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消化酶、消化时间、取材部位和表面包被物等条件进行比较和优化,筛选出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与传代。结果显示,取鸡输卵管漏斗部,0.25%胰酶+0.02%EDTA联合消化15min、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在20%FBS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可获得满意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在24h时成团贴壁,48~60h明显增殖,呈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的单层细胞生长,72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可以维持至10d以上,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经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本研究建立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细胞,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输卵管细胞的侵袭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鸡胚肠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分离培养18日龄鸡胚的肠上皮细胞,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LR表达谱,并对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得到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采用低速离心和差速贴壁进行纯化,得到90%以上纯度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为阳性;10种TLR在鸡胚肠上皮细胞上均有mRNA表达,但其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取29~30胚龄的鹅胚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块种植法和酶消化法进行原代鹅小肠上皮的体外培养,采用刮除法、相差消化及相差贴壁法对上皮细胞进行纯化,用0.05%Trypsin-EDTA进行消化传代,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组织块种植法得到的鹅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细胞活性较强,经过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鹅小肠上皮细胞.而联合使用浓度为300 U/mL的胶原酶(Ⅺ型)和0.1 mg/mL的中性蛋白酶(Ⅰ型)、多次(短时间)消化收获细胞法虽然可获得大量的健全肠绒毛隐窝单位,但传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为阳性,证明分离出的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从而为小肠上皮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添加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0、10、20、30、40 ng/mL)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碱性磷酸酶鉴定,细胞形态学观察贴壁率,测定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加入20 ng/mL的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是极显著的(P0.01)。表明EGF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调节并促进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6.
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酶消化法于37℃分为4个处理组进行.处理1以2.5 g/L胰酶+0.4 g/L EDTA消化5、10、20 min;处理2以0.5 g/L胰酶+0.08 g/L EDTA消化35、50、75 min;处理3以0.3 g/L的Ⅰ型胶原酶消化60、90、240 min;处理4以2.5 g/L胰酶+0.4 g/L EDTA和0.3 g/L Ⅰ型胶原酶(1∶2)消化60 min,150 min.原代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和反复差速贴壁法.传代采用胰酶两步消化法进一步纯化输卵管上皮细胞.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优势明显,传代纯化细胞效果不佳.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时,处理1效果不理想;处理2采用3个消化时间时均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处理3消化240 min时结果较好;处理4消化150 min效果较好.原代细胞纯化,反复差速贴壁得到的上皮细胞较纯,进一步传代纯化细胞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采用酶消化法结合反复差速贴壁分离纯化细胞,传代采用两步消化法,可以成功地进行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  相似文献   

7.
选择组织块法分离培养鸡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机械刮除法和相差消化-相差贴壁法纯化细胞,0.05%的Trypsin-EDTA对获得的IEC进行消化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IEC。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可分离出活性较强的IEC,并获得纯化的上皮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获得的细胞表面抗原呈阳性,鉴定为IEC;纯化的IEC可在体外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3):99-102
建立稳定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方法。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利用胰酶消化进行纯化和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爬片姬姆萨染色和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呈多角形或梭形,长满后呈铺路石样。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晰可见,多为3~5个。通过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上皮细胞进行鉴定,呈阳性反应。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旺盛,培养至40代生长活性仍然稳定。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是分离乳腺上皮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鸡胚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纯化方法,本研究利用胶原酶对鸡胚小肠进行体外消化处理,利用酶消化法和细胞反复贴壁法对所培养细胞进行纯化,并绘制了纯化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利用1 mg/mL V型胶原酶对16胚龄的鸡胚小肠上皮组织进行体外消化,将获得的分离细胞培养在DM EM(Dulbecco's modified...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杂交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吸收、免疫调控及肠道屏障功能提供原代细胞培养模型。选用新生未吮乳的肉用杂交犊牛的空肠组织,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应用相差消化法和相差贴壁法对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进行纯化。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来鉴定细胞。结果表明:1)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法得到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经纯化后得到90%以上纯度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并稳定传代至10代以上; 2)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为"S"形,符合细胞增殖规律; 3)免疫荧光鉴定犊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角蛋白13和绒毛蛋白; 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边缘有微绒毛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 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内含有60条染色体,形态正常,呈二倍体核型。综上所述,应用胶原酶Ⅰ和中性酶联合消化及相差贴壁纯化成功得到犊牛小肠上皮细胞,为研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营养物质吸收、免疫调控和肠道屏障功能提供了细胞素材。  相似文献   

11.
