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籼两系杂交组合.2001年本区引进试种获得成功,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全区种植面积达4 000hm2,同年该品种被国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得到该项目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2.
山地丘陵区栽培条件对两优培九产量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存玉 《种子科技》2001,19(6):347-349
两优培九在江浙等平原地区亩产量已达700kg以上,但在湖南、贵州等山地、丘陵地区栽培产量并不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对处于雪峰山区洪江市各乡村2000年的试种情况的跟踪调查,阐述了山地、丘陵地区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栽培条件对两优培九夺取高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夺取两优培九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左晓斌 《种子科技》2003,21(2):118-119
免耕是一套新的土壤管理技术体系,已引起广泛重视。随着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一晚二晚的推广应用,永新在中稻(一晚)免耕的基础上,分别结合直播、抛秧、插秧三种高产栽培技术,对照常规翻耕技术进行两优培九三种模式的对比配套栽培,探讨两系稻增产增收技术。实践证明,免耕抛秧是继翻耕抛秧后两系稻又一项高效节支栽培新措施。1免耕栽培的产量表现抛秧免耕法比直播免耕法、插秧免耕法产量高,直播免耕法因漂秧,烂根,出苗率较低,根系发育不良,苗势素质较差,产量低于另两种免耕栽培模式。抛秧免耕法可节省机插秧所需的一次性机械投资…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10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到5对表现共显性标记的SSR引物。通过进一步筛选以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组合,获得一个对两优培胜特异性的引物RM127(SSR标记),该引物只在两优培胜中扩增出“杂合”带型,在其他3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不育系和常规品种中均只扩增出1条带(纯合带型)。利用该微卫星标记对两优培胜的商品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其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具有十分显著的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5.
莫志军 《种子》2005,24(8):121-122
阐述两优培九亲本制种的不利特性,找出制种低产的原因,提出了高产制种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比汕优63高0.10 µmol CO2 m-2 s-1,尤以第3期,即灌浆关键时期,极显著高于汕优63,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其叶鞘叶绿素含量的均值比汕优63高2.36 SPAD值,各期均高于汕优63,其中,第1、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剑叶叶鞘的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与汕优63差异不显著,但Rubisco活化率均值比汕优63高1.52%,具有平均优势,其中第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与父母本相比,其剑叶叶鞘光合能力的均值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只有值的大小差异;水稻叶鞘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一般为10%~20%。两优培九叶鞘及叶片光合功能都较强是其具有超高产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制种,在江苏串畅河以东的沿海地区农场生产,由于受盐碱土和农场粗放型生产工艺影响,产量往往比串畅河以西的建湖、盐都内地低30%~40%,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调查摸索认为,主要低产原因有"八不同、八差异",并提出了对策性的"八坚持",以求得到增产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两系籼型杂交稻培两优288的栽培技术⒇张化兴肖华伟吕重宏(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局两系办418000)培两优288是湖南农业大学选配而成的两系法籼型杂交稻组合。属双季晚稻中熟类型,全生育期与三系法杂交稻威优64相近。1996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两优培九 (培矮 6 4 S/ 9311)制种是江苏省农科院负责的国家 86 3课题项目 ,2 0 0 0年盐城市庆丰杂交稻研究所参加了该课题的大面积制种夺高产研究 ,现将其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主要特征特性1.1 恢复系 9311:为迟熟中籼品种 ,茎秆粗壮抗倒伏。同明恢 6 3相比 ,分蘖中等 ,成穗少 ,穴穗 16~ 18个 ,但穗形较大 ,粒数多 ,每穗平均总颖花数 192 .3朵 ,结实率 88.5%。株高 135~ 145cm ,对九二○较敏感 ,始穗期用九二○株高可达 170~ 2 0 0 cm。本地 4月下旬播种 ,8月 16日左右始穗 ,播种至始穗 110~ 115d;9月 19日成熟 ,全生育期 147d…  相似文献   

10.
滕友仁  刘标  徐春奎  王献 《种子科技》2001,19(5):305-306
两优培九 (即培矮 64S× 9311)是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两系杂交中籼高产组合 ,1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审定。 1997年我市引进试种 ,1998- 2 0 0 0年累计种植4 .9万亩 ,平均亩产 72 2 kg,比汕优 63增产 15 .2 %。生产实践表明 ,两优培九是一个生长优势显著、穗粒结构协调、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能理想、稻米品质优良、高产潜力巨大的杂交中籼品种。1 特征特性1.1 熟期适中 ,适应性广。两优培九属感温性较强、感光性较弱、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的迟熟中籼组合。在盐城气候条件下 ,5月 5日落谷 ,7月 2 1日拔节 ,8月 2 2日齐穗 ,10月 8日成熟 ,总叶龄…  相似文献   

11.
陈毅敏  邹亚兰 《种子科技》2009,27(10):40-41
近几年来,杂交水稻早穗现象在我区不同程度发生,早熟品种在迟栽、深栽的情况下表现尤其明显。轻微早穗一般减产5%~10%。特重早穗一般减产50%以上,常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总粒数>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有效穗>成穗率>最高苗;除穗长外,其余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理论产量与结实率、穗实粒数、株高、成穗率及有效穗呈正相关,可通过这几个性状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穗实粒数是杂交早稻选择指数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系统阐述了杂交水稻繁育基地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制种生产企业多,质量难以保证,制种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基地落实难等方面原因。客观地提出了增加对制种基地的投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树立信誉,增强服务理念,规范制种管理等加强基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两优287籼型杂交早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优287是由湖北大学与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育成。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湖南、江西两省引种公告,2006年在广西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6.
王宜明 《种子科技》2004,22(5):294-294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生产产量的高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把好种子质量关. 1选择纯度高的亲本进行制种 亲本纯度的高低是影响制种质量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纯度的亲本才能制出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所以,在制种过程中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亲本.一旦使用了纯度超标的亲本,不但会增大田间除杂的难度,而且将无法保证种子的质量.制种单位必须选择有实力的、具有繁殖和生产能力的大公司购买经国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亲本.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吊颈瘟、炸线,对水稻制种危害程度重,时间长.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颈稻瘟和谷粒稻瘟等五种.  相似文献   

18.
林琼 《种子》2008,27(4):72-74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杂交早稻7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大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制约,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株高与产量相关不显著。影响杂交早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为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福建省杂交早稻育种和栽培目标是生育期适中,在保证一定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稻直播面积的扩大以及农户收割后田间放养鸡、鹅、鸭习惯的消除,田间杂交籼稻自生株(杂交二代)增多.特别是在杂交籼稻与粳稻混作的地区,粳稻中含有杂交籼稻自生株的现象更为突出,多的田块在3%以上.农户误认为是粳稻中的杂株,往往向售种单位索赔,引起种子纠纷.所以,此类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胡艾 《种子科技》2005,23(2):109-110
稻粒黑粉病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重点表现在不育系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作如下的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