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安位于浙江省西部天目山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是发展种植山地生态蔬菜的理想区域。从1983年试种高山蔬菜成功后,发展规模受到高山耕地(海拔800m以上)面积限制,面积长期徘徊在万亩左右。2000年来,我市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丘陵(200—800m的中低海拔)山地蔬菜特色产业,拓展空间,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川西米亚罗林区是我国川西高山林区的一部分。川西林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岷江及大渡河水系的上游地区,解放前对川西以及对我国整个西南高山林区的气候基本特征,以及森林对气候的作用的研究资料极少。解放后才在广大西南高山地区普遍设置气候观测站,系统收集气候基本资料,为深入研究西南高山林区气候打下了基础。高原  相似文献   

3.
普子乡地处重庆市万州区东南部边缘,境内海拔380~1762m,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全乡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现有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中药材.提出“申请立项资助,获得政策扶持;建立奖励机制,多方面鼓励发展;从易到难,由低到高,典型引路指导发展;实施科技项目,研究制订反季节蔬菜栽培的配套技术措施;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大面积连片发展”等发展高山蔬菜反季节栽培、促进普子乡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台州杨梅气候生态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试验研究,筛选出影响杨梅种植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建立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化土壤图,采用了近年建立的间距在10km以内的中尺度气象站资料,使评价单元中的气候生态指标更接近于杨梅园的实际情况。评价单元的分辨率达100m×100m,极大地提高了区划成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实用性。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仙居、临海、黄岩、天台等丘陵地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海拔高度为500-800m的半高山区;不适宜区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和海岛及其它平原水稻田地区。本研究以期能为台州特色作物的规划和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旱稻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在南北方均有种植,与水稻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易发生不同的病虫害.从旱稻种植情况看,病虫害发生主要受营养、水分、气候环境的影响,为避免种植期间发生病虫害,影响高山旱稻正常生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结合实际情况,对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病虫害提出合理施肥、科...  相似文献   

6.
高温是夏季蔬菜育苗的主要障碍因子,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冷凉优势,发展适地育苗是优化蔬菜种苗基地布局的重要方向。为了科学利用高山夏季气候优势,探明夏季高山育苗的温度适宜性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该文以番茄为试材,于2016、2017两个年度,分别于高海拔(海拔998 m)和平原地区(海拔98 m)的同一类型的塑料大棚内进行了4茬育苗试验。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和游程理论对温度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气温和根际温度适宜度与番茄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山育苗设施内气温和根际的夜间均温比平原分别低了16.14%、18.9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育苗期间高山温度适宜度为163.64%(白天+夜间+根际),是平原的2.23倍;不适宜度为13.34%(白天+夜间+根际),比平原降低了88.73%。播后28 d,高山番茄幼苗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是平原的1.39倍,壮苗指数是平原的1.34倍,可溶性糖含量比平原高37.91%,根系活力比平原提高了65.42%。白天温度适宜度与幼苗干物质(r=0.774)及地上干质量(r=0.773)的积累量,夜间温度适宜度与根冠比(r=0.934)及地下干物质(r=0.808)的积累量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高山培育的番茄幼苗定植后开花节位显著减低,开花数、坐果数和坐果率显著增加。综上,夏季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优势是培育蔬菜壮苗的有效的途径,该研究为高海拔地区夏季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雍县高山有机茶种植区是我国茶产品来源输出的主要领域,具有地理条件优越、气候条件怡人的自然特征。基于此,结合纳雍县高山有机茶种植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其种植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归纳其种植的相关性因素,为纳雍县高山有机茶种植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陕西油菜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1981-2010年油菜生长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以期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陕西油菜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陕西各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1月日最低平均气温、蕾薹期平均气温、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0℃积温和生育期降水量作为陕西油菜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各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陕西无测站区域100m × 100m网格点上的气候要素值,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得到陕西油菜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陕南汉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600m以下川道、平坝地区,以及关中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海拔700m以下的平原地区;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海拔850m以下的河谷、浅山丘陵区,秦岭南麓、巴山北麓海拔750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以及渭河北岸最适区以北海拔800m以下的台塬地区.  相似文献   

