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农民个人出资建立小茶园不断出现。要建立和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益茶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改良土壤1.土壤酸碱度(pH 值)的测定。土壤 pH 值是茶树能否生长的先决条件,pH 值低于4.0和高于6.8茶树不能生长,因此不能种茶。适合茶  相似文献   

2.
<正>茶树属于山茶科,耐湿、好阴,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我国茶树多以茶园栽培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受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难有提高。因此,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栽培的技术水平,是确保茶叶高品质的重要举措。1茶叶无公害基地的选择无公害基地可选在僻静的高山区,因为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的土壤,无论红壤、黄壤或者沙壤,湿度都较高,土壤pH值一般在4.0~6.5,符合茶树最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对茶园土壤酸碱状况量化判别,以7个省份茶园313份土壤为材料,以酸碱度(pH表示)值在4.5~5.5的范围为最适宜茶树生长区间,将pH值划分为4.5,4.5~5.5和5.5 3个范围,提出了将近红外光谱信息与贝叶斯(Bayes)判别相结合进行定性判别酸碱状况是否适合茶树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定量预测pH值。通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Der)对光谱预处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优选20条特征光谱,基于特征光谱数据结合Bayes判别构建定性判别模型,再通过MLR构建pH值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的方法和构建的模型对茶园土壤酸碱状况总体准确判别率达83.54%,pH值预测相关系数均在0.9286以上,预测精度较高。证明运用该方法能实现对茶园土壤酸碱状况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4.
南昌县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南昌县茶园土壤减量、平衡施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对南昌县50个茶园土壤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县茶园土壤pH适宜茶树生长水平(4.5~5.5)的样点仅占4%,96%的样点pH含量低于4.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44%的样点有机质含量低于15g/kg;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丰富,达到优良茶园肥力水平;土壤中镉、砷、铅、汞和铜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有机茶标准,铬含量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100%超过有机茶标准。同时针对南昌县现有茶园土壤状况,提出有机肥+机械深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配方肥3种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铜仁茶区的主要养分状况,对印江、思南、松桃、石阡和沿河5个主产茶区的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综合评价茶区土壤肥力状况,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绘图分析,对比研究了5个主产茶区茶园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1)印江、沿河、石阡、松桃茶园土壤pH值极显著低于思南,pH值主要集中在4.0~5.0,印江和沿河茶园土壤有酸化趋势;石阡和松桃茶园土壤明显酸化。思南茶园土壤pH值主要集中在4.5~5.5,最适合茶树生长。(2)印江、松桃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沿河,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石阡,有50%以上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分别有30.4%和16.0%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思南、沿河、石阡茶区达到Ⅰ级土壤标准的比例只有16.7%~33.3%,仅有极少部分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印江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极显著高于思南、松桃、石阡和沿河,有37.5%达到Ⅰ级土壤标准,其余茶区严重缺磷,特别是沿河,仅有3.7%达到Ⅰ级土壤标准,没有样本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速效钾含量印江有60%左右达到Ⅰ级和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石阡、思南、松桃和沿河茶区大多处于Ⅱ级和Ⅲ级土壤标准,少部分达到Ⅰ级和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标准,沿河缺钾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  相似文献   

6.
茶树喜弱酸性土壤,以pH值5.0~5.5最适生长.当土壤pH值在6.0至6.5之间时,茶苗移栽成活率低,苗期抗性弱,遇旱、涝、寒害易死亡,成园困难;  相似文献   

7.
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适地选择和整地1.适地选择。凡有马尾松、茶树、映山红、杉树等生长的红、黄壤丘陵或山地都可栽培油茶,最好选择土层厚6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地下水位1米以下、土壤pH值5~6.5、海拔高度100~500米,避风向阳的红、黄壤丘陵或山地、平原栽培。  相似文献   

8.
茶树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龙井长叶花粉为材料,通过离体条件下花粉的萌发来探讨茶树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及最适保存方法.取蕾白期茶树花苞,干燥15 h后取花粉,以30 mmol/L的MES缓冲液(pH值5.5)为母液配制0.01% H3BO4+0.03% Ca(NO3)2+10% 蔗糖+15% 聚乙二醇4000(PEG-4000)溶液(pH值6.5),作为基本培养基,统计不同组分的浓度、不同pH值和不同碳源对25 ℃处理1 h的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是:0.01% H3BO4+0.05% Ca(NO3)2+5% PEG-4000+5%麦芽糖,pH值在5.0~6.0之间(30 mmol/L MES).在此条件下的萌发率为82.24%,花粉管生长长度为492 μm.  相似文献   

9.
贵州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茶树生长适宜的条件:最适生长温度15~25℃,最适年均降雨1 500mm,土壤最适pH值4.5~5.5、富含有机质。介绍了贵州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茶树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年采集的834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等软件研究了30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2.66%;比1984年下降0.88单位,1984年土壤pH值以Ⅱ级(6.5~7.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8.96%;30年间耕地土壤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酸性降雨和施肥。  相似文献   

