利亚鸢尾和2个花菖蒲品种。Ⅲ群有4个品种,包括2个花菖蒲品种以及2个从荷兰引进的德国鸢尾。Ⅳ群为无附属物亚属的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群。主坐标分析所反映的关系和UPGMA聚类图相似。  相似文献   

11.
国产石斛属植物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我国38种石斛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64对选择性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64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 639,占总扩增位点的99.7%,说明我国石斛属植物遗传多态性水平很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石斛组和黑毛组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分支;剑叶组和圆柱叶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分支,并与其它组之间的相似度较低,说明该两组与其它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禾叶组、草叶组和叉唇组均形成独立的分支, 有向各自的演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国产石斛属植物亲缘关系比较复杂,并非是一个单系类群,可能存在一些并系类群或多系类群。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北方3种野生观果植物沙棘、枸杞、欧李的观赏特性、生态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探讨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以期增加北方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几种中国野生菊的染色体组分析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通过对不同倍性的几种中国野生菊之间杂种F1减数分裂期染色体的配对分析,对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到甘菊(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和菊花脑(D.nankingense)是两个亲缘关系较近、但已发生了某种程度分化的二倍体;南京野菊(D.indicum)和尖叶野菊(D.indicum var.acutum)是含有相同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毛华菊(D.sestitum)为异源六倍体,它们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均能较好地配成二价体构型。尖叶野菊(4x)与菊花脑(2x)、南京野菊(4x)与毛华菊(6x)的F1,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接近于9Ⅰ 9Ⅱ和9Ⅰ 18Ⅱ,表明菊花脑或其近缘种是尖叶野菊染色体组之一的供体,南京野菊或其近缘种是毛华菊两个染色体组的供体。本文还对这几种菊属植物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四川野生观赏植物的选择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胜  王莹 《西南园艺》2005,33(4):5-8,16
在对近几年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引回的四川野生植物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和建立了“四川部分野生观赏植物名录”,49科67属122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引种和繁殖,并从园林利用方面对其生物学特性、园林观赏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出观叶、花、果类11种。观叶、花类5种,观果类3种,观叶、形类11种;通过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四川20种野生观赏植物繁殖培育方法;通过对园林利用的研究,选择和推荐了30余种观赏价值高、适应成都地区生长条件、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四川优良野生观赏植物,并在植物园和其他社会单位的景观建设及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8对引物对变叶海棠30个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了AFLP分析, 共扩增出65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为568条, 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1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59% , 各变异类型多态性比例介于0.3582~0.6296之间; 依据简单匹配系数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 30个变异类型在0.68水平上分为12个类群; 该试验从DNA水平上探明了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陇东海棠和花叶海棠产生渗入杂交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切花育种的中国姜花属野生植物观赏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考察的方法,以传统的切花品种白姜花和综合性状优良、在国外广泛应用的切花品种金姜花为参照,对收集到的25个野生种、变种、变型进行了以切花为应用目的、以观赏价值评价为主的育种资源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加权评分法,各性状指标以9分制赋分,性状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后计算出各分类群的总分并排序。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一致,筛选出综合观赏价值较高的5个野生种,明确了各分类群在各性状上的优势和需要改良的性状,可作为育种亲本形态学选择的参考依据,亦为姜花属切花花卉的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与引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秀  闫建勋  刘念  吴志 《园艺学报》2010,37(4):643-648
对我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广州气候条件下对其中的26个种2个变种1个变型进行了露地和夏季降温温室引种栽培。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1变型,共计35个分类群;部分种类在花色、香型、株高等性状上具有特异性育种资源;10个分类群野外蕴藏量大,有少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蕴藏量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17个分类群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成功引种;夏季高温是姜花属野生种在广州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对如何开发利用我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苹果属小金海棠种的遗传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AFLP 技术, 用8 对引物对20 株小金海棠家植实生群体进行遗传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实生群体内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 遗传相似系数为98. 92 %; 1. 08 %的遗传差异可能是由于有性杂交的基因重组导致差异片段出现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毒原P204双芽嫁接接种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tic Leaf Spot Virus),对所用试材都能进行有效浸染.试验表明,苹果属植物受CLSV浸染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都产生显著变化,并且相对酶活性的大小及同工酶的变化与植株对CLSV抗性的强弱显著相关;受侵染后新酶带的出现不是新酶成分的产生,只是由于病毒的侵染诱发酶蛋白的提前合成.试验初步发现所用试材中河南海棠、丽江山定子、小金海棠抗性相对较强;垂丝海棠、锡金海棠抗性较弱;扁果海棠、森林苹果R12740—7A、湖北海棠、三叶海棠则甚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