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和方法的基础上, 阐述杨树抗寒性研究的最新动态, 认为通过对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及保护酶系统、水分参数等指标的综合分析, 能够对植物的抗寒性做出科学的判断; 同时, 分析植物抗寒性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 提出进一步开展杨树抗寒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检测及分析方法几方面来介绍,并对今后竹类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趋势提出展望。目前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集中在部分属、种上;研究方法除了最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法,还有直接观察法、恢复生长法、镜检法、叶绿素荧光法;检测方法、计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对竹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需要加强竹类植物抗寒机制、机理以及抗寒性与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诱导植物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低温条件下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浓度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及诱导植物抗寒性的作用机理。在育苗阶段,应用这些延缓剂改善苗木的抗寒性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一种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金叶榆、金叶风箱果、偃伏梾木3种园林景观植物为试验材料,使用电导法对3种植物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观测自然温度变化对3种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寒冬和翌年春季,3种园林景观植物在试验地长势良好;逆境胁迫可引起细胞内多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并且为进一步研究3种植物抗寒性强弱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邓恩桉具有生长快、材性好、耐寒的特点,成为我国桉树北移种植的优良树种。本文概述了国内有关邓恩桉抗寒性的研究动态,讨论了邓恩桉抗寒性与细胞膜系统、保护酶系统等方面的相关性,参考其他植物抗寒性研究方法与思路,对邓恩桉抗寒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检测了4种润楠属植物在自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分析其抗寒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种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红梗润楠>小果润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4种润楠属植物的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小果润楠>红梗润楠。  相似文献   

7.
以龙船花(Ixora chinensis)、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和希美莉(Hamelia patens)3种茜草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以1年为周期,每个月测定这3种植物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5种生理指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植物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栀子花在质膜透性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外,其余4种指标都表明龙船花具有更高的抗寒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3种植物生理指标的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龙船花栀子花希美莉。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杨树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杨树枝条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膜保护酶活性的测试,研究了其对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枝条中细胞膜透性、酶活性等均随温度急剧下降而上升或增强,其中抗寒性强的杨树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最为显著,以银×新对低温胁迫最为敏感,即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磷对慈竹抗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增强植物抗逆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施肥作为速生丰产人工林培育的主要手段,其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本实验以慈竹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其抗寒性的影响,旨在确定提高慈竹抗寒性的最佳施肥水平,以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慈竹各抗寒生理指标呈现规律性变化,磷肥施用量对慈竹抗寒性有明显的影响.在氮、钾肥施用量适中时,施用低水平磷肥(1.25kg丛·年)更有利于提高慈竹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植物组织的阻抗参数可以得到与植物生理、病理相关的信息,阻抗谱法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无损伤的测量方法,已成为研究逆境条件下植物生理指标变化的有力工具之一.文章对阻抗谱法在水分胁迫、PEG胁迫、植物低温及抗寒性、重金属胁迫、盐胁迫、热胁迫等植物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将来培养抗性植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山东省园林绿化花卉的多样性,本研究以6种引种荚蒾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及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逐渐降低,各荚蒾属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呈现出相似的规律,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同时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了中华木绣球和雪球荚蒾2个抗寒性较强的荚蒾属品种,作为山东地区重点推广的观赏品种。  相似文献   

12.
绿化观赏竹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国内外绿化观赏竹抗性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参考其它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绿化观赏竹抗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目前国内绿化观赏竹抗寒性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绿化观赏竹抗寒性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耐旱生理及增强越冬抗寒性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等方面,而对绿化观赏竹的抗寒锻炼、抗寒与旱害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等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能会成为未来绿化观赏竹抗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抗寒性竹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收集引种的竹类植物22属108个竹种(含变种或变型)生长情况和冻害程度调查,将该院竹类植物种质资源圃的竹种抗寒性划分成5个等级,提出了一批值得发展推广的抗寒性强和比较强的观赏、经济竹种;同时,对抗寒性一般及抗寒性弱和极弱的竹种的引种与栽培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理生化指标与植物抗寒性关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解质外渗率、细胞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以及丙二醛(MDA)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以期为今后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相对电导率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评价植物的抗寒性。为评价引进的新兴能源树种竹柳"5号"品种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对竹柳的电导率、含水量及生物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柳枝条电导率数值随月平均温度发生变化,两指标高度相关;竹柳含水量没有随月平均温度发生明显变化。而干物质量表现出随月平均温度而降低的梯度变化。说明竹柳在小兴安岭林区具有一定抗寒性,但这一性状是否可以完全适应伊春林区的气候条件还应进一步观察确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低温条件下不同杨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对低温的适应性以及抗寒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杨树的8个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杨树抗寒力的形成与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物的积累密切相关。经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抗寒性以银×新抗寒最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不同的低温胁迫处理,对香樟有关抗寒性的4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呈现"S"型曲线上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可见,这4个指标都和香樟的抗寒性相关,它们相互协调作用可增强香樟抵御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电阻抗技术在林木抗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从电介质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在研究植物抗寒性时尚未用到的电阻抗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得出在利用电阻抗法研究植物的抗逆性时,参数 ε·=ε′-iε″、tgδ、γ、ω应该综合考虑;介电常数应该是比电导率更能够可靠和准确地反映植物组织的抗逆程度;电阻率rx不及tgδ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植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桉树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抗寒性不同的桉树种为材料,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膜脂不饱和度(IUFA)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低温胁迫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增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桉树抗寒的生理指标;还原糖与抗寒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抗寒性呈一定的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还对桉树抗寒生理的研究方法和抗寒指标的选择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