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4,(7):19-19
银鱼是我国的名贵水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为了开发这一珍贵鱼种,我国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殖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为发展银鱼生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大银鱼在池塘中的习性1.栖息习性大银鱼在池塘中多生活于下层  相似文献   

2.
银鱼为鲑鱼目银鱼科小型经济鱼类,分布广,经济价值高,可出口创汇,是抚仙湖及我省的重点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3.
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湖1973-2002年连续30年的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研究了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2004-2005年的食性调查初步结果对相互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太湖银鱼和鲌鱼、鲢鳙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银鱼和鲌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和其它鱼类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和鲢鳙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有一致趋势;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表明,太湖银鱼和和鲚鱼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认为:太湖银鱼渔获量的变化除受捕捞强度及环境理化等因素影响外,鲌鱼通过捕食调节,可能降低了鲚鱼和银鱼的食物竞争强度,从而有利银鱼增加;鲢、鳙鱼通过和鲚鱼的食物竞争,从而间接促进了银鱼种群数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霍邱城东湖移植太湖新银鱼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家国  李进村 《农技服务》2007,24(10):76-77
通过研究东湖银鱼食物链的主要结构,及东湖银鱼在整个湖区渔业生产中产量、产值所占比例,阐明发展东湖银鱼对东湖水生生态系统利用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表明,银鱼具有低消耗、快积累、快偿还的生态学效应,发展银鱼生产是把水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银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健胃、益肺、利水等功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银鱼是可以生活于近海、湖泊的淡水鱼,人工养殖银鱼经济效益较为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环境银鱼适合在较大水域生长,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大中型水库养殖不少。银鱼体小娇嫩,游泳能力相对较弱,人工养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大银鱼属于银鱼的一种,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附属湖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银鱼的水库移植、增殖工作在我国全面铺开并取得成功。大银鱼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分布不断扩大,产量也与日俱增。大银鱼个体较小,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之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是一种经  相似文献   

7.
银鱼移植大有可为银鱼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繁殖力强、食物链短、经济价值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我国以太湖银鱼最为著名。传统的银鱼生产是捕捞湖泊中自然生长的银鱼,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鱼产量急剧下降,银鱼的捕获量也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太湖银鱼产量变化和主要鱼类间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太湖1973~2002年的鱼类分类产量统计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太湖主要鱼类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产量间的最优化回归模型为W=225.084 3+1.486 0 W3+0.087 7 W7(W为银鱼产量,W3为鲌鱼产量,W7为其他鱼类产量,n=30,R=0.868 0,P<0.000 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鲌鱼对银鱼产量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鱼类,”其通径系数分别为:Py.3=0.890 8,P<0.000 1,Py.7=0.388 7,P=0.000 6。而鲚鱼、鲤鲫鱼、鲢鳙鱼、青草鱼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银鱼是我国的名贵水产品之一,长期以来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湖南银鱼干品每公斤价140~180元。银鱼在国内仅产于洞庭湖、太湖等少数水域,产量极少。为了开发这一珍贵鱼种,我国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植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为发展银鱼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春森 《现代农业》2005,(12):18-19
大银鱼是属银鱼属鲑形目一年生小型鱼类,因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等特点,堪称我国名特优水产品之一。大银鱼因具有生物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移植。大银鱼移植增殖与资源保护技术措施关联的因素多且复杂,要求要因地制宜,故移植大银鱼水体,大银鱼产量稳产高产的很少。突泉县水产站作为渔业技术推广单位,对大银鱼移植增殖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在黑龙江的加格达奇渡假村、龙江县的龙江湖,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邙牛海等地,银鱼移植增殖工作都很成功,总共水面面积30万亩,已经…  相似文献   

11.
银鱼是银鱼科鱼类的通称。我国有银鱼15种,主要生活在近海沿岸及溯河进入湖泊、水库等大型水域中,以天然饵料为食,是世界上公认的绿色无公害食品。银鱼无鳞,无硬刺,内脏少,整条鱼都可食用,而且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达48%,谷氨酸和甘氨  相似文献   

12.
赵亚中 《乡村科技》2019,(2):108-109
银鱼是可食用鱼类之一,其肉质十分鲜美,具有很多功效,因此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由于银鱼比较容易养殖,市场需求量较大,因此能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以避免投苗后银鱼成活率低及容易患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银鱼的产量,保证养殖者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简要总结银鱼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银鱼是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殖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大银鱼属鲱形总目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银鱼属,背鳍条2,11~13,臀鳍条3,23~28。雄性纵列鳞18~25。鳃耙外侧9~13,体细长,透明无色,口内有细齿,下颌有一对大齿。大银鱼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其栖居于水体上层,繁殖季节通常集中在沿岸浅水区,容易捕捞,加工简单,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创汇水产品之一,据分析,银鱼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大、中型水面(水库、湖泊等)没有或很少有银鱼资源.此鱼柔嫩味美,除鲜食外,通常加工成干品,畅销国内外.若能在水面进行银鱼的人工移殖,将会收到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银鱼属鲑行目胡爪鱼亚目银鱼科,是银鱼科鱼类的统称。银鱼是一年生小型鱼类,全世界约20余种,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东部及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近海和内陆水域。我国的银鱼种类较多,有10余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长江、珠江等水系中。银鱼一般生活在近海沿岸及河口一带。溯河洄游进入敞水性湖泊、水库,可成为条件适宜的封闭型内陆水域的定居性鱼类。其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小鱼、小虾。食物链短,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易捕捞,是大中型湖泊、水库移殖增殖鱼类的优良  相似文献   

17.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同工酶遗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采自内蒙古岱海、天津津南水库、天津黄港水库、天津于庄水库和江苏太湖的大银鱼Protosalartx hyalocranius共5个群体,以及采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1个群体的AAT、α-GPD、GPI、IDH、LDH、MDH、PGM和PROT进行了电泳分析。在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中各检测出16个基因座位,若以最高基因频率小于0.99为判别基准,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12.5%和18.8%;若以小于0.95为判断基准,则大银鱼中没有多态基因座位,太湖新银鱼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为12.5%;两种银鱼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0—0.0057和0.0178。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在α-GPD-4^*、LDH-1^*、LDH-2^*、LDH-3^*以及PGM^*基因座位上存在种间差异。大银鱼群体间的Nei遗传距为0.000010—0.000103,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间的Nei遗传距为0.2996~0.3019。与大多数鱼类相比,银鱼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银鱼是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被誉为席上珍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水产科研部门在研究大水面移殖大银鱼成功的基础上,又探索出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 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4±0.025和0.001 49±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 98±0.000 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247。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 92±0.000 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 62±0.000 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的Cytb和COⅠ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分子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单倍型未出现遗传分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测结果为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化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为骆马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大体相近,均以C16,C18,C20脂肪酸为主,这3类脂肪酸总重量分别占两种银鱼总脂肪重量的68.55%和64.15%,同时C16:0,C16:1,C18:0,C20:3,C20:5为两种银鱼的主要脂肪酸。对太湖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整体、躯体及头部脂肪酸含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