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菇棚的建造与消毒 1.1菇棚的建造:菇棚是蘑菇生长场所,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良好,能使空气进得来,排得出,棚内不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又要利于防治病虫害,便于消毒,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网盖粉菇(Rhodotus palmatus)是长白山区分布的珍稀真菌.研究网盖粉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条件.结果表明网盖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为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55%;网盖粉菇在棉籽壳、硬杂木屑或两者混合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并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在不良的条件下或管理不当时,均会导致子实体发育失常,产生畸形菇。常见的有下列四种:(一)针尖菇主要症状:菌盖与柄的比例失调,有的甚至停滞在原基阶段的幼小形态,整丛菇外观呈胡须状,单个菇顶部细尖、中下部稍粗似针尖,故名针尖菇。发生原因是生长环境完全黑暗和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生产上通常以后者引发的较多。针尖菇发生初期,一般是只长菌柄不长菌盖,到了中后期会因缺光、缺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培养基对滑菇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滑菇在PDA培养基上极易产生分生孢子;28℃的高温下也易产生分生孢子;适当加些麸皮可有效抑制滑菇分生孢子的产生。在适合于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内,较低温度对分生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对立架式栽培的高温香菇不同注水量试验,研究其对出菇、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条件下,增加头潮菇注水量对高温香菇出菇时间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头潮菇的菇蕾发生数、提高头潮菇二潮菇的子实体品质及产量,进而提高每棒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正常条件下栽培秀珍菇出菇受气温变化影响的情况,介绍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的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常见病害1.1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褐斑病,是金针菇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影响较大。子实体染病后,轻者产生斑点,重者整丛变黑腐烂,失去食用价值。防治的主要方法:选用抗病的金针菇品种;合理调控菇房温湿度,出菇期间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下;合理安排栽培季节,南方要使子实体发生期在3月底以前结束,以避开春季高温、高湿的影响;及时防治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极易传播病害;发病初期可用漂白粉兑水喷雾,发病初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要及时进行菇房通风,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病害蔓延;及时挖除病菇,并进行集中处理。1.2细菌性根腐病病原菌为肠杆菌,侵染初期,在培养基表面、菇丛中产生白色混浊的液滴,菇柄很快腐烂,褐变成麦芽糖色,最后呈黑褐色,发霉变臭。产生根腐病的根本原因是菇体受到带菌水的直接喷洒。由于栽培的菇丛密,表面积大,呼吸作用强,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水分也不能及时蒸散,在温度适宜条件下,病原菌便大量繁殖生长,形成根腐病。防治的主要方法:禁止将带菌水喷到菇体上,一旦发病,要立即采收,并喷施0.1%多菌灵于菌床灭菌。1.3青霉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很广,是最易发生的丝状菌,发育适温30~35℃。青霉开始蔓延时...  相似文献   

9.
1 地蕾菇 培养料进入菇房时湿度过大 ,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 ,容易产生地蕾菇。这时要进行通风透气、喷水 ,使菌丝吊在粗土之上、细土之下 ,促使生长发育。2 开伞菇 昼夜温差达 10℃以上 ,遇到冷空气袭击 ,密度过大 ,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均会造成开伞菇。要注意温度骤变时 ,及时加盖草帘 ,保持菇房适宜温、湿度。3 空心菇 菇房喷水少 ,湿度小 ,覆盖土层含水量不足 ,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菌柄就产生白色髓部 ,造成空根白心菇。要适时喷水 ,出菇期菇房保持相对湿度 85 %以上 ,能有效防止空根白心菇。4 锈斑菇 每次喷水后 ,没有…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香菇子实体的研究报告指出,段木要达到适当的腐朽度才能产生香菇。本文研究了菇木中香菇菌丝的含量,及其在产菇时的作用。实验采用鸟取菌蕈研究所的TMI-563号香菇菌种,该菌种在自然条件下春天出菇。三月接种到枹栎段木上(直径6~12厘米,长100厘米),然后排在林地上进行常规栽培。一月把接种后1~6年的菇木锯成二段(长30厘米和70厘米),较长的一段在自来水中浸24小时,刺激它出菇。将菇木置于5~15℃的塑料房中,采收的子实体放在50~60℃的热风干燥箱中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盖玻片培养法研究美味扇菇担孢子的萌发特性,并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供试菌株的培养研究美味扇菇菌丝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美味扇菇担孢子腊肠形,大小为(4.5~5.5)μm×(1~1.64)μm;在无菌水中不易萌发,液体PDA培养基中容易萌发;培养时间达48 h时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位置和数量不定,在一端、侧面或者两端产生1个或多个芽管;60 h后少数芽管出现分支,84 h芽管分化成菌丝;菌丝在10℃~30℃条件下均能生长,但超过35℃或低于5℃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5℃。  相似文献   

