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从2005年底到现在,广东省从化县的良口、大岭、吕田等地,在中蜂的工蜂体内发现了寄生虫。据初步调查,发病的蜂场几乎100%的蜂群都出现。病蜂群的工蜂发病率达到14%以上,病区现有中蜂万群以上。其症状是工蜂行动迟缓,飞行时跌落于地面爬行,呈现麻痹状态。解剖病蜂,在腹部发现有一条蛆虫,最大的长度超过10mm。发病蜂群群势急剧下降。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初步判断,为蜂麻蝇为害。该寄生虫在中蜂发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患病蜂场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又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只建议蜂农毁灭病蜂,蜂农十分担忧,急盼有关…  相似文献   

2.
蜂群失王以后,往往会出现工蜂产卵。尤其是中蜂,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一般在气候和蜜源好,失王后二、三天就会产生,气候和蜜源不好,出现工蜂产卵的时同就会相对延长。当工蜂产卵的失王群,经过诱入蜂王或合并后,巢脾上存有大量工蜂产的卵、虫时,为了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花开花落是蜜蜂"计划生育"的时间表,体现在花开产子无花停产。春繁前,外界没有蜜源植物开花,蜂王处于停产状态,即使产卵也只是小小一片。一旦植物出现花蕾,若有极个别花朵零星开放,工蜂传递信息,蜂王开始产卵。随着蜜源大面积开花,蜂王开始大量产卵,蜂群繁殖进入旺盛期。如果下一时期无蜜源或蜜源中断,工蜂得知外界无蜜源的信息,蜂群则处于节衣缩食,减少耗蜜,蜂王也会逐渐减少产卵量,最后停止产卵。这一点中蜂特别明显。转地放蜂的蜂场,一  相似文献   

4.
孢子虫病是蜜蜂成年蜂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微小的单细胞动物即蜜蜂微孢子虫引起的。通常只需20~90个孢子就可感染1只蜜蜂,如果天气长期不佳,蜜蜂无法出巢排泄飞翔,每只蜂体内的孢子可增达20亿个,这是孢子虫病在寒冷地区比温暖地区危害更为严重的原因。由于工蜂的清巢行为,它要比雄蜂和蜂王更易受孢子虫的感染。蜂群患病后,会出现哺育蜂的舌腺萎缩,寿命缩短;患病蜂王的卵巢开始退化,巢内幼虫减少;冬天工蜂通常抛弃患病蜂王,这样早春就出现失王现象。随着病蜂的不断增加,工蜂和蜂王的寿命缩短,哺育蜂的饲喂能力降…  相似文献   

5.
正蜂群加脾加础有4个原则:一是蜂群子脾不多不加;二是天气恶劣不加;三是蜜源不足不加;四是分蜂热期间不加。一、加脾加础的条件最常见的现象是工蜂不造脾,咬脾。特别是中蜂,有时会-啃咬巢础,箱底一层碎蜡屑,还误以为是巢础质量问题。加础要有造脾条件,不是说加就能加的,养中蜂乱加脾更是硬伤。  相似文献   

6.
刘昭铭 《蜜蜂杂志》2005,25(7):25-25
1对中蜂被盗即易失王现象的探讨中蜂群发生盗蜂时,被盗群内蜂王极易失去,这是众所周知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意蜂群中是很少的,其原因何在?值得与广大蜂友共同探讨。1.1中蜂爱盗而又最怕被盗中蜂爱作盗,只要发现外界蜜源减少时,最好不要开箱检查。若开箱,巢框上空就会有别群的工蜂窥视盘旋,乘机作盗,而被盗群只要有盗蜂进入则秩序大乱、惶恐不安。所以养中蜂者须以防盗蜂于未然为上策。1.2一旦被盗就会失王若发现某群蜂已被盗,往往为时已晚,连蜂王也已失了。若被盗一开始就赶快检查,就会发现蜂王被围,不论中盗中或意盗中都如此。人为解围后立即…  相似文献   

7.
囊状幼虫病是中蜂最致命的病害之一 ,它严重制约着中蜂群和蜂场的壮大。由于中囊病恰好出现在蜂群繁殖率极高的春季和大流蜜期的秋季 ,搞不好就会使蜂产品绝收 ,甚至跨场。春季中囊病多从 2月开始 ,5月结束。患病蜂群多子烂于房 ,内勤蜂清理死子 ,于是拖子污门 ,轻者成花子脾 ,有少量出房蜂 ;重者连片烂子 ,无出房蜂。病群蜂无精打采 ,多不外出采集 ,没有蜜粉进巢 ,内勤蜂大量取巢内成熟蜜饲喂幼虫 ,而幼虫又一批批病死 ,既耗费蜜粉 ,又增大了内勤蜂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工蜂性情暴烈 ,见人畜即螫。秋季中囊病一般是从 9月开始 ,1 1月结束。…  相似文献   

