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虽然在甘蔗同节上出现多芽现象已被报道,但是却未曾发现同节多芽能独立生长成蔗茎的现象。文章阐述了2008~2009年度在甘蔗品种CoS 96268宿根蔗大田观察到的一株甘蔗植株上发生的独特的形态分离现象。在该株甘蔗地上部的第7、8节上均有2个芽,但第8节出现溢痕,将该节间分成不等的两部分;该分离部分在第9节间更为明显,并独立生长成两条蔗茎(分枝),每条蔗茎均具有正常的节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分枝列当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枝列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组织组成。在原形成层束分化为初生维管束的过程中,维管束可通过束内分化出1或几列薄壁细胞的方式分离形成2-4个维管束,使维管束的数目迅速增加。在初生生长过程中,部分髓射线薄壁细胞转变为异常形成层束,异常形成层束再分化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3.
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0个甘蔗品种 (系 )在 1 999- 2 0 0 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 2年新植和 1年宿根的蔗茎产量及甘蔗糖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 )参试的甘蔗品种 (系 )的蔗茎产量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2 )参试的甘蔗品种 (系 )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蔗糖分变化的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红菜薹茎基部分枝性状是薹用白菜的一种重要产量性状,内源激素对植物分枝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与分枝相关的三种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独脚金内酯)对菜薹茎基部分枝性状的影响,本实验以红菜薹和菜心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构建六世代的遗传群体进行茎基部分枝性状的遗传分析,并且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三种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红菜薹的茎基部分枝性状对无分枝性状为显性,F2分离群体的茎基部分枝性状表现连续分布,为数量性状,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两个亲本间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无显著差异,独脚金内酯含量差异较明显,结合两个亲本之间的表型差异分析,独脚金内酯可能是影响红菜薹茎基部分枝的直接因素,上述结果为红菜薹茎基部分枝的遗传克隆和形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甘蔗应用稀土化合物方法、浓度、期次和土类对糖分与蔗茎产量效应进行研究,并从生理上探明其增效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甘蔗低氮胁迫响应的性状变化特点,确定低氮胁迫评价关键性状。[方法]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8份甘蔗种质为材料,开展低氮胁迫盆栽试验。[结果]甘蔗低氮胁迫响应随性状、种质不同而异。根据低氮胁迫指数,可将性状低氮胁迫响应分为低氮胁迫上升、低氮胁迫变化不明显、低氮胁迫下降不一致和低氮胁迫一致下降4类。种质聚类分类表明,评价低氮胁迫最重要的性状是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蔗茎含氮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的含氮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与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低氮胁迫的蔗产量和有效茎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蔗产量低氮胁迫指数是评价低氮胁迫最重要的性状。蔗茎含氮量越低,甘蔗种的低氮适应潜力越好。  相似文献   

7.
甘蔗品种的区试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进行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 kg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最佳,药后60 d内的药效达到94.2%~96.0%,与对照药剂5%特丁磷颗粒剂相比差异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螟虫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红肉火龙果成熟茎中表达的基因全长序列,为研究参与蔗糖合成和降解等重要代谢途径的候选基因生理功能提供基础.[方法]提取红肉火龙果成熟茎总RNA,采用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转录组测序进行全长转录组分析.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并与此前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茎分离力,为实现新疆番茄机械化收获和设计番茄分离装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目前新疆大规模种植的加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大小、种类、成熟度的加工番茄,测量果实与茎秆之间的分离力,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拟合分析。[结果]不同番茄品种的果茎分离力不同,但差距不是很明显,番茄果茎分离力的大小在5~30 N;番茄果茎分离力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小,随着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番茄长度的增加而减小;红熟、青熟和黄熟状态下,番茄果茎分离力与其形状(X1番茄长度,X2番茄直径,X3番茄果重)的非线性关系表达式分别为Y=-38.7241731-0.27559725920X1+2.819463816 8X2-0.03235854887X22+0.0010193646933X32,F=2.0469,P=0.0193;Y=-6.68274010+0.455089173 7X1+0.13487296906X2+0.15154803407X3-0.005066287946X1X2-0.004933150370X1X3+0.004653746236X2X3,F=3.3805,P=0.0042;Y=105.9280328-8.830147147X1+7.367868154X2-0.4662475430X3+0.07264795154X12-0.07142562800X22+0.003594294685X32,F=2.2976,P=0.0117。[结论]该研究可为番茄收获机械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甘蔗断尾机构的设计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动力学仿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精密型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静态电阻应变仪对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甘蔗皮、芯、节部位进行拉伸试验,并用电测法与力学分析得出各组分的泊松比参数。【结果】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28,异性面泊松比为0.233;第5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174,异性面泊松比为0.271;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6节甘蔗皮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001,异性面泊松比为0.238;第6节甘蔗芯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223,异性面泊松比为0.289;甘蔗节同性面泊松比小于0.305,异性面泊松比为0.344。【结论】甘蔗尾茎内部不同部位的同性面泊松比存在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大;甘蔗尾茎生长点以下第5、6节皮、芯同性面泊松比有显著差异,异性面泊松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喂入速度的仿真试验及改进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样机的作业效果,在三维设计软件UG中建立了甘蔗收割机切割及输送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导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分别在切割系统前方增加一级主动喂入辊,在螺旋提升机构外表面上包裹表面粗糙的橡胶,以及在随刀轴旋转的套筒上安装橡胶拨块等状态下,对甘蔗通过切割系统的速度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可提高切断后甘蔗向后的输送速度,降低甘蔗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概率。田间试验表明,改进后样机收获的甘蔗头部完好率由28.76%提高到54.51%,含杂率由4.20%降低至2.67%,生产效率由5.66 t/h提高至7.61 t/h。  相似文献   