以EGFP为报告基因体外电穿孔转染鸡X期胚盘细胞,探讨适宜电转染条件以及影响鸡ES细胞存活率和转染率因素。分离鸡X期胚盘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及鉴定,二代细胞设定不同的电压、脉冲时间、质粒浓度、细胞密度及孵育温度等条件转染。电击后10 min,0.4%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存活率。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绿色荧光细胞数和总细胞数,计算转染率。结果表明:电转染鸡ES细胞的最优化电压为280 v,脉冲时间为75μs,质粒浓度为20μg/mL,转染前4℃、转染后25℃(室温)或4℃各静置10 min,细胞密度调整在1×105个/mL×106个/mL,尽量使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电穿孔法转染鸡ES细胞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利用优化条件转染ES细胞,可以满足进一步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培养了猪输卵管上皮细胞、颗粒细胞、耳上皮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等几种细胞 ,比较了几种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特点 ,发现原代培养时猪耳组织、胎儿组织消化后的单细胞和剩余细胞团块一起培养 ,其生长速度较单个细胞快。 4种细胞中颗粒细胞体积最大 ,生长速度最慢 ,传代密度须保持 2× 10 5 ml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3.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or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 many T cells infiltrat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nd retina. Even in normal condition, a small number of T cells are detected in the CN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 cells are not defined. To investigate the T cell characteristics in a healthy retina, the chicken and the embryo were observed by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chicken retina, T cells were regularly detected, and the main subset was CD-8(+)/ gammadelta cells. Developmentally, CD positive cells appeared on embryonic day 13, and the constituent T cell repertoires became the same as in the chicken by embryonic day 17. Many T cell repertoires were detected on embryonic day 15 and 16. The present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retina receives an 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by T cells. The composition of T cells in retina is constructed after embryonic day 17. Many ganglion cells die in embryonic days 15 and 16. So the T cell subsets in these periods may involve in autoimmune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罗杰  刘玉堂  阚涛  钟清明 《野生动物》2010,31(2):74-76,112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2种接种方法进行银狐垂体细胞系构建研究。在消化法中使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来检验效果,同时在原代培养期使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培养期结合使用反复差速贴壁以及两步消化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组织块法接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明显,原代培养后期成纤维细胞已为主要细胞;降低胰蛋白酶浓度能降低对细胞损伤,但消化时间会增长;采用消化法接种在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方面效果好于组织块法。纯化效果上,结合反复差速贴壁法与两步消化法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原代培养时期能较好去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持续使用该方法可在传二代后获得较高纯度的细胞,纯度能达到80%以上,能够建立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
Bluetongue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a sentinel herd in British Columbia. Virus isolation was by intravenous inoculation of embryonated chicken eggs and subculture in BHK-21 cells. The cytopathic agent was identified as bluetongue viru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immunoperoxidase test. The serotype was identified as serotype 11 by virus neut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采用12头安装有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研究以稻秆(RS)、小麦秸(WS)、玉米秸(MS)和花生藤(PV)4种不同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值)为主的绵羊日粮对纤维物质消化动力学、瘤胃降解率和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的CEC值不同,具有较高CEC值的日粮(如玉米秸和花生藤),营养价值也较高,其营养物质在十二指肠和直肠的流通量要比CEC值低的日粮(稻秆和麦秸)小,但具有较高的消化率,其粗纤维物质具有较多的可消化营养物质(a b)和较高的表面可发酵指数(SAFI)以及较高的瘤胃降解率。同时,随着日粮CEC值升高,各种营养物质在十二指肠和直肠中的流通量呈下降的趋势,各种营养物质在绵羊消化道中各部位的消化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各营养物质的瘤胃降解率也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酶3步法获取孵化第19 d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在快速冷冻条件下3种冷冻保护剂(DMSO、乙二醇、甘油)在3个浓度5%、10%、15%条件下对鸡胚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及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88.6%和74.8%,三者差异显著(P〈0.05);而10%DMSO保存精原干细胞的存活率、复苏后培养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当乙二醇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4%、83.1%和65.2%,三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无论饲养层存在与否,SSCs均能增殖,但未有AKP阳性集落生成;当甘油浓度为5%、10%、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均小于15%,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后细胞存活时间极短,仅存活12 h左右;(2)当在10%DMSO浓度条件,复苏后SSCs在有饲养细胞层的条件下,培养5 d形成集落,表明10%DMSO是鸡胚精原干细胞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半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用胰酶对SPF鸡胚进行消化培养,并观察所得细胞的生长情况。在相同条件下设立两个对照组,观察胰酶在细胞制备过程中对试验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厂家(Gibco和Difco)生产的胰酶在相同条件下对鸡胚消化情况及所得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鸡胚性腺生殖细胞-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模型研究雄激素对生殖细胞增殖的影响。培养的鸡胚卵巢细胞用睾酮(T,10^-8、10^-7、10^-4 mol/L)和/或芳香化酶抑制剂letrozole(Let.10^-9、10^-8、10^-7mol/L)处理.48h后测定生殖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睾酮能够促进卵巢生殖细胞的增殖。且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被Let部分阻断。由此推断.睾酮的这种促进鸡胚卵巢生殖细胞增殖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转变为雌激素才得以发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