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孢蘑菇的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单孢菌株之间的融合率为18.1%;单孢菌株中存在自发营养缺陷型,自然发生率为10.15%;活蘑菇菌丝体及高浓度孢子悬液对于单孢子萌发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倒置显微镜单孢分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孢分离是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常用技术。本文介绍一种直观、准确、快速的单孢分离方法,适合于各种食用菌的单孢分离。具体步骤如下: 1 种菇的孢子弹射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外表清洁、无病虫害的子实体。无菌膜的种类(如平菇、木耳、金针菇等)采八成熟的子实体,有菌膜的种类(如蘑菇、草菇、香菇等)采即将要破膜的子实体,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切弃菌柄,菌褶朝下插在铁丝架上,放在垫有硫酸纸的培养皿(10cm)上,再放在垫有纱布的大号培养皿(16cm)里,用少量无菌水湿润纱布保持湿度,最后加盖玻璃钟罩。在适宜的温度下静置12~24小时,便可在硫酸纸上收集到大量的孢子。上述所有用具均需事先灭菌备用。  相似文献   

3.
许祖国 《食用菌》1996,18(6):11-11
单孢育种是食用菌育种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分离出单个孢子,单独培养成初生菌,通过初生菌丝的同宗或异宗结台,得到次生菌丝,再经过栽培选育得到高产优良品种。这种方法在食用菌生产中直接应用不多,故不为广大基层食用菌工作者熟悉,在一般食用菌书籍中介绍得也不详尽。笔者“有性繁殖对菌种复壮作用的研究”一文在《食用菌》杂志上发表后,河南、江西先后有三位读者来信询问一些问题,故现将单孢育种法及一些具体问题介绍如下,请阅读时结合上文。已作介绍的尽量简略,试验器具和方法也尽量把适合基层条件的因陋就简的办法作为重点介绍。 (一)孢子收集 种菇在收集孢子前要进行消毒。草菇、蘑菇等有菌膜包被菌褶的菇类,可用0.1%升汞溶液浸泡1~2分钟,再用无菌水漂洗几次,用无菌纱  相似文献   

4.
单孢分离技术是杂交育种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人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利用简单的仪器,设计出适合鸡腿菇孢子收集和单孢分离的方法。鉴定挑选出35个单核菌株进行配对杂交,经染色镜检、拮抗线检、液体出菇试验,最后获得48个杂交新菌株。  相似文献   

5.
杏鲍菇多孢分离及单孢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杏鲍菇2个多孢分离菌株、2个单孢杂交菌株与其原始亲本菌株的对照试验,得出多孢分离菌株较原始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出菇率和产量等性状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单孢杂交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双亲显著增加,但产量表现为一个极显著增加,另一个则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选育香菇优良新品种。通过单孢分离和配对杂交,共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与亲本条带进行鉴定,有45个菌株包含了两亲本的所有遗传条带,最终证明了这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表明了利用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对早期菌丝体阶段的香菇杂交菌株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单孢分离器分离食用菌单孢菌丝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如何培育优良菌种,以满足社会需求愈来愈受到真菌工作者的重视。在真菌育种中,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杂交育种,获得单孢菌丝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简单易行且准确度高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8.
在食用菌菌种复壮过程中,多孢育种法可替代单孢育种法,可作为菌种复壮的常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
香菇单孢杂交新品种"抚香一号"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生态、种性等差异较大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品种A3—3为亲本。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萌发及单核菌丝镜检、配对,从中选择优良组合。根据1996—1997年初试、复试、基点示范相结合,该菌株符合育种目标,是一个产量高、菇形圆正、肉厚、内实、抗逆性强、耐高温、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可在北方作为更新换代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韩冰 《食用菌》2015,(3):14-16
采用单孢分离技术鉴定挑选出75个平菇单核菌株进行配对杂交。经染色镜检、拮抗试验、出菇试验,获得85个杂交新菌株,其中7株农艺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核体单孢杂交育种技术,以低温高产的双1菌株和高温低产的双5菌株为亲本,选育双孢蘑菇优良新品种.通过担孢子分离和同核体的鉴别,获得同核体菌株共20个,同核体间配对杂交组合99个,获得10个杂交异核体菌株;经过菇房、出菇地棚栽培和出菇大棚生产性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杂交菌株Z1.  相似文献   

12.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香菇"11-1"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获得84个杂交菌株。用ISSR分子标记对杂交菌株进行真假鉴定,证明有45个菌株是真正的杂合子。本研究也表明了用ISSR标记可以对香菇杂合子的真实性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杏鲍菇1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A ?A ?A ?A ?A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以2个金针菇品种的37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为试材,采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3个酶活性指标(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和5个农艺性状指标(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菌柄长度、产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筛选优异的金针菇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各指标变异系数在20.93%~42.75%,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指标,为42.75%。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金针菇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12、32、33号3个单孢杂交后代菌株,未来可以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一)亲本的筛选 供试菌种CrO_2、HO_3等14个品种,菌袋生产,荫棚下出菇,记录菌丝长速、产质量.(二)培养基制备 袋栽培养基为木屑55%,棉子壳、麦麸各20%,糖1%,磷肥、石膏粉各2%,多菌灵0.1%.单孢分离用PDA培养基和GMY培养基(葡萄糖、麦芽糖各10g,酵母膏4g.琼脂20g,水1000ml).拮抗试验用PDA培养基.单孢出菇用杏实促成培养基(杏实50g,菇木碎屑5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5g,琼脂20g,VB_1微量,水1000ml,PH5.4~5,6).  相似文献   

17.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1B1(13个)、A1B2(13个)、A2B1(12个)、A2B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 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单孢分离交配法提纯复壮杏鲍菇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已退化的杏鲍菇品种进行单孢分离、交配,以及出菇试验找出最能体现杂种优势的配对孢子组,恢复最初的优良性状。结果从该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11个单孢子;分别进行单孢交配,获得了12个配对组合。通过筛选,对其中6个组合进行出菇试验,内有3个交配组的生物学效率优于亲本,表明此方法收到了对杏鲍菇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莉 《食用菌》2008,30(1):49-50
毛木耳是异宗结合的四极性菌类,每个担子上通常有4个担孢子,担孢子经培养可制成菌种。但由于担孢子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后代的生活力强弱也不同。因此,在孢子的大群体中,既存在着生活力较强的、繁殖效果较好的孢子,又存在着生活力较弱的、繁殖效果较差的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