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耕作方式不合理,加之降雨多以大雨、暴雨为主,使得土壤侵蚀严重,经济发展缓慢。通过对阜蒙县试验小区资料的研究,总结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发展规律,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鲁山县低山丘陵区5种植被模式主要生态指标的定位检测,分析了其水土流失特征及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侧柏+苜蓿模式的水土流失最严重,其年径流量和年流失泥沙量分别达到13.496m3/hm2和0.135 5 t/hm2,苜蓿的年径流量最小,而刺槐+苜蓿的年流失泥沙量最小;在地上生物总量方面,林草复合植被模式明显大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5种植被模式地上生物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速生杨+苜蓿、刺槐+苜蓿、栓皮栎+苜蓿、侧柏+苜蓿、苜蓿;速生杨+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均为最高,而苜蓿的年固碳量和年释氧价值最低,林草复合植被模式的生态效益明显优于单一苜蓿植被模式。  相似文献   

3.
首先利用TM遥感图像解译出2000年兴国县土壤侵蚀强度图及土地利用图,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2图的叠加分析,来研究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类型上,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疏林地、草地及旱地上,而轻度侵蚀在各种土地利用上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疏林地上,旱地及草地次之。这说明建造良好的植被条件是防止强度土壤侵蚀发生有效途径。从土壤侵蚀率上来看,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是严重土壤侵蚀集中分布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文章最后从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平阴县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Arcview和Fragstats软件,通过计算该区的多项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化分析低山丘陵区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首先利用TM遥感图像解译出2000年兴国县土壤侵蚀强度图及土地利用图,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2图的叠加分析,来研究典型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土壤侵蚀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类型上,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疏林地、草地及旱地上,而轻度侵蚀在各种土地利用上均有不同的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在疏林地上,旱地及草地次之.这说明建造良好的植被条件是防止强度土壤侵蚀发生有效途径.从土壤侵蚀率上来看,裸地、旱地、草地及园地是严重土壤侵蚀集中分布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文章最后从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为例,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数字地面模型(DEM)提取地面坡度和坡向,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明显,红壤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随坡度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差异,阴坡显著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省潍坊市凌河镇新农村环境绿化规划为例,在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景观控制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园林规划学方法对该镇的村庄、镇驻地、道路、水体、绿地等方面进行绿化规划与设计。归纳总结了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绿地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法和思路,提出了"3点、3线、6区"的景观布局,形成"庭院、驻地绿化点—街道绿化线—生态绿化圈"的新农村绿化结构。对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开展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钱塘江中上游低山丘陵区域概况及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区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结合实际划分3个分区进行治理,并提出5项综合治理对策,以为今后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地貌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量,通过对野外调查结果、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选取坡度、雨强、植被覆盖度及裸岩率为主要土壤侵蚀因子,选取该区域广布的黄壤作为试验土样,采用针管式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因子方程,筛选出不同坡度下复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0.692<R2<0.988),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0.523<R2<0.634).2)当坡度为6°、16°、26°、36°时,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侵蚀因子对侵蚀模数的影响程度为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3)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报精度,对缓坡、陡坡侵蚀产沙预测较准.研究初步揭示了喀斯特地区侵蚀模数与侵蚀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笔者认为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以下不足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大(256836.36 hm2);重视指标控制,轻空间控制;保护的位置缺乏科学规划等.通过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的研究,确定了广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hm2)和保护重点.在新形势下,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在指标的基础上,更需从上空间上、质量上和类型上开展基本农田的保护,以确保广安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模式,利用MAPG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区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从多方面说明土地整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目标,划定3个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研究得出土地整理是改善用地结构、协调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土地整理应以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为核心,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环境为背景,对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地表径流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不同养分间存在较大差异,养分含量大小顺序是全钾>全氮>速效氮>全磷>磷酸盐;地表径流养分在全年不同月份间和不同植被模式下均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养分的含量都以6月份为最高,每种植被模式在防止土壤特定地表径流养分损失方面各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侧柏+苜蓿模式综合效果最好;地表径流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的径流损失同时会显著增加速效氮和磷酸盐的流失,而全磷径流损失也会明显导致速效氮养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根据建平县半干旱低山丘陵的气候与地貌特点,对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引致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对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防控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等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2004年7个试验小区的径流和产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将各小区年产沙量换算成土壤侵蚀模数,其中裸地和顺垄试验小区最高,分别为3 070.70,3 008.40 t/km2;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小区侵蚀模数略小,分别为629.50,601.40 t/km2;横垄试验小区侵蚀模数297.20 t/km2;生态修复试验小区侵蚀模数只有85.20 t/km2,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侵蚀。从产流量来看,裸地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7.10 mm,顺垄试验小区年径流深为24.50 mm,水平台田试验小区几乎没有产生径流。对各水保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地埂植物带、荒山灌木梗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等水准,生态修复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横垄试验小区改垄效益相当明显,水平台田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取了顺垄、横垄、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4个标准小区进行试验研究,以顺垄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措施的蓄水效益分别为水平梯田(75.1%)地埂植物带(70.3%)横垄(40.4%)顺垄(32.5%),保土效益分别为水平梯田(77.9%)横垄(46.3%)地埂植物带(45.9%)顺垄(19.5%)。由此可见,水平梯田措施相对其他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率最佳,其次是地埂植物带与横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量,通过对野外调查结果、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评判,选取坡度、雨强、植被覆盖度及裸岩率为主要土壤侵蚀因子,选取该区域广布的黄壤作为试验土样,采用针管式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雨强、植被覆盖度、裸岩率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因子方程筛选出不同坡度下复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非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0.692  相似文献   

17.
选取典型低山丘陵区--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针对低山丘陵区耕地后备资源有限的情况,建议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保护模式,建立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数量增加为辅的动态平衡机制,并提出灵活的占补平衡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