9.
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由遥感解译的南丰蜜桔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细化得到南丰蜜桔冻害风险分布;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冻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南丰蜜桔受轻度冻害的气候风险在海拔较低的主产区一般为4~5年一遇;中度和重度冻害区域主要为20年一遇区和40年一遇区,而蜜桔的收益期一般为15a,可见,南丰县具有比较优越的蜜桔种植气候条件,种植蜜桔的气候风险较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蜜桔可开发种植土地利用类型,且地理背景数据分辨率高达25m×25m,因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卧龙亚高山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野外实际调查数据对四川卧龙亚高山9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剖面分布和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剖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9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总有机碳含量为15.39~41.30 g/kg,总有机碳密度为14.00~25.95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序为冷、铁杉暗针叶林云杉暗针叶林冷杉红桦混交林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高山柳、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落羽杉人工林.活性有机碳含量为4.85~23.14 g/kg,活性有机碳密度为4.29~10.55 kg/m2.活性有机碳储量排序为云杉林灌木林亚高山草甸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人工林.研究结果还表明,卧龙亚高山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储量较高、碳库质量较好,有明显的碳蓄积,是一个较大的"汇".  相似文献   

11.
对盐源县域内的杜鹃花属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鉴定,结合标本查阅,结果发现:盐源县自然分布的杜鹃花属植物有47种(含1亚种),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高山冷杉林下及高山杜鹃灌丛中;特有性明显,43种为我国特有种,在以我国西南地区为分布中心的45种杜鹃中有35种仅分布于西南地区;多枝杜鹃首次在四川境内被发现,为四川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2.
(一)一般介绍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焉耆盆地中心,焉耆盆地据过去自然区域之划分,属于北山系中的山间盆地,四周为高山所环绕,在气候上不受海洋气团之影响,其特征是夏季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蒸发量一般为降水量的38倍左右,与塔里木盆地很相似,可以说是塔里木盆地的缩影。焉耆盆地从高山到低地,在地貌上大概可以这样划分:①高山带:以古生代之千枚岩,花岗岩,硬砂岩,石英岩,板岩,斑岩等为主。②山麓砾石带:因为在第三纪湖相盆地水份干涸后,那时气候非常干燥,童山濯濯,森林分布稀少,促进了岩石  相似文献   