8.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9.
《蜜蜂杂志》2021,41(7)
正蜂群内插脾加础有4个原则:一是蜂群子脾不多不加脾,二是天气恶劣不加脾,三是蜜源不足不加脾,四是"分蜂热"期间不加脾。那么,如果不遵循这些原则,毫无节制的插脾加础会给蜂群带来什么后果呢?1插础要看条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工蜂不造脾、咬脾。特别是中蜂,有的时候可以把巢础咬得惨不忍睹,箱底铺上一层碎末。我们有时还会责怪到巢础身上,误以为是巢础质量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患病蜂群中,雄蜂幼虫与工蜂幼虫一样患病,且雄蜂幼虫成活率较低,只有39.5%,中蜂囊状幼虫病对工蜂寿命影响很大,在病情严重的蜂群内只有33%工蜂可活15天,3.8%的工蜂可30天;病情较轻的蜂群有54% 的工蜂要中活15天,22%的工蜂可 活30天。药物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治疗作用不大,抗病育种是防治中蜂囊状虫病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20,(6):22-23
<正>圆桶与标箱,繁蜂谁好谁劣养蜂,我喜欢搞对比试验,同样的两群中蜂,分别放在圆桶土法饲养和意标箱活框饲养,前者繁殖更快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圆桶土法饲养适应了中蜂结团保温和向下造脾发展的习性。一、中蜂结团保温孵化的习性自然界中的中蜂,造脾便于结成圆形球体。《几何学》告诉我们:球状建筑最省材料,且体积最大。但是蜂箱要造成圆形很难,接近圆形的有圆柱体与正方体。上饶地区流行的圆桶(图1)和意标箱(图2)  相似文献   

12.
《蜜蜂分区饲养技术》课题,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过3年推广、应用,认为该项目的主要特点:一是省工、省时、省料,蜂群有计划地发展;二是在取蜜时不要每框都摇蜜,不振动蜂王,不损坏幼虫和子脾,使蜂王能安心产卵;三是不干扰蜜蜂的正常繁殖,不会有失王现象,使蜂王安定,蜂蜜均获高产稳产。1蜜蜂分区饲养的组织和管理在1个标准箱内放1块隔王板,把蜜蜂分为2个区,一区作为繁殖区,另一区作为采蜜区,取蜜时只取一区,另一区不动,使蜜蜂安定;蜜蜂满箱,蜜源到来时,就可以限制蜂王在1~2张脾上产卵,缩小产卵圈,减少哺育工作。2几项高…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中华蜜蜂,国家相继建立了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但在保种、保护的模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保种场的保种模式需要保种场和保护区协调建立,并实行多点保种;保护区要分区进行保护,对于保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依法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保证中蜂保种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测定神农架6个不同采样点的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并结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省份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神农架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而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神农架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华蜜蜂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论述了中华蜜蜂在与被子植物共同进化中,形成中国特有的种类众多,分散,分层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自20世纪初引进西方蜜蜂种后,由于西方蜜蜂的竞争,导致中华蜜蜂分布区和数量减少75%以上。作者指出:西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不能代替中蜂的生态作用,并提出建立中蜂保护区、中蜂生产区、选育中蜂优良品系和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西方蜜蜂高产性能转入中蜂等措施,保护中华蜜蜂。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入春以来 ,由于长期阴雨低温 ,加之部分蜂场忽视加强管理和防治 ,造成中蜂囊状幼虫病暴发。此次暴发是锦屏县继1979年以来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次。在开始感染发病的3月中旬 ,病情蔓延至蜂群飞逃 (死亡 )最严重的4月中旬和越夏开始断子的6月中旬 ,我们3次对42户适度规模的养蜂户进行全面调查。42个蜂场蜂群发病前蜂群总存箱1965箱 ,先后感染发病1126箱 ,发病率为57.30 % ,病后飞逃 (死亡 )689箱 ,占发病数的61.19 % ;春季不能取蜜的蜂场有22个 ,占调查蜂场总数的52.38 % ;20个…  相似文献   

18.
一、中蜂生态养殖的内涵2003年7月24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将生态养殖定义为:“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蜂是指,在无污染、蜜蜂健康繁殖和生长的环境下,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蜂业、农业、林业等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设计、规划、组织、调整和管理蜂业生产,维护蜜蜂健康,保障人类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使养蜂业更好地为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服务的一种生产形式。中蜂生态养殖也应在上述概念的范畴之内,在新的形式下,应尊重蜜蜂应有的基本福利,提高植物传粉效率、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保证养殖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因此,中蜂生态养殖必须考虑到蜜蜂的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蜂囊状幼虫病 (以下简称中囊病 )是我县中蜂定地饲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严重威胁养蜂事业的发展。从 2 0 0 1年至今 ,连续 3年在我县发病严重 ,致使养蜂生产损失重大 ,减少蜂群 70 %以上。因此 ,总结了这几年的防治经验 ,供蜂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参考。1 中囊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中囊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 ,主要感染危害幼虫和工蜂 ,在气温适宜的春季和秋季容易发生。被害幼虫无法化蛹 ,一般都在幼虫封盖前后表现症状 ,封盖前感染幼虫失去光泽 ,然后软塌下陷 ,贴于巢房下半部 ,成面团状 ,无臭味 ,头部有黑色点 ,封盖患病幼虫被工蜂咬破蜡盖 ,呈…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的种群特征是蜜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蜜蜂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及分布和种群竞争三方面综述了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