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叶石楠是镇江市主要推广彩叶苗木之一,通过调查发现红叶石楠叶部有轮纹病、炭疽病、灰霉病等3种病害,其中轮纹病每年有3次发病高峰,阻碍了红叶石楠的生长并降低了红叶石楠观赏价值,为红叶石楠主要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与苗龄关系密切,与土壤、坡向等立地条件亦有一定的关系。经初步鉴定该病害的病原为小孢拟盘多毛孢。  相似文献   

2.
红叶石楠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红叶石楠在引种、良种繁育技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进展;探讨了红叶石楠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红叶石楠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叶石楠是一种优良的美化和绿化苗木。本文通过对红叶石楠扦插苗圃地建设、容器扦插育苗、炼苗、移植以及出圃后的栽培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试验,掌握了红叶石楠扦插快繁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红叶石楠在山地上的栽植效果,2011年在建阳范桥国有林场进行红叶石楠不同坡位、不同施肥处理对比试验。对6年生的红叶石楠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在山地上栽植,红叶石楠平均地径生长量0.9 cm·a~(-1),平均树高生长量48.8 cm·a~(-1),平均冠幅生长量28.4 cm·a~(-1)。不同坡位对红叶石楠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大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下坡与中坡、上坡间均达到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红叶石楠的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大小均表现为施基肥+追肥处理>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且3种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山地上栽植红叶石楠是可行的。选择山地的下坡位,采用施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红叶石楠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以7个品种的2年生红叶石楠苗木为试验材料,就不同品种的红叶石楠的红叶期、成活率、地径生长和高生长等进行差异化分析,以及生长优势和有无主干性显著特征,筛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乔木型红叶石楠品种:罗宾斯和火艳。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红叶石楠抗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基因红叶石楠组培苗不同温度条件下耐受低温试验,得出:0℃冷冻处理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及对照均无明显受冻害现象;在-3℃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在冷冻48h后过半数存活,未转基因苗在冷冻48h后全部死亡;在-12℃条件下,转基因红叶石楠在冷冻12h后全部死亡,未转基因苗在冷冻6h后全部死亡;试验证明沙冬青抗寒基因转入红叶石楠中抗寒性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7.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由于其具有观赏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等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对红叶石楠的扦插繁殖和组培繁殖的方法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繁育方式的特点,并针对红叶石楠的育苗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红叶石楠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常见的有红罗宾、红唇两个品种,其中红罗宾观赏性更好,它是由石楠与光叶石楠杂交而成。红叶石楠的叶色可随叶片新老程度变化而变化,春秋两季时,新梢和嫩叶火红亮丽,极具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美化中极具应用价值。红叶石楠生长速度快,在幼苗期,年生长量可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在天津地区园林绿化中栽植的红叶石楠的物候期、越冬表现和苗高生长量进行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在天津3月上旬萌芽,4月末开花,花期15d左右,年周期内有2次生长高峰期。红叶石楠适宜在天津栽植。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半年,红叶石楠价格一路攀升,高度40cm的红叶石楠地栽苗由原来的每株1.2元涨到2元左右,继而引发了一声红叶石楠扦插风,在5.6月,红叶石楠扦插枝条由去年的4元/kg一下飘升到22元/kg.  相似文献   

11.
对风吹楠6个家系2年生苗木叶片的10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家系间和家系内叶片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风吹楠家系间各叶片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叶面积叶柄长/叶长比叶面积叶长/叶宽宽基距/叶长叶长叶脉数叶厚叶宽脉左宽/叶宽;各叶片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除脉左宽/叶宽外)均达到α=0.01极显著水平,家系内的表型分化系数(61.21%)高于家系间,为其叶片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风吹楠10个叶片表型性状间两两相关性较大,为种质资源鉴定指标优化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毛竹、黄槽毛竹、花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不同年龄立竹间叶功能性状特征,筛选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并探究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而竹种比年龄(1、3、5 a)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程度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全碳、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量、叶组织密度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受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其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叶养分元素(全氮、全磷)、叶绿素、叶形态性状(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可作为毛竹及其变种筛选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毛竹及其变种通过多性状间的功能协调形成最佳功能组合进而使其自身适应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4.
黎蒴叶片形态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华南3省区的33株黎蒴(Castanopsis fissa)优树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叶缘周长、叶片长、叶片宽和叶片长宽比5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33株优树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黎蒴叶片表型变异丰富。叶片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叶面积〉叶缘周长〉叶片宽〉叶片长〉叶片长宽比。聚类分析将33株黎蒴分为5种类型,第1类为普通型黎蒴,包括29株优树;第Ⅱ类是广西高田2优树,属大叶型黎蒴;第Ⅲ类为广东韶关1优树,是窄叶型黎蒴;第Ⅳ类是广西小镜2优树,属宽叶型黎蒴;第Ⅴ类为广西镇龙1优树,属大叶尖削型黎蒴。  相似文献   