13.
蒋昌禄  张勇 《南方农业》2013,(Z1):28-30
根据大巴山南麓山地立体气候特点,以及其阴、阳坡地气温差异,将重庆市城口县马铃薯生产进行分区:海拔1500m以上阳坡与1300m以上阴坡,为高山马铃薯生产一作区,种块品质好,是低山马铃薯生产的供种区;海拔1500m以下阳坡和1200m以下阴坡,为马铃薯生产二作区,是该县马铃薯主要生产区域。介绍城口县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历程、现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应"引进对路新品种,采用嫩薯块绿化作种,梯级换种,选用早熟品种,适期早播"。认为引进新品种更新换代,已成为城口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避开低温阴雨天气对芒果开花和授粉的影响,该文研究了位于6个不同海拔高度芒果种植区的台农1号芒通过摘早花催二次花延迟花期的效果。位于海拔300 m以下区域的果园在立春前7 d至立春后7 d内完成摘花,位于海拔400 m以上区域的果园在立春至雨水前完成摘花,可根据当年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摘花后进行人工催花。4年的摘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摘早花催二次花可实现推迟花期15~20 d,位于海拔300~650 m的华屯、达康、高山、那岩、和拼、六丰等6个分场的平均产量比海拔100~250 m的右江区(不摘花)提高56.03%~71.43%。为芒果产业因时因地进行产期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9个气象站1961-2009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平方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全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突变前后降水增量、年和各月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以及年降水量变异系数等降水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进行数据栅格化处理,实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196l-2009年,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平均以15.29mm/10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的递增趋势,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多,但各地降水量增多倾向率和突变前后降水增量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量增多越明显。(2)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流域末端的北部平原降水量不足250mm,向南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渐增,在海拔1900-2200m的天山北坡中山带出现降水量为550~600m的最大降水带,之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降水量又呈减少趋势,至3500m以上的河流源头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50m。(3)年降水量变异系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即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对越小。(4)年内逐月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冬季(12-2月)降水较少,各月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在低山带和山前洪积、冲击平原,而降水量的低值区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带。春季(3-5月)降水量较冬季多,降水量的高值区也逐渐向高海拔山区上移,而降水量低值区则由南部高山带逐渐向北部平原迁移。夏季(6-8月)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各月降水量的高值区逐渐上移到海拔2000-4000m的中、高山带,而降水量低值区在北部平原地带。秋季(9-11月)降水量逐渐减少,最大降水高度带也向低海拔区域移动,而降水量低值区则向中、高山带上移,至11月,最大降水带回复到低山带和山前洪积、冲击平原地带,最少降水带再次上升到2500m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国荣 《南方农业》2012,(11):80-81
分析重庆市奉节县600~1000m的中山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方地理—生态过渡带,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经济和农业区划界线。在当前秦岭气候增暖背景下,再识别气候分界指标时空变化规律,对科学进行自然区划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明确这一气候特征,基于秦岭山地1970—2020年126个气象站点降水、气温观测资料,选取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指标,采用薄盘样条插值、趋势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年降水量、1月和7月均温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选择秦岭太白山、伏牛山剖面探讨气候分界指标高度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薄盘样条插值可获得精度较高的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序列,相关系数为0.712~0.919; 误差分析表明,7月均温插值较观测值偏差为2~3℃,得到秦岭山地7月均温校正系数为0.893,经校正插值结果显著改善(误差缩小3~6倍);(2)时空趋势上,近51 a秦岭山地东部“暖干化”、西部“暖湿化”,秦岭北部、西部增暖显著(p<0.05);(3)年降水量800 mm高度变化呈“东西反向”,1月0℃和7月25℃高度变化呈“东西同向”,西部平均速率大于东部,如年降水量800 mm高度(西部:-166 m/10 a,东部:49 m/10 a)和1月0℃高度(西部:70 m/10 a,东部:37 m/10 a);(4)1970—2020年秦岭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沿山地呈上升或下降变化,但在2010s(2010—2019年)时段,气候分界指标位置高度北坡为800~1 400 m、南坡为800~1 300 m均未越过秦岭主脊,秦岭山地气候分界作用仍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广西八步区贺街镇利用试验示范,积极推广蔬菜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生产蔬菜.蔬菜外观漂亮品质好,产量高,提早上市,卖价高,667m2增产20%左右、增值500~1000元.蔬菜生产出现了一年无淡季的良好态势,成为珠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菜园”.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市潼南县近十几年来进行的坡地耕作制改进探索实践表明,丘陵地条件下,实行粮作与菜用大豆间套作,每667 m2可增收大豆60~ 125 kg,新增纯收益240~ 1000元;既养地,又省工、省肥、成本低,其农事活动在农闲,操作简便,适宜弱势劳力群体,效益显著.重点介绍了“麦//玉+豆//苕”四熟耕作制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庆油3号为供试品种,在重庆市城口县、巫溪县、奉节县、石柱县及酉阳县的高海拔山区选择5个试验点开展高山春油菜初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高山区各试验点均满足春油菜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气候条件,在适播期内,供试油菜品种可顺利通过春化,正常开花结实,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因此,重庆市高山区种植春油菜是可行的。同时为继续深入开展高山区春油菜种植技术研究和发展高山区春油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