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对未来5年农村环境治理作出了规划,提出将在2010年初步解决并改善农村环境问题。《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2.
时下,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广泛探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村风村貌的良策,在我们把目光都集中在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改善群众生活、如何改变村风村貌上的举措上来的同时,我们亦应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终极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新农村,而一个安全稳定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把握农村的党组织建设、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给我国农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展示了美好广阔的前景。本刊记者带着对新农村建设的热盼,走访了宁夏、湖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的农村……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2006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农、强农、惠农政策已经形成共识和合力,并逐步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千千万万农民群众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无论是科学种地、开展多种经营,还是外出经商、务工,从事第三产业,都大大拓展了生活空间;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推动了农民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向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转变,蕴育着农民的乐观、自信、自豪;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农民群众;村民道德评议会、“富、学、美、乐”四进农家活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等,让农民群众求知求乐、崇善爱美、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充分就业 不可否认,中国农村还是落后的。中国农民,那些真正务农的农民,年人均收入很难超过3000元人民币,不到工商业领域人均收入的1/4。这种情况有其背后的原因,因为务农者平均每年的劳动时间也大约不足工商业劳动者平均年劳动时间的1/4。东部地区,1个农民的田间劳动日(8小时)可以挣到50元人民币,但1个简单劳动力在城市工作同样的时间才能挣到20元左右(北京)。同样是农民,只要想办法延长自己的有效工作日,收入就可以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农村文化生活近些年正在引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公益性文化建设明显进步,许多地方的文化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特别是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析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下达后,  相似文献   

8.
马海超 《河南农业》2006,(10):36-37
一、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大局   (一)促进农民增收关系稳定大局.我国有近13亿人口,有8亿多在农村.这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农民富天下富,农民安天下安”是古人反复阐述过的道理.当今社会,要稳定社会大局,仍然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就会安居乐业,农村这块天地就能稳定.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十分严峻,也隐含着不安定因素,影响着稳定的大局.因此,当今之计,就是尽快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的各种困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是“少取、多予、放活”这六字方针反映出国家决心为农村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较好的资源和政策平台,为农民建设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再好的环境所提供的部只是发展机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一年多来,各地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建设成就斐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浅议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急于求成的认识误区及原因的综合分析,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持久性的过程,并提出了持久性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总量不大,农业"造血"功能弱,农民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善,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周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83-3383,3408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内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村创业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49-9750
重视农村创业活动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趋势,开展农村创业活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开展农村创业活动面临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创业能力差;创业融资难、支持体系不健全;创业机制体制不完善、创业环境差的困难。必须采取大力培养农民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创业资金支持等措施,培育创业型新农民,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农村创业活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 从长远看,建设新农村的困难和症结最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农村教育太落后。现在,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当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是29.2%,而文盲和半文盲还有7.5%。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农村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对糟粕文化抗拒能力差的现状以及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两方面因素,作者论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新农村文化理念提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周荣华 《新农村》2007,(7):37-3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速度,因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农民培训的主阵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大力发展农村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对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发展农村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龙爪箐是维西县保和镇的一个村寨,47户农户都是傈僳族,该村离县城只有三、四公里。随着维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战略的推进,龙爪箐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教育发展加快,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文化站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抓好农村文化站的工作,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枢纽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生活,而提高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文化站的工作。农村文化站工作,重点在建设,关键在巩固,效果在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