12.
1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条件及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笔者认为,我省的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在3~4月份出菇;秋季10~12月份出菇。并根据其出菇时间来安排菌棒及菌种的制作。有的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这个时期不但受南方产菇高峰的影响,而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合出菇,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九)畸形菇与烂菇的原因及防治猴头菇栽培中,常出现畸形怪状和烂菇现象,直接降低商品价值和影响生产者经济效益,因此成为菇农的一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与猴头菇对生态的要求有差距,以致子实体变异,另方面也由于有的菌种传代次数过多,菌性退化,或菌种老化等,也导致产生畸形。这里分别介绍畸形菇类型、体态、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光秃无刺型:菇体呈簇状分枝,个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带黄褐  相似文献   

15.
陈耀武  李巨 《食用菌》2001,23(6):6-7
近年来 ,我国代料香菇生产发展迅速 ,为能帮助解决香菇生产上存在的菌筒出菇不畅问题 ,现将我们对香菇菌丝生理成熟特性一些认识及应用报道如下 ,供作参考。1 菌丝生理成熟的概念1.1 菌丝生理成熟与菌筒出菇的关系 所谓菌丝生理成熟 ,是指料袋接种后 ,在培菌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生理特性。菌筒只有达到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 ,即生理成熟是菌筒出菇必备的内因条件 ,温差、光照、低温刺激和人工惊蕈等催菇措施则是外因条件 ,内因条件不具备 ,所有外因条件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 ,在生产管理中 ,判定菌筒能否催菇的唯一根据就是其生理成熟度。1.…  相似文献   

16.
邹礼根  刘超  张乐  赵芸 《食用菌》2008,30(6):46-48
以秀珍菇原料,对比研究保鲜液处理与未保鲜液处理秀珍菇在0-4℃、20℃、30℃3种储藏条件下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菇体完整率、菇体失重率、色泽变化。结果表明,与未保鲜秀珍菇相比,3种储藏条件下的保鲜秀珍菇储藏期均延长。保鲜剂对秀珍菇采收后的子实体代谢等生理生化活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可以延缓粗蛋白的降解速度,有效抑制粗纤维含量升高,延长菇体老化时间,提高储藏后的菇体完整率,降低菇体失重率,抑制菇体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延缓色泽品质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7.
黄伞和滑菇的解剖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黄伞和滑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伞和滑菇菌丝均为白色,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形状、颜色相近,菌柄都中生,具菌幕,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形状接近,表面光滑含油滴.黄伞气生菌丝多,并产生分生孢子,滑菇出菇晚,黄伞菌盖菌柄上着生鳞片,滑菇表面覆有一层粘液.黄伞的孢子相对大些,滑菇产孢量大,颜色浅内含油滴较大.  相似文献   

18.
贾乾义 《食用菌》2002,24(5):31-31
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杏鲍菇不同季节的市场价格变化,我们认为,北方各省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华北地区在3~4月出菇较佳,东北地区安排在9~10月出菇。在栽培实践中,应根据这个出菇时间来确定菌棒与菌种的制作时间。目前,北方许多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不但受福建、浙江产菇季节的影响,杏鲍菇价格较低,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出菇,管理非常不便。北方各省杏鲍菇生产大多采用塑料大棚,这个季节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但生火湿度很难把握,不通风又易出畸形菇,通风湿度和温度又很难保持正常,所以各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很难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在生产上易造成经济损失。2 菌棒生产 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培养料含水量:许多栽培者认为,料的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二潮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丁智权 《食用菌》2011,33(2):38-39
针对闽北气候条件与滑菇生物学特性,总结出适合闽北条件滑菇栽培季节,培养基、培养料配方,栽培方式,管理方法等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院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金针菇菇根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技术。以金针菇菇根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法,提取金针菇菇根水溶性浸膏,并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了其提取的工艺条件。金针菇菇根水溶性成分获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为90益,提取时间为4h,浸膏得率为3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