13.
HPLC-RID测定甘蔗茎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测定甘蔗茎节3种主要糖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摒弃有毒流动相乙腈,建立一种无毒、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该法通过乙醇浸提,采用Waters Sugar PakⅠ色谱柱(6.5 mm×300 mm,10μm),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0.4 m L·min-1,柱温90℃,检测器温度35℃.检测方法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RSD为2.77%-4.5%(n=5),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达95.4%-101.8%;能满足甘蔗及相似作物中3种糖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某款履带式甘蔗收获机样机在直线行走测试过程中出现跑偏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了小量纠偏法来控制行走电比例阀输出电流进而控制变量马达的排量。该方法将该款机型直线行走误差控制在纠偏前误差的±25%,纠偏效果良好,满足客户需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回归分析、似然比检验、排列检验、参数自助检验和交叉验证等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系杂交群体多性状QTL定位模型,并编制了配套的R语言程序包,该套模型和R程序包同样适用于两系杂交群体QTL检测和多效性QTL分析。基于本研究的模型和R程序包,以玉米自交系B73和高油突变体Ce03005为亲本产生的216个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对玉米茎秆相关性状进行多效性QTL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in5.03区域内调控最大折断力矩MF和节间直径d的QTL,Bin6.01区域内调控单位体积中性洗涤纤维NDF和节间含水量Wwc的QTL,Bin8.03区域内影响节间干重WD和MF的QTL均为多效性QTL;在5号染色体上,调控d和NDF的QTL与调控MF和NDF的QTL均为连锁的QTL。本研究不仅为玉米茎秆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过程中多效性QTL检测提供了软件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6.
广西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生物能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广西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生物能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广西利用甘蔗木薯发展生物能源的发展对策: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发一批与该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及产品;开展环保节能技术研究,促进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和完善推广体系,加快优良品种、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国-东盟平台,针对发展需求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年的生产试验 ,参试的国家甘蔗品种中福农 81- 74 5、桂糖 84 - 332、闽糖 86 - 0 5、福农83- 36、桂糖 89- 5、ROC 16、闽糖 76 - 2与 3个对照种闽糖 70 - 6 11、桂糖 11号和新台糖 10号相比 ,总体表现较好 ,特别在蔗茎产量方面。因此 ,这几个品种可在福建蔗区生产应用。其他品种云蔗 81-173、云蔗 89- 151和粤农 81- 76 2由于产量或蔗糖分较差 ,不宜在漳州蔗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甘蔗脱毒技术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系无性繁殖作物,容易因多年连续种植后受到各种病原物的反复侵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本文简述甘蔗病害情况,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去甘蔗病毒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脱毒苗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崇左市赤红土耕地蔗区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软件输出施肥建议卡,结果表明:应试作物甘蔗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比常规施肥节约化肥投资109.1元/667m^2,增产12.73%,增收322.85元/667m^2,节支增收431.95元/667m^2;比单施穗宁牌复合肥节约化肥投资19、1元/667m^2,增产15、28%,增收269.9元/667m^2,节支增收289元;比单施用桂珠牌复混肥节约化肥投资69.1元/667m^2,增产9.94%,增收240.1元/667m^2,节支增收309.2元/667m^2。  相似文献   

20.
\t\t\t\t\t目的\t\t\t\t\t探索和寻求高效安全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甘蔗病虫绿色防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甘蔗病虫可持续治理体系。\t\t\t\t\t\t\t\t\t\t\t\t\t方法\t\t\t\t\t2016年选用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和虫酰肼等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t\t\t\t\t\t\t\t\t\t\t\t\t结果\t\t\t\t\t在甘蔗生产上,以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6 hm–2+0.05%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8 kg/hm2或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 6 hm–2+200 g/L虫酰肼悬浮剂1.5 L/hm2结合使用最佳,宜在3月初安装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4月初按每公顷生物制剂用量对水900 kg稀释后均匀喷洒蔗株,对螟害枯心率和螟害株率的防效分别达69.98%和49.09%以上,显著优于对照农药3%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的防效。\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螟虫性诱剂新型诱捕器与生物制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或虫酰肼结合使用是防控甘蔗螟虫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与其他技术轮换或协调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t\t\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