11.
鄂西北秦巴山区茶园土壤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西北秦巴山区57个典型茶园土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在适宜茶树生长水平(4.5~5.5)的仅占55.5%,38.9%样点偏高;土壤有机质、氮、磷以及有效钙、镁、铁和锰含量丰富;35.3%样点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29.4%样点含量中等;76.4%样点土壤有效铜、50.0%样点土壤有效锌低于临界值;6.7%样点土壤Cr和Cd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采集兴山县茶园土壤样品205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山县68.29%茶园土壤pH值最适合茶树生长,90.25%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均在适宜水平以上,94.63%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适宜水平以上,52.19%茶园土壤速效钾缺乏。对茶园土壤管理,建议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基础上,稳定氮肥、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开展配方施肥是提高兴山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7,(2):12-14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菌间作共生从三个方面改善土壤环境:(1)菌包的间作提高了土壤水分;(2)降低了土壤容重;(3)改变土壤易酸化的特性,提高其pH值。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效氮磷钾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酸碱度及有效氮磷钾的含量状况及变化特征,对重庆市8个有代表性柑橘种植区县的土壤农化样(树冠周围)和背景样(树间未受施肥影响的对照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87.6%的植桔土壤pH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6.9%,51.5%的柑橘园土壤pH6.5,与背景样相比,土壤pH5.5~6.5的果园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27.4%;6.8%的柑橘园土壤pH4.8,不适合柑橘的生长。随着pH的降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增加,且与土壤pH相关性显著;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不大且与土壤pH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柑橘园土壤有效氮磷钾整体含量不高。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培肥土壤,维持柑橘园土壤的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恩施茶区土壤及茶叶中硒含量,为湖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了湖北恩施地区93个茶园的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土壤和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恩施地区的土壤全硒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变幅为0.13~43.50mg/kg,平均含量为1.52mg/kg,高于全国土壤元素平均值(0.1 mg/kg),属富硒土壤;茶叶样品的硒含量变幅为0.040~1.03mg/kg,平均硒含量为0.16mg/kg,高于全国平均值(0.08~0.12mg/kg)。土壤中pH值范围在4.5~5.5时,土壤全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呈显著相关(r≥0.90)。【结论】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茶园,茶园土壤pH值保持在4.0~5.5区间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黄瓜为喜温性蔬菜,生育适温15~30℃.黄瓜喜光,每天8~11 h短日照能促进器官分化和形成.黄瓜根系浅,叶面积大,喜湿怕涝不耐旱,根系喜肥不耐肥,最适土壤pH值6.5.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30~4.75之间,南糯山茶园和景迈山现代茶园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森林土壤,布朗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也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并且各茶园土壤的CEC均显著低于森林土壤;3座茶山古茶园土壤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现代茶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pH值,CEC和各养分质量分数没有一致性影响规律;茶园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森林土壤,并且微生物的总数量:现代茶园高于古茶园,但各微生物数量与茶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植茶和植茶年龄的增加并未加剧茶园土壤酸化,茶园土壤酸化可能与土壤钾素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与现代茶园相比,古茶园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低强度生产模式和较小干扰栽培管理是古茶园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将为现代茶园土壤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古老茶园土壤质量现状及土壤环境因子与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更科学地为管理古老茶园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雪山的12个古老茶园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茶园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综合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勐库大雪山的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为42.69%~52.54%,氨基酸含量为2.48%~5.02%,咖啡碱含量为1.25%~3.26%,茶多酚含量为12.04%~27.80%。古老茶园中土壤化学指标中,除速效磷之外,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钾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12种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在不同古老茶园中具有显著差异,土壤pH值均在能种植茶的土壤pH值(4.0~6.5)范围内,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符合优质茶园的标准;全氮含量达Ⅰ级标准;全磷含量达Ⅱ级标准,全钾含量未全部达到优质茶园的标准;铵态氮含量>15 mg/kg的样地有9个,硝态氮含量>10 mg/kg的样地有7个;各样地的蔗糖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值分别为2.98、5.71、4....  相似文献   

20.
<正>1.选址要测土凡有映山红(杜鹃)生长或松树生长的地方都适宜发展茶园。对初选建无性系茶园的地方要用精密pH试纸(4.0~7.0)快速测定土壤酸碱度,凡pH在4.0~5.5的地方非常适宜发展茶园,移栽茶苗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pH在5.6~6.4的地方可以发展茶园,但pH在6.0以上的田块要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最好客土(pH在5.5以下的土)栽苗;pH超过6.5的地方不适宜发展茶园。水田发展茶园的,一般先改旱一年或最少种一季旱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