15.
楸树不同种质叶片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湖北襄阳楸树种质资源库内收集保存的100份不同种质的叶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叶柄长度的变异最大,叶宽变异居中,叶长变异最小.同时,不同种质在叶长、叶宽、叶柄长等指标间均存在丰富变异,各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各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进行估算,不同种源内各无性系间除山东种源的叶长性状、安徽种源的叶宽和叶柄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种源的各性状间都差异显著.其中无性系叶片宽长比的重复力最高,达60%,其次是叶片长度,其重复力为46.17%.  相似文献   

16.
烤烟叶片田间生长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状况下对烤烟下、中、上三个部位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烤烟田间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干鲜比值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不同烟叶部位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显著,而不同叶龄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叶龄的增大,三个烟叶部位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不尽一致,下部叶表现出随之缓慢降低的变化规律,中部叶表现为“锯齿”型的变化,上部叶表现为随之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叶龄与叶片干鲜比值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观赏植物叶面积测定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扫描仪采集鹅掌柴、仙客来、三角梅、非洲茉莉、桂花和绿萝6种植物叶片图像,利用像素得到叶片真实面积,与叶面积仪测定的叶面积相比较,结果表明叶面积仪能够完全反映叶片的真实面积;确定了6种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形指数和叶面积指数,并对叶面积与叶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面积和叶宽的相关性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叶宽和叶面积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只需测量叶宽就可推算叶面积的简便方法;通过对比叶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种植物适宜的栽培环境,为合理管理观赏植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life span of leaves in Bruguiera gymnorrhiza, non-secretor of salt, can be divided into a leaf developing stage, a leaf functioning stage and a leaf senescing stage. The concentrations (mg/g) and the contents (mg/leaf) of Na and Cl increased at the leaf developing stage and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at the leaf functioning stage. At the leaf senescing stag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 and Cl increased markedly by 45 and 31% respectively, while their contents only increased by 16 and 4% respectively. The K/Na ratio remained constant at the leaf functioning stage, and decreased at the leaf senescing stage. During leaf senescence, there was a marked decline in leaf mass (20%) and in leaf area (15%). During senescence, 60% of its N, 48% of its P and 46% of its K was transferred out of the senescing leaf.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泥使用量对樟子松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对樟子松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有明显影响,且T3处理效果最好,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分别是对照的1.14倍、2.17倍和2.35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F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运用杂交F1代叶片质量性状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分析、数量性状离散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攸县油茶×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47个单株的叶片表型(4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应。【结果】1)叶表型的4个质量性状中,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871,其中叶缘形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54;新叶颜色最低,为0.691。其中,叶形和叶背腺点有偏向母本的遗传趋势,而叶缘形态有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向。新叶颜色是绿色和红色趋近1︰1,分别是53.19%和46.81%,与母本相同的新叶颜色占46.8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12个叶片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7.75%,范围为9.55%~26.07%,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趋势,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2个叶表型数量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0.15%~25.93%。叶干质量、比叶重、叶型指数、叶长、叶面积和叶厚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其中叶型指数和比叶重的平均值高于高亲值,叶鲜质量、叶宽、叶柄长、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中亲优势均为负,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小于中亲值,其中叶鲜质量、叶宽和叶柄长趋中变异明显,存在于双亲之间,而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平均值小于低亲亲本,呈现出明显的趋小变异。3)16个叶片性状呈现错综复杂的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综合特征。油茶种间杂交F1代在遗传距离为20.00处将其分为Ⅰ和Ⅱ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0.0处,第Ⅰ大类群分为Ⅰ-a亚类和Ⅰ-b亚类。第Ⅰ大类群38个单株与母本攸县油茶聚在一起,形态表现与母本相似度更高,为偏母型。【结论】油茶种间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2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4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这为下